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和國美合作,對京東,淘寶天貓有什麼影響?

古情濃意


可以說是歷史性影響!

此事標誌著拼多多從不入流的角色正式轉到電子商務的戰場。

從前拼多多隻能匍匐在地上仰望阿里,如今,可以站起來仰望阿里了。

這說明不管多大的商業巨人,都可以被追趕甚至追上。

淘寶特價版,我個人認為是阿里戰略的失敗!當前APP精簡或者演變為綜合平臺的背景下,阿里決策層可能被蚊子叮了,居然你搞個分身。試問有幾個客戶願意為同一家公司保留兩個app?

所以表面上淘寶是多了一條渠道,實際上是多了一條下坡道,讓淘寶客戶、賣家遠離的前奏。

也正因此,拼多多有了上位的機會。

最後就是,永遠不要小瞧競爭對手。


有一片樹葉


電商只有二國殺,既然是三國殺,必將出現一家困曽,我相信阿里巴巴是完美的!


正民正


在4月19日的時候,拼多多買入了2億美元的可轉債,並且高出了市值60%以上。這筆債券在3年以後,可以要求收益本金和利息,也可以轉化為股權。如果3年後,拼多多轉化成股權,那麼就將成為國美的第三大股東。

為什麼拼多多要以這種方式和國美合作,首先要理解一下為什麼電商都跟實體賣場合作,再來說說為什麼拼多多找到國美,這個曾經家電行業的王者。

一、電商的下半場,速度是核心競爭力

在電商剛起步的時候,配送能力並沒有那麼要緊,三五天的時間,大家也可以接受,重要的價格足夠低。現在電商平臺的競爭也進入了白熱化,價格方面已經沒有什麼空間了,所以必須得比拼速度。

在這個方面做的最好的是京東自營,在全國設置倉庫,購買的產品可以直接從最近的倉庫發貨,效率極高。所以京東也喊出了上午買,下午到的口號。天貓最近也是在佈局物流,同樣在很多地方開始設置倉庫,配送速度也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但是不管全國設倉,畢竟成本會比較高,而且速度慢,很多地方也覆蓋不到。所以跟實體店合作就成了一種補充手段。阿里和京東都分為了三塊業務,一是生鮮,二是便利產品,三是大件產品。其中大件產品不僅考驗物流,還考驗終端的配送安裝。比如買了一個大冰箱,不可能讓用戶自己搬上去,物流搬成本又太高。不過家電賣場都會配備相應的人員和服務。

二、拼多多為什麼找國美

目前全國性的家電賣場最大的兩家,佈局最完善的就是蘇寧和國美。國美因為黃光裕的原因,衰落了不少,沒有了蘇寧這幾年的轉型迅速,很多業務也是停滯不前。但是基礎還在,門店也覆蓋的多。

阿里找到了龍頭蘇寧,國美一直比較傲嬌,不太願意為他人做嫁衣,所以國美的合作比較少。但是國美最近的資金又比較吃緊,迫於現實壓力,發行了可轉債。拼多多看準這個機會,高價購買,也算是足夠有誠意,給足了國美面子。

拼多多也知道目前進入了下半場的競爭,在物流這塊馬上也會被阿里卡住脖子,一方面在運輸物流的合作,一方面也在尋求實體的合作,在這個機會出現的時候,也算是一拍即合。

拼多多購買國美債券的這3億美元划算嗎?我覺得是非常划算了,獲得了跟國美合作的機會,還在國美最虛弱的時候幫了一把。以後國美如果繼續衰落,我預料拼多多會繼續收購國美股權。

拼多多現在手握400多億的現金儲備,這點資金完全不算事,甚至可以說還算撿了個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