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頭條知識節 | 戶籍政策的開放,將會如何影響房價與城市?

423頭條知識節 | 戶籍政策的開放,將會如何影響房價與城市?

致敬畢加索《夢》 簡七插畫師 豆


晚上好,我是簡七。

上週和大家聊了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的《關於構建更加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體制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很多朋友都留言說,希望能具體講講。週末做了些功課,今天先和大傢俱體聊聊其中的戶籍政策放開。


不知不覺,寫了五千多字,希望大家能堅持看完,定會有所裨益。如果覺得還不錯,請點個或者轉發給朋友,我就很開心了。


蒐集整理的過程蠻有趣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一方面,我會盡力梳理最新政策對我們每個人的當下、未來,有哪些影響;


另一方面, 我也邀請你帶著好奇心,一起看看這個與我們每一個人都相關的政策是如何演變的,背後的經濟與社會邏輯,都很有意思。


那麼,我們就開始吧。


423頭條知識節 | 戶籍政策的開放,將會如何影響房價與城市?


01 你是吃「國家糧」的嗎?


在父輩們的記憶中,城市戶口是無比金貴的。


相親的時候,媒人的最佳推薦語是「他是吃國家糧的」,意思就是他有城鎮戶口;


從米鋪走出來的買米人,會假裝無意地把自己「紅本本」放在米堆上,然後挑著擔子穿過街道,心裡滿滿都是作為「城裡人」的優越感。


這一切,發生在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那時候,甚至有人傾其所有,花好幾萬託關係「解決戶口問題」,為的就是能夠招工招幹,端上鐵飯碗,從此改變命運。


80/90後出生的我們,可能很難理解這個代價,但如果把「城鎮戶口」換成北京或者上海的戶口,也許就會多出幾分理解。


說到底,這戶口背後代表的,是更低的生活成本和更高的生活收益,是計劃經濟之下人為賦予的「特權」。


如果追溯戶籍最基本的功能,其實是對人口的登記和管理。近年來,恢復戶口最原始功能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一方面,我們希望能自由選擇心儀的城市,享受平等的居民權利,過上更好的生活;


另一方面,國家希望讓人口自由流動,使得經濟配置更有活力和效率,讓更多人進入城市安家落戶,提高城鎮化水平,最終促進經濟發展。


衡量城鎮化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


2011年, 中國城鎮化率達到了51.27%,也就是說,城鎮人口首次超過了農村人口。此後,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關於開放落戶限制的好消息,以及各大城市上演的「搶人大戰」。


這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423頭條知識節 | 戶籍政策的開放,將會如何影響房價與城市?


02 這次戶籍改革,有什麼不一樣?


儘管從80年代開始,戶籍的管控就開始鬆動,但始終沒有像這次的政策力度那麼大、輻射範圍、惠及人群那麼廣。


上週我們的講的《意見》稿,其中提及戶籍的部分如下:

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動超大、特大城市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探索推動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實現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建立城鎮教育、就業創業、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與常住人口掛鉤機制,推動公共資源按常住人口規模配置。


這一小段話中,我提煉了這樣幾個要點:


  • 要點1:深化


深化兩個字意味著,戶籍放寬並不是決策者一夜之間的突發奇想。


事實上,政策的變化都是有跡可循的,往往經過了長時間的鋪墊或試點,很少會搞突襲。


我國的新型戶籍改革從2013年開始,政策的變化,和我國的城鎮化目標的推動進程息息相關。


我整理了一些從2014年開始的重要文件。

你可以看到,過去的6年間政策變化的脈絡:


423頭條知識節 | 戶籍政策的開放,將會如何影響房價與城市?


從過去幾年的政策措辭和力度來看,戶籍放寬從一開始的小城市,逐漸拓展到中型城市、大城市,再到現在的特大城市,甚至超大城市。


放寬的城市層級一層層向上,寬鬆程度越來越高。


從這個趨勢看,未來戶籍全部放開只是時間問題,就像最開始的文件目標描述的那樣,總有一天,戶籍會迴歸到它本來的作用,就是一個登記管理的功能,而不像現在,被綁定了過多的利益,一戶難求。


政策方向是明確的,但落地需要時間,在過程中也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阻礙,但放開的趨勢,是不會變的。


所以我們可以保持耐心,期待一下,由於「戶籍」造成的地域差異問題,會慢慢取得一種平衡,以達成一個國家、地方政府和個人多贏的局面。


  • 要點2:超大、特大城市


這個對城市的定義,來自2014年10月,這份《國務院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中的定義,《通知》明確了把城市的規模按照城區常住人口來劃分,分為5類7檔:


423頭條知識節 | 戶籍政策的開放,將會如何影響房價與城市?


