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誦比任何人想象的都重要(上)

背誦比任何人想象的都重要(上)

這些年來,很多人都認為“在這種信息爆炸的時代裡精讀已經過時了,只有快速閱讀、泛讀才能夠有效應對。”

但從港大畢業後又求學哈佛的學霸陳頡祺卻說:“背誦很重要,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重要。”

高中畢業時,陳頡祺獲得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和香港大學精算專業的錄取,他選擇了香港大學。

大四時,陳頡祺獲得了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等著名美國高校研究生院發出的錄取通知書,最後他選擇哈佛大學攻讀研究生學位。

在一路的求學過程中,陳頡祺一直有一個習慣——喜歡精讀和背誦,甚至一字不漏。

陳頡祺說,從學英語方面來講,遇到那種他覺得特別“經典”“優美”的好句子,他一定會一字不差地背下來。

後來在申請美國學校文書寫作的時候,這個習慣帶給他難以想象的巨大便利。

我覺得很多人在母語學習中都不見得有這類習慣。他們經常問:背新概念文章能提高英語能力嗎?他們真正想問的是:

背誦真的有用麼?

小時候,我們都背過一定量的唐詩宋詞,我們的各項語文能力真的就因此直接提高了嗎?似乎不是很明顯。

但是,在不知不覺之間,我們諳熟了中文的平仄韻律,憑直覺就能知道什麼樣的句子是朗朗上口的,什麼樣的句子是彆扭的。

認真仔細其實是一種可以被培養的能力,在後文中,陳頡祺自述了“背誦”帶給自己的巨大好處。

智慧就是記憶力

背誦比任何人想象的都重要(上)

良好習慣的養成往往使人受益終生

也許是我運氣比較好,從小的時候就不斷地能夠體會到“總結然後記憶”所帶來的成就感。

我小學時候喜歡中國象棋,老家地方小,也不可能得到名師的系統訓練,所以我練棋的方式就是跑到城裡的街邊找老爺爺下棋。

老爺爺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習慣:覆盤。

所謂覆盤,就是指在棋盤上重新演練一遍上局棋的每一步。

在覆盤的時候,他們很喜歡去總結,甚至爭吵某一步其實還可以怎麼走。

不知不覺地,在大量覆盤的過程中,我記住了各種各樣的棋路。在訓練了記憶力的同時,棋藝也不斷長進,最後居然在一次比賽中獲得全國第八名。

許多年以後回想起來,才認識到“覆盤”對我記憶力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幫助。

覆盤帶給我的意義還不止如此,它讓我開始喜歡“總結”和“背誦”。

在中學階段,我很少主動去做課外習題集。但是不管是在課堂上、書本上、試卷上還是參考書上做到的任何一道題,我都會習慣性地去總結:

做對的題,要回想在做這道題的時候是怎麼思考的,為什麼能做對?

做錯的題,要去揣摩當初的思考方式,都經歷了哪幾步,錯在了哪一步,錯的那一步其實應該如何去思考?

我驚訝地發現,僅僅是做到這一點, 就可以讓我在考試中如魚得水。

背誦比任何人想象的都重要(上)

一些良好習慣的養成,往往使人受益終生。可你卻不知道為什麼這樣是好的,因為你正在做著正確的事情,可如果你的習慣是不好的,你很快就會知道為什麼這樣不好,因為你的生活很快就會因為這個壞習慣而受到懲罰。

上高中的時候,我一直以為總結是最重要的,而背誦只是一個副產品。

後來到了大學,偶爾回憶中學的課程,總驚訝地發覺:完全不記得自己當初是怎麼總結的,又總結了什麼,腦子裡留下的只有當時不經意間背誦下來的知識。

這種經歷讓我相信:背誦,記憶,才是學習最後的目的。為什麼記憶會比總結更加重要呢?

終於在讀到一篇關於心理學的文章時,發現了這麼一個有趣的解釋:

人腦中借存的信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估計10%)是以有序的方式存儲的隨時方便“調出”,這部分稱之為“記憶”。

人腦中絕大部分儲存的信息就像計算機中不分類管理的“垃圾文件”一樣,在大腦中是隨處堆放的。這些信息雖然存在大腦中,但是很難被“調出”,這部分我們籠統地稱為“潛意識”。

當有新信息輸人的時候,如果這些信息在輸入的時候就是高度有序的。那麼就很容易被有序地存放起來,很容易成為“記憶”

同時,隨著有序信息(記憶)的增多,大腦就解越來越需要越來越多記憶細胞。而顱腔的大小是有限的,於是,細胞間密度越來越高。

於是細胞之間就越有可能由文緊密的神經元樹突連接起來,於是就越有可能產生我們所說的“融會貫通”現象——

換句話說,原本貌似毫不相干的信息現在卻產生了聯繫。"

難怪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智慧就是記憶力”!

看到這段心理學的解釋我才恍然大悟:

總結其實只是手段,是為了讓輸入大腦的信息變得更加有序,而背誦和記憶才是目的。

再觀察身邊每一個讓人覺得很傳奇的朋友,他們的共同特點:知道很多,記得很多東西,或者說的正式一點叫做“知識很淵博”。

討厭背誦的你,千萬不要忘了,死記硬揹帶來的最好效果其實有另外一個感情色彩截然相反的詞:博聞強識。明天小米繼續為您放送學霸陳頡祺關於背誦的心得,歡迎您留言發表您的看法和意見。

來源 | 小學語文

責編|米享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作者聯繫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