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易得,知音難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子期遇伯牙,千古傳知音,成為千古流傳的佳話。

俞伯牙,本名伯牙,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著名的琴師,善彈七絃琴,因與鍾子期的知音故事而聞名於世。

《千金易得,知音難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俞伯牙本姓伯,因明末小說家馮夢龍在編撰《警世通言》時,把“子期遇伯牙,千古傳知音”誤聽為“子期俞伯牙,千古傳知音”而得“俞伯牙”,在此之前的《列子》《荀子》《琴操》等書中均為“伯牙”。

據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中記載: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遊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千金易得,知音難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伯牙撫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傳千古,“知音”一詞因此傳誦。

故事的另一個主角鍾子期,名徽,字子期,是春秋戰國時代楚國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集賢村)人。相傳鍾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擔、拿板斧的樵夫。歷史上記載伯牙探親回國時,在漢江邊鼓琴,鍾子期正巧遇見,感嘆說:“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 因興趣相投,兩人就成了至交。鍾子期死後,伯牙認為世上已無知音,終生不再鼓琴。

《千金易得,知音難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據史載,伯牙在得知鍾子期染病去世,萬分悲痛,他來到鍾子期的墳前,悽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彈罷,他挑斷了琴絃,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他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

”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築起了一座古琴臺。直至今天,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千金易得,知音難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兩人千古傳誦的詩篇: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免責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僅僅為增加效果,若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