這個定義,也是落戶政策放寬的一個進度依據。


這個人口數據,基本都能在當地政府公開網站上查到,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查一查你所在城市或者希望去的城市的規模,比對下政策,可以清晰的看到當下的放寬力度。


  • 要點3:公共資源按常住人口規模配置


舉個例子,你在A城市工作生活,為A城納稅,屬於A城的常住人口,但你的戶口在B城。按照文件的方向,A城的政府,是有責任投入資源,來配置相應的公共服務,比如醫療、教育,來滿足你在A城的需求的。


簡單理解,既希望人能留下,也要求配套的城市服務能更上。


423頭條知識節 | 戶籍政策的開放,將會如何影響房價與城市?


03 城鎮化=釋放內需


為什麼我們的戶籍政策,從一開始的嚴防死守,到現在不斷推動、放開呢?


這就和我們上次聊到的,市場化配置有很大關係了。


戶籍和房票、學籍、社保醫保的綁定,其實是人為設置的人員流動障礙。


如果我們更仔細去看這些政策的變化,你會發現政策放寬受益的主要對象,是大量長期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國家希望這些人能夠留在自己工作的城市裡,成為真正的”城裡人“。


事實上,城鎮化的根本定義,就是農民基於穩定的就業從農村進程定居和落戶的過程。


想一想,對比起鄉村生活,現代的城市生活意味著多少新增的需求?


最大的需求是住房需求,除此之外,對各類生活消費品的需求,以及各類服務的需求也不容小覷。


中國目前的城鎮化率突破60%,但是仍有2億多的農業轉移人口,還沒在城鎮定居落戶,處於流動性居住和就業狀態。


以億為單位的人口,一旦在城市落戶定居,能撬動多少交易、訂單和就業,背後的潛力不言而喻。


不僅僅是消費,更多人口的聚集,也對產業發展和創新至關重要。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互聯網行業裡,用戶的量級對產品的迭代發展意義重大。而像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發展,更是離不開海量的參與人數。


簡單理解,更自由的人口流動,更多農村人口進城定居,意味著更多住房、消費等內需會主動地釋放出來,這對於地區發展和經濟結構的改善,會產生長期有效的力量。


423頭條知識節 | 戶籍政策的開放,將會如何影響房價與城市?


04 到大城市去


但對於城鎮化的發展方式,這幾年的政策,是出現了一個方向上的大轉變的:


2014年的文件,落在重點引導、發展中小城市,嚴格控制大城市的人口規模;


而2019年,有一個明確的轉變,培育發展都市圈,加快放寬大城市、超大城市的戶籍門檻。


423頭條知識節 | 戶籍政策的開放,將會如何影響房價與城市?


原因很簡單,在對人口的吸引力上,小城市是比拼不過大城市的。


無論是產業發展、就業機會,還是醫療、教育等條件,大城市對於人口的吸引力都比中小城市強太多了。


富士康的工廠不會選擇開在小城鎮,而頂尖的醫院和學校,也不會首選小城市開分部。


以前來家裡做保潔的阿姨說了句大實話,都是一樣辛苦,老家的城市裡一個月最多隻能掙三四千,來上海打工,只要努力,能有多一倍的月薪。


所以,無論三四線城市的戶籍如何放開,大城市的落戶如何艱難,在更好的機會和資源的吸引下,只要有條件,大家還是願意往一二線的大城市跑。


即便不去北上廣深,能去本省的省會,也是相對小城市更好的選擇。


所以著力發展小城市,嚴控大城市的人口數量和規模,這條路本身和市場方向是有違背的。


決策者在實踐中調整了政策方向,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近幾年大城市的放開力度越來越大。


423頭條知識節 | 戶籍政策的開放,將會如何影響房價與城市?


05 城鎮化2.0:都市圈

但我們也都知道,一個城市的負載能力是有限的。


所以國家現在的一個政策大方向就是:大力發展都市圈,去延伸城市的骨架。


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建設現代化都市圈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手段,既有利於優化人口和經濟的空間結構,又有利於激活有效投資和潛在消費需求,增強內生髮展動力。

---2019年2月 《關於培育發展現代都市圈的指導意見》


都市圈,顧名思義,就是都市的集合。


但它不是簡簡單單的城市聚在一起的概念。一個都市圈,一定會有一個核心城市,輻射帶動周圍1小時通勤範圍內的周邊城市,是一種老大哥帶小弟的模式。


所以,作為核心的城市,首先要有經濟實力,要能帶得動;


其次,如果要打造一個互相聯通、資源共享的有機體,都市圈內部各個城市的交通聯通比如地鐵、輕軌、高鐵等軌道交通需要非常發達。


同一個都市圈內,戶籍的概念也會越來越弱化,人口能夠沒有障礙地互相流通,中心城市的公共服務和福利,也要向外延伸,對周邊城市起到輻射和帶動作用。


其實這個是很好理解的,上海作為長三角區域一個核心城市,不論形式上是否劃分了都市圈,都會是周邊城市居民在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醫療、教育條件時,一個首要選擇。


但如果上海的很多優質資源,能夠更廣闊地向外輻射,比如進行產業分流,在周邊城市設立一流醫院的分院等,那麼反而可以化被動為主動,對人流起到一個市場化的引導。


城市之間的關聯越密切,資源共享越高效,產業分工互相依存,互相之間的壁壘越小,就意味著這個都市圈的延展性越強,活力越大。它作為一個整體,對人口的吸引力也會增強。


目前對都市圈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官方定義,其中一種版本參考:

423頭條知識節 | 戶籍政策的開放,將會如何影響房價與城市?


