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進萬家”網上文學公益講座走進滄州市南皮

4月25日晚,省作協“文化進萬家”第三期“送文學下基層”網上文學公益講座舉行。省作協副主席、河北師大文學院教授李浩,以《文學:被不斷拓展的可能》為題,為滄州市南皮及周邊縣(區)的基層作家、文學愛好者共280餘人進行了精彩講座。

“文化進萬家”網上文學公益講座走進滄州市南皮

李浩認為,河北的文學創作一直紮根於深厚、沉實的“現實主義”土壤,小說創作也十分鮮明地體現了河北文學堅守現實主義創作特色而又融匯創新的發展路徑。他認為,小說創作是描摹這個現實,把現實中的發生挪至小說還是用現實的材料、想象、理念的混合物“再造”一個現實,是現實主義寫作需要仔細思忖的問題,因為它會直接地影響我們的寫作和寫作的方法。

在講座中,他指出,小說寫作要選取生活中最有震撼感,同時最有悠長意味的片段來寫;作家觀察力、思考力上的卓越往往是作品完成的重要保證;要建立有節制、有回聲的滄桑,動員閱讀者的經驗參與,這些往往是現實主義小說的成功所在。此外,他還就小說的主題設計、細節設計和場景設計深入地談了自己的觀點。

講座結束後,李浩與參加活動的基層作家和文學愛好者通過微信群進行了互動交流,詳細解答了相關問題。

參加活動的基層作家和文學愛好者紛紛表示,聽了李浩老師的講座受益匪淺。“李浩老師在講座中強調了小說虛構與現實生活的關係,讓我認識到小說虛構不是胡編亂造,而是一門高深藝術。小說中的虛構都有生活的影兒。小說中的虛構是一個思維縝密的推敲過程。就像篾匠編席一樣,手中光有篾不行,還要有一雙會編的巧手。作家在駕馭故事時,需要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合理設置故事懸念,安排情節進展。也就是說作家在虛構時糅進了他的生活,所謂的虛是建構在現實生活之上的,並非不切實際的‘胡編亂造’。”滄州市作協會員崔治營說。

據悉,省作協“文化進萬家”暨“三下鄉”文學公益講座於今年1月拉開帷幕,疫情發生後,活動改在網上進行,多位作家為數百名基層作家、文學愛好者送去文化大餐。

(燕都融媒體記者康瑞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