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教育焦慮症,毀了你的小孩

不要讓教育焦慮症,毀了你的小孩

最近作者君看到了一份《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報告的數據主要來自於網絡問卷的調查,數據的準確如否,暫且不說。但也反應了目前中國家長教育焦慮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

報告中社會環境因素引發的中國家長教育焦慮程度最高的幾個爆發點是學習成績、校園安全、手機上癮、學區房。

作者君也有自己的小孩,很能體會這些家長為什麼對這些問題感到非常焦慮。其實這些問題最終還是一個問題,小孩是否能夠成才的問題。我感覺中國的家長可謂是最悲情,從孩子出生,到成年,再到成家立業,一直陪伴在孩子的身旁。從“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到幫孩子規劃未來,基本都離不開父母的身影。

但我要說的是,這種種的問題和悲情都是中國式家長自己造成的。這些中國式家長,內心深處有著巨大的不安全感。觀察當前的中國社會,社會階層固化趨勢愈發明顯,向上流動的空間越來越逼仄,而名校教育似乎是唯一突破階層固化的途徑。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繼續接力,向更高的社會經濟地位躍遷,為此他們不惜重金,讓孩子去上各種輔導班,學習各種才藝,讓孩子有更大的機會進名校。

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眼中,所有的對教育做出的決定都沒有試錯和重來的機會。可是在中國,教育並不是投入就一定有回報的事業,高投入是否能取得理想的回報,中國家長想不焦慮都難。

作者君其實一直認為有時,往往怕輸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父母。基本上每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而孩子的人生也不單單是他自己的人生,父母將遠大目標強加給孩子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但是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他們並不知道這些,因此孩子的人生便成了父母的人生,父母掌控了孩子的一切。

不要讓教育焦慮症,毀了你的小孩

當父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了補習課,只注重上學期間孩子的課本知識教育,必然會忽略了孩子的獨立能力、生活態度、思考辨別能力。當孩子出現叛逆、生活無法自理等問題時我們作為父母是否能認識到孩子的人生終究還是他們自己的人生,我們父母不可能永遠陪伴在他們身邊。

大多數教育焦慮嚴重的家長,內心根源其實是不能接納自己的平凡。我們把小孩成功進入名牌大學,或者找到好工作當成終點,可是人生並不都是比賽,小孩的人生也沒有什麼決勝的終點。

所以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有天賦愛學習,本身就渴望上名校,那就好好培養。如果孩子的天賦和熱情在別的方面,那就別忘了還有很多別的路可以走。不管走哪條路,讓父母和孩子付出太多的犧牲,甚至犧牲到抑鬱痛苦、扭曲人格的程度,都是不值得的。

我們可以將目光放得遠點,試想當你的孩子到18歲、25歲的時候,你希望他成為一個怎樣的人?30歲、40歲當你無法再決定你孩子的人生以後,他們怎麼走完接下來的人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