該不該買養老保險,這些坑你得知道

該不該買養老保險?

假設你面前有一款商業養老保險:從30歲起,每月投入2000元,在60歲退休後,每月可領取6000元。面對這個產品,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認識。消費者覺得:這筆買賣我看不上,30年後的6000元根本不值錢。保險公司卻覺得:這筆買賣太難做了,年化4.3%的複利我很難百分百保證。

該不該買養老保險,這些坑你得知道

商業保險的可悲之處就在於“兩頭不討好”——一邊是潛在低利率環境下的投資壓力,一邊是被高通脹嚇怕的消費者。

過去20年,房地產、金融、互聯網等高收入行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財富的成倍增長似乎是常態,通脹的居高不下讓大多數投資的收益率都顯得微不足道,人們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從未像今天這樣強烈。

相比之下,社會結構平穩、階層流動基本停止的西方發達國家,對養老金的認知和預期明顯不同。今天的儲蓄和明天的支出不會有太大差異,這是養老金存在的前提(跑贏了通貨膨脹,達到某種微妙的收支平衡)。

除了社會發展帶來的價值觀鉅變,養老保險的銷售方式也脫不了干係。商業養老保險習慣性地宣傳它能一勞永逸地解決養老問題:買了養老保險,按時繳費,理想的退休生活就指日可待。過分抬高消費者的預期,無異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該不該買養老保險,這些坑你得知道

如果說重疾險、定期壽險等保障產品是風險發生時的雪中送炭,那麼商業養老保險的作用只能是錦上添花。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投資能讓今天月收入的一部分,在幾十年後變成月收入的好幾倍。今天購買的1000元商業養老保險,只不過增加了潛在的養老收入。你只需要回答這個問題:每月交1000元,現在是否承受得了;30年後變為每月領取3000多元,年化4%—5%的複利是否能接受。想靠一份養老保險徹底解決養老問題,可以說是痴心妄想。

所以,下次當你看見某款養老保險宣稱能“徹底解決養老難題”,甚至“解決兩代人的養老難題”,一笑而過就好。

基於上述認識,拿出個人收入和儲蓄的一部分購買商業養老年金,是一種科學、正確的養老規劃。持續投入資金(交保費),換取未來的持續收益(領退休金),讓當下的結餘享受盡可能久的保證複利收益。

該不該買養老保險,這些坑你得知道

我特別建議,每月繳納五險一金和個人所得稅的上班族,一定要投保稅收遞延養老保險,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包含政府福利的養老保險政策。每月投入1000元,除了獲得3%~4%的穩健複利收益,更能直接獲得一部分延遲繳稅。包括社保養老金在內,這些養老收入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最高,可以作為養老生活的基本保障。有了這些收入作為保底,可滿足最基本的養老需求。

我們常說中國養老有三個支柱:第一支柱是政府養老金,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第三支柱是包含稅延養老險在內的商業養老保險。第一支柱大家都懂,第二支柱很多人聽都沒聽過,因為基本上只有效益很好的大國企、央企才會給職工買。所以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必須選擇第三支柱作為養老的重要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