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忘論》中的修道七階指的是什麼?如何修持

道教歷代典籍甚多,今天咱們就談談《坐忘論》,《坐忘論》是唐代茅山派宗師司馬承禎所著,集中講了坐忘收心,主靜去欲的道教修煉理論和方法,是司馬承禎著作的道教代表作之一。全書分七部分,即修道的七個步驟,即後世所說的修道七階。

《坐忘論》中的修道七階指的是什麼?如何修持

一是敬信,道教講信受奉行,信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信是道之根,敬為德之蒂,根深則道可長,蒂固則德可茂,所以修道的首要功夫是敬信,信之不疑。

二是斷緣,慢慢斷去紅塵俗事,斷去有為俗事之緣,以達到舊緣了斷,這樣才能心彌近道,至聖至神。

三是收心,心是一身之主,百神之帥,靜則生慧,動則成昏,所以學道之初,要須安坐,收心離境,住無所有,外相不入,內境不出。只有這樣才能不著一物,自入虛無,心與道合。在坐忘收心的修煉過程中要避免四種偏差,即心起皆滅,入於盲定。任心所起,不加收制。不知守根,心無指歸。於言甚善,於行極非。只有克服這些偏向,真正收束身心,才能進入下一步修煉階段。

四是簡事,修道者應處事安閒,應物而不為物累。這是對坐忘收心的進一步保證。

五是真觀,即要善於洞察事物,不為外物所迷,不為塵世所累,其關鍵是無慾,不生得失之心。做到有事無事,心常安泰。與物同求,而不同貪;與物同得,而不同積。不貪故無憂,不積故無失。跡每同人,心常異俗。

六是泰定,是在私慾俗念完全消盡之後所達到的境界。司馬承禎祖師稱達到這個地步為“出俗之極地,致道之初基”,這樣“得道”就不遠了。

七是得道,得道的標誌是形神統一,修成長生不老的“真身”。

《坐忘論》中的修道七階指的是什麼?如何修持

福生無量天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