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27戰機的航電能力不佳?其實都是誤解,作戰能力全面超越F15

蘇27一亮相就以“巴倫支海手術刀”震驚了全世界,這款飛機對於蘇霍伊設計局甚至俄羅斯都有著重要意義。不可否認的是,70年代的蘇聯研製精細航電設備確實與美國存在一些距離,但如果認為蘇27因為“航電能力不佳,作戰能力便不強”,那就值得商榷了。

一、超越F15

蘇27是前蘇聯為了應對美國F15的威脅而在1971年開始研製的“未來前線戰鬥機”,目標就是要全面超越當時的F15A各項參數的110%。

蘇27戰機的航電能力不佳?其實都是誤解,作戰能力全面超越F15

蘇27在用途上被設計為能夠深入敵方領空為己方攻擊、轟炸機群護航的空優戰機,或者在國土防衛中與米格31構成攔截機群。因此蘇27不但要求要有戰鬥機的靈巧,還要有國土防禦中的大航程、獨立作戰的能力。這款飛機是蘇聯第一個不經修改就通用於空軍和國土防空軍的裝備。

其實第一代蘇27原型機尚在建造的時候,研發人員便發現因為航電技術的性能不足和設計缺陷,飛機航電系統只能達到紙面數據的80%~90%,再加上電腦模擬,也發現原型機對戰F15A沒有優勢。

蘇27戰機的航電能力不佳?其實都是誤解,作戰能力全面超越F15

因此蘇霍伊設計局只能將研發計劃推倒重來,新設計的飛機前機身稍微進行了加大,以容納過重過大的新型航電設備,但氣動設計優化的結果使飛機阻力更小、飛行性能更好。如果從美系飛機的角度來看,新一版的蘇27相當於兼顧F15重型戰鬥機的優點,再加上F16輕型戰鬥機的纏鬥性能。

優異的氣動設計除了讓蘇27滿足設計所需的傳統飛行性能外,也帶來超機動性的可能。經過幾次試飛意外後,研發人員發現了蘇27具有失速後機動的可能性。於是在進一步研究與上千次試飛後,創造了“眼鏡蛇”這種進入極大攻角的機動動作,從此邁入了超機動之路。

目前在飛行控制技術的進步以及向量推力技術的應用下,俄系戰機的“空中芭蕾”已成為大型航展的常備節目。相較於西方國家主要將向量推力技術用於提升飛行效率與減少起降距離;俄國人則認為這是戰鬥機的標準,併力求探索出實戰方面的價值。

蘇27戰機的航電能力不佳?其實都是誤解,作戰能力全面超越F15

二、武器系統方面

在武器系統方面,蘇27配有與美國AIM7對應的R27中程導彈以及大幅領先的R73短程導彈,另外還有西方國家都沒研製成功的R27E增程彈。

R73短程導彈具有極大的離軸發射角度,能夠打擊偏離瞄準線45度的目標,可由頭盔瞄準,是極強的近戰殺手;R27E增程彈的射程在120公里以上,除了能夠打擊大型飛機外,還可以根據需要在R27的最高射程之外延長(大約43公里)攻擊距離。

將R27的基礎型和增程版搭配使用,可以確保打擊40公里以內的各種戰機,包括逃逸中的目標。此外,兩個型號還都有各自的半雷達制導型和熱源追蹤型,能對目標實施“雙彈種同時攻擊”而大幅增加了對方的反制難度。

蘇27戰機的航電能力不佳?其實都是誤解,作戰能力全面超越F15

熱源追蹤型導彈不需要終端制導,因此可以實施“發射後不管”攻擊,雖然這類導彈比較容易受到天氣的影響,但在AIM120和R77尚未問世和尚不普及的年代,“發射後不管”的能力也增加了蘇27的優勢。

此外蘇27家族還有一種保密了將近20年才正式公開的被動雷達制導型,能夠自行鎖定200公里外的輻射源,只要敵機不開啟雷達,就很難反制這類導彈。

三、最後的最後

第一代規格的蘇27比較有代表性的基本型為蘇27S,純攔截型蘇27P,雙座型蘇27UB,攔截管制型蘇30K以及艦載版蘇33。其中蘇33雖然改善了氣動佈局,並且換裝了推力更大的發動機,但航電系統與蘇27一樣,仍然屬於第一代規格。

在使用壽命方面,第一代家族的機體壽命為2000小時或20年,發動壽命從最初的150至200小時到後來的1500小時。

蘇27戰機的航電能力不佳?其實都是誤解,作戰能力全面超越F15

一般來說,大家介紹蘇27一般都注重于飛機的出色飛行性能,對於航電技術則除了R73與頭盔瞄準技術的搭配外,往往簡單帶過。而武器系統方面,僅僅粗略說一下R27導彈家族與美系AIM7導彈的對比,往往比較容易忽略增程型、反輻射型、熱源追蹤型導彈的能力。

因此大家往往會著重強調蘇27機載航電系統不強,得出:除了飛行性能,作戰能力並不強的結論。其實重點盤點一下蘇27攜帶的作戰武器,往往會有不一樣的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