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同學經常嘲笑她的姓氏怎麼辦?

潼箏


被同學嘲笑,孩子的心理一定很難受。下面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1.這個事情的問題,首先出現在孩子同學的身上。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先從孩子同學入手。方法有很多種,家長可以聯繫孩子同學的家長一起溝通,和孩子家長說明情況,畢竟同學家長是最瞭解該同學的。然後家長也可以邀請孩子同學來自己的家裡和他們玩耍呀,帶她去看電影啊,吃飯啊,建立起友好的關係。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同學就和孩子做朋友,就不會再嘲笑她。同時,大人要對孩子嘲笑別人,這種做法要很嚴厲對待。要和孩子講明道理,說明嘲笑別人是不友好的行為。

2.要從自家孩子入手,孩子被嘲笑,心裡一定很難受。要不斷的安慰孩子,給孩子安全感。如果讓孩子這種悲觀的情緒持續出現的話,會影響到他以後的交友狀況和學習。


跟著Joanna學習英語


筆者的姓氏,雖不至於讓人嘲笑,但每次遇到陌生人,都會花一番力氣,解釋一番。因為,大多數人一看到,第一反應就是,你一定是某少數民族的。

所以,對於你的孩子的感受,我頗能體會。

那麼,如果姓氏特殊,遇到有人嘲笑,怎麼樣來做最好呢?

上一堂姓氏來源課,增加孩子的姓氏榮譽感,讓孩子成為同學中姓氏知識最淵博的人。

中國的姓氏,都是有歷史淵源的。

所謂的“姓”,是祖先的出處;而“氏”,是與其他子孫的區別。連起來,姓氏其實就是一個標示家族血緣的符號。

為什麼我們今天的“姓”是女字旁,很多人可能沒有想過。因為中國的姓,起源於母系氏族階段。上古著名的八大姓:姬、姚、媯、姒、姜、嬴、姞、妘——無一例外,全是女字旁。

比如,皇帝,就是姬姓,炎帝則是姜姓。

而所謂的“氏”,則是姓的分支,比如,某姓的祖先,有四兄弟,遷移到四個地方,就是四個“氏”,後代再繼續遷移,就會變成更多的“氏”。

但今天,姓和氏,早已合二為一了。

由於不知道你的姓氏,究竟是什麼,我這裡就舉一個例子。

我有一個同學,姓母。明明是個男同學,為什麼要姓母呢?每天,都有同學嘲笑他:姓母的男同學,或者有人直接問“你又不是母兮兮的,咋個要姓母呢?”

我也加入到嘲笑他的行列。父親知道後,狠狠地罵了我一頓,給我講了姓氏的來源,說我們本來是一家的。

原來,母姓,出自於春秋時期陳國胡公滿。胡公滿有一個公子,叫做“完”,封地在母鄉,所以才有母姓。而胡公滿,是春秋時期陳國的第一任君主,他選賢任能,揚善罰惡,勵精圖治,使陳國位居十二大諸侯國之列。筆者的姓氏,也出自胡公滿,自然就是一家了。

你看,這一尋根溯源,母姓,一下子就高大起來了。

後來,有一部叫做《鏢行天下》的著名的電影,導演叫做母鐵軍。我看到後,還給那個同學講,你們母家的名人。

這樣一來,你看,一個“母兮兮的”姓,就高大起來了。

所以,建議你找找自己姓氏的根源,讓孩子對你們的姓氏,增添一些自豪感。


三水三心


孩子因為姓氏經常被學生嘲笑,給孩子造成困擾,應重視孩子的心理,處理方法分情況考慮:

 

孩子跟同學相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首先教育孩子自己先學會處理問題,當同學嘲笑你孩子的姓氏時,如果同學是開玩笑,你的孩子可以認真地跟同學說,姓氏是祖宗傳下來的,無法改變,也沒有好壞之分,XXX名人也是這個姓(找找你的孩子姓氏的名人),姓氏不影響一個品行,不應該嘲笑的,我不喜歡這種玩笑;如果同學是喜歡以嘲笑為樂的,你的孩子可以直接懟回去,姓氏沒有好壞之分,但是教養卻有好壞之分,你的這種行為可沒把你的姓氏提高了層次呢?

 

如果孩子處理的效果不理想,我們還可以進行下面的處理:

 

一、跟老師反應問題,讓孩子把事情告知老師,讓老師教育嘲笑你孩子的同學,還可以開一個主題班會;相信老師根據效果還可以進一步跟同學的家長溝通;

 

二、作為家長的你,可以讓孩子邀請嘲笑你孩子的同學來家玩耍,或者鼓勵你孩子多與他們一起參加活動,讓你孩子與嘲笑你孩子的同學建立友情,成了好朋友就不會再嘲笑你孩子;及時疏導心理情緒,給予滿滿的關愛;

 

三、對於你孩子方面,需要疏通心理情緒,要正確對待,姓氏是祖宗傳下來的,無法改變,也沒有好壞之分,自己變得優秀一樣讓人仰視的;

 

四、當家長的面嘲笑的你孩子姓氏,家長可以高情商回應,我們的姓氏是祖傳的,你的教養也是祖傳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