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唾棄的,油膩的人生觀

週末我面試了一名候選人,男,40多歲,某985大學畢業,在一家巨型外企互聯網公司呆了10年(對標BAT)。不惑之年出來求職,本以為是一位飽經磨礪,睿智平和的長者;一個多小時聊下來,心理落差逐漸拉大。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年少時自己心目中的那個英雄,這本無可責難;畢竟潮水有漲落,人生有際遇;可悲的是很多人逐漸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再把這種後果推卸給命運。

油膩無關乎年齡,也與相貌沒有關係,而是一種妥協的態度,對自己不再嚴格要求,主觀上逃避困難但正確的事情;放任自己在慣性,低效能的時間軌跡裡滑行,墮落…

社會上充斥著一種非常乖戾的成功主義價值觀。告訴人們,功成名就,就是寶馬香車,慵懶的豪華大宅。理想的工作就是活少,高薪,假期多。沒有人把努力奮鬥,艱苦卓絕作為工作的必然存在;人們刻畫功成名就之後的紙醉金迷,卻少有人享受攻佔上甘嶺過程中的烈火征途。在一個充滿巨嬰的國度裡,彷彿對每一名職場人的嚴格要求都是過分的,都像是企業管理者在壓榨大家的剩餘勞動力。

在自然界的法則裡面,熵增是必然的,慣性是阻礙大家通向理想生活的隱形巨幕。

大部分人的工作,都陷入日復一復的重複。被上級安排的任務,客戶的無盡需求,糟糕的身體狀況,起伏不定的心態等等拖得疲憊不堪。就像一顆人造衛星,永遠只能圍繞著地球,日復一日做著公轉運動,無休無止。

我們該唾棄的,油膩的人生觀


如果一顆衛星想繞著地球飛起來,需要自身加速到7.9km/s,否則就會掉到地上。團隊很小的時候,我們努力奔跑,目的就是要加速飛起來,創造客戶價值,獲取利潤,養活員工。一如大家努力學習,勤奮工作為了取得一份職業歸屬和可靠的收入養活家庭。人生最難的部分不是繞著一顆小小的地球飛起來,任何企業/個人,總會找到一種穩態,總能夠滿足基本的生存需求。我們要的是活好,而不是活著;活好和活著天壤之別,一個陷入慣性的企業和一個停止成長的個人,只能仰望著茫茫宇宙,不停繞著固有的狀態做著公轉運動。

我們該唾棄的,油膩的人生觀


任何企業/個人,想要突破穩態,飛向太陽,飛向茫茫宇宙;都需要自我加速。達到11.2km/s可以脫離地球飛向太陽,達到16.7km/s能夠脫離太陽飛向整個銀河系。把我們牽引住的從來都不是引力,而是自己身體所蘊含的能量,爆發力,加速度。

油膩的人生觀,從想象層面榨乾了每一點能量,變得安於慣性,對自己的墮怠產生麻木感,不再不安。

對於工作,油膩的人開始會斤斤計較,偽言善辯,對要完成的事情推脫,拖延。對於管理,油膩的人總覺得自己是個“官”,就應該指手畫腳,而不是衝在一線主動給同事提供必要的幫助,帶領團隊達成困難的任務。對於客戶,油膩的人總是張開嘴巴等著上天掉餡餅,而不去主動積極給客戶提供價值。對於技術,油膩的人開始失去純粹性,不再追求高精尖挑戰。對於學習,油膩的人逐漸做作,聽幾本天橋說書人的段子,總覺得自己瞭解整部歷史,而不去努力思考孜孜以求。

打破慣性,必然意味著痛苦磨礪;油膩的反面便是孤獨進取,克己利他。

是否還記得那顆“旅行者”號探測器。他正以17km/s的速度遨遊在深邃太空,一騎絕塵。

我們該唾棄的,油膩的人生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