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該怎麼提高寫作能力?

壹觀


作為一個過來人,我很有權利發言。

中學生寫作還屬於寫作的初始階段,主要是模仿-訓練-思考-模仿-訓練,不斷循環往復,從而形成一種寫作習慣。


1.多閱讀多背誦。背的多了寫文章就思如泉湧,一些結構、框架、優美字詞就很流暢的寫出來了。

2.多多閱讀素材、名著,儲備自己的素材庫。

素材是文章的血肉,好的素材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讀性和說服性。多讀名著可以增加自己的寫作高度和內涵,按週期比較長。

3.讀書背誦要多思考多動手。

有意義、有深度的文章才是好文章,結合生活、結合實際。

4.多多參與到生活中,勤思考和總結。

藝術來源於生活,在生活中多思考,多總結,可以避免文章假大空,而且對人生也有很大益處。


最重要一點,遠離手機。


健康管理師Alice楊


我是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按理說回答這個問題不夠專業。我就談談我自身的經驗吧。我對自己寫作水平比較確定的有幾件小事,分別處在學習生涯的幾個階段。

第一次是三年級的第一次期末考試,那是第一次考試作文,看圖寫作文。我謹記老師平時教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得了滿分。特別高興。給我的經驗就是一定要聽老師講的方法。後邊的四五六年級我都特別喜歡雷打不動的作文課上聽老師解析作文。

第二次是初三的時候,老師給的題目是“有志者事竟成”,我我居然沒過腦子寫了“有智者事竟成”,志氣和智商只差,秉承一直以來自己利益引經據典的手法,我們悶著頭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90分!(80分的都不多)老師發作文的時候說我是抄的?!我沒抄啊!那你怎麼改題目了?我才發現我居然跟別人寫的題目都不一樣?!算了,說我是抄的,我抄的我自己的!90分挨批都高興~

第三次是高一的時候自己也不知道寫了個什麼,居然成了優秀,還編進了學校優秀作文彙編!大概是一直秉承自己立意引經據典的手法。可是到了高二分了文理,新的語文老師對我的手法不感冒。(一直以來我擅長寫記敘文,新老師喜歡議論文,說明文與看不上眼)。這位老師第一次就給我打了個不及格,並且在課堂上讓不及格的舉手(就三個,包括我~)。給我打擊的~不會寫議論文!常常議論摻雜記敘,四不像,常常不及格。直到高三我和老師才在作文上和解:我偶爾可以寫議論文,但前提是議論文拿到高分。

我非常感謝我的語文老師們,她們以自己獨特的方法交給了我如何寫作文。我寫這些就是想表達,一定要聽老師的講解和推薦,堅持自己立意,不過度抄襲,必定會有屬於自己的寫作風格。


小學王老師super


寫作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較難提高的內容,它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最能考驗一個人的語文能力。

寫作能力的提高並非一日之功,需要循序漸進,天長日久,定能水到渠成。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多讀書,讀好書,注重積累。

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把寫作比喻成蓋樓,那麼知識積累就是地基。作文要想寫得好,就必須要有大量的閱讀知識為基礎。閱讀是積累素材最直接的方式,也可以擴大知識面。

名著經典,不僅可以反覆閱讀,還可以背誦下來,記錄下來,加深對文學作品的理解。長期的閱讀有利於學習到作者的創作思維和創作技巧。

初中課本中推薦的中外閱讀書目,《駱駝祥子》、《紅巖》、《家》、《童年》、《海底兩萬裡》、《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以及詩詞歌賦,一定要讀。讀經典不僅可以為寫作積累素材,還能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

2、多思考,多總結,掌握寫作技巧。

寫作小技巧:例如結構完整、首尾呼應、詳略得當、欲揚先抑、以小見大、設置懸念等。

這些技巧怎麼獲得呢?這就需要在文本閱讀中,按照老師指導的方法,分析課文結構、段落關係、開頭和結尾的寫法及一些表達方方法的運用。如《故鄉》《我的叔叔于勒》等文章中的環境描寫和外貌描寫表達方法。從而學習到一些表達技巧,並能靈活運用。

3、多寫多練,學會修改。

萬事開頭難。很多學生在寫作時覺得無話可寫,不知道寫什麼,不知道寫得好不好。所以只要走出第一步,後面的路就好走多了。比如堅持寫日記,也可以寫隨筆,還可以寫寫讀後感和觀後感。寫作是記錄生活的一種方式,也是抒發自己的內心體驗。多觀察生活,記錄生活,日積月累,等到你寫作文時,要寫的內容就豐盈多了。

好文章是改出來。寫好的作文要勇於和同學交流,虛心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在老師和同學的意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在以後的寫作中揚長避短,逐步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相信有了大量的閱讀積累和習作實踐,作文能力肯定能得到突破和提高。寫出的作文必然能做到言之有物,行文流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