相反,如果你所在的城市不在任何一個「都市圈」中,發展機會和未來的城市配套就可能有限,甚至變成「收縮型城市」。這也是馬太效應在城鎮化進程中又一體現。


說了這麼多,這個變化的趨勢,和我們有什麼具體關係呢?


423頭條知識節 | 戶籍政策的開放,將會如何影響房價與城市?

06 幾個和我們有關的思考

我想從3個方向,來分享一些自己的思考。


思考1:關於房價


很多朋友會關心,戶籍放開了,更多人湧入核心一二線城市,是不是會推升房價?


近1個月內,重慶、天津、南京、瀋陽、青島、蘇州、廣州等地的“人才政策”密集出臺,對於樓市的促進作用明顯。但短期的波動,並不能代表樓市的全貌,所謂的反彈與爆發並未出現。


長期從都市圈的發展來看,可以預期,未來重點都市圈的人口將更加稠密,而一些三四線的小城市,可能會面臨人口的逐漸遷出。


總體來說,房價隨著城市的核心競爭力不同,而出現更為明顯的分化。有產業優勢、人均收入較高的城市,房價自然有支撐,反之,則只是暫時性的“虛高”。


很多人選擇在外工作賺錢後,回老家購置房產。如果自住的話,當然沒問題;但如果是出於投資的目的,就需要重新考慮評估家鄉城市的情況了。如果老家所在的城市是「收縮型城市」(以東北地區最為典型),恐怕房價下跌是大概率事件。


思考2:關於城市選擇和生活選擇


曾經,大家對城市的選擇糾結很容易兩級分化,要麼留在北上廣,要麼是放棄一二線城市,回老家定居生活,而都市圈的發展趨勢,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工作和生活選擇。


想象一下,如果能夠用相對更低的生活成本,定居在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周邊,比如,上海附近的蘇州、南京等,這樣能同時享受核心城市輻射的各類資源、便捷的交通,何樂而不為呢?


這次疫情,也讓很多人意識到了優質的醫療資源和政府公共服務,對我們生命健康的重要性。


你不妨結合接下來城市發展的趨勢,從居住便利程度、公共服務水平、醫療條件等多個角度,評估下你意向發展的城市。


但是有一點,最好的資源,無論是醫療還是教育,將永遠是稀缺的。


這是無論你身在哪裡,都不會改變的。


思考3:關於機會


最後,我們把戶籍政策搭配城鎮化、都市圈一起看,就會發現更多機會的出現。


就拿上海來說,目前戶籍政策還是挺嚴格的。不是不想要人,而是城市承載力,確實接近極限了。


但比起日本95%左右的城鎮化率,我國目前60%的城鎮化率,還大有空間。而目前越來越多都市圈的概念被提出、推進,就是給了一個“把蛋糕做大”的解題思路


從經濟學上思考都市圈,比如交通再升級,達成城市間可以“日通勤”,都市圈承載力,依然大有提升空間。


在新的戶籍改革方向上,特別提到要開展“都市圈城市群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也體現出這一點。


舉例來說,一個人在長三角A城市工作,後來又到長三角B城市,那麼在B城市落戶中,也可以把A城市的居住、繳納社保等情況考慮進去,兩城互認,這樣在積分落戶方面就會相對降低要求。這樣大大緩解了很多人的“落戶焦慮”問題,可以在財務安排和個人發展上更自由、更有選擇權。


423頭條知識節 | 戶籍政策的開放,將會如何影響房價與城市?


總結一下戶籍制度的演變,落到我們每個人身上,就好像在前方投射了一束光——


過去,城市不得不限人,人口又反過來限制城市發展。而現在的政策,各種不可抗的侷限和掣肘越來越少。


如果你想要奮鬥,大城市會更友好、更多敞開懷抱;


如果你想平衡生活和工作,大城市周邊,都市圈內的中型城市也是高性價比的選擇。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2020年顯得格外的Hard模式,國家在多個層面上轉危為機。比如,加速戶籍制度的改革---讓中國的城市,可以更「大」;只要你願意躬身入局,機會也許比你想象的更多。


以上,就是跟大家約好的戶籍政策解讀。想看其他要素解讀的,還是點告訴我吧~期待大家的留言,晚安。


——————◆◇◆——————

私信回覆“禮包”,免費領取《從0開始學理財大禮包》

(點擊頭像進入我的主頁,頭像右邊就是【私信】按鈕啦)

歡迎加入我的圈子↓,本圈子永久免費,每天分享普通人也能聽得懂、用得上的理財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