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穩扛起“糧袋子”——吉水大力發展糧食生產紀實

郭建華、劉立武

“隨著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越來越好,像我這樣的規模種糧戶越來越有賺頭。”談起今年的種糧計劃,吉水縣水田鄉富口村種糧大戶王振球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他從村小組流轉了200多畝農田,又從農戶手中租了60多畝農田,走上規模化水稻種植之路。

吉水縣地處吉泰盆地,擁有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全國百個產糧和售糧大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18個農業持續發展試點縣等諸多“國字號”榮譽稱號。針對近年來耕地拋荒現象,該縣積極做好土地流轉工作,大力推廣農業科技,一方面鼓勵種糧大戶利用好政策和技術,擴大種植面積;一方面引導農戶流轉耕地,拓寬致富門路,如今,吉水農民種糧積極性持續高漲。

藏糧於政,靠政策激發種糧熱情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要搶抓農時,搶種早稻。”楓江鎮宣傳委員楊慧娟介紹,今春以來,楓江鎮積極宣講國家政策,細化種糧措施,轉變種糧理念,激勵廣大農民朋友積極種好糧。

人勤春來早,百事農為先。吉水縣深入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全面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把穩定糧食生產作為當前農業農村工作頭等大事來抓,出臺了《關於切實做好耕地拋荒整治工作的通知》《關於切實做好春耕備耕穩定糧食生產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在增強糧食安全底線意識、指導推進春耕備耕工作、提高糧食生產綜合效益、壓實糧食生產屬地責任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為確保春耕備耕各項措施落實落地,縣農業農村局先後出臺了《2020年吉水縣水稻主導品種推廣實施方案》編印了《2020年強農惠農政策彙編》宣傳冊,將稻穀補貼、拋荒耕地復耕獎勵、農技推廣服務經費等各項扶持政策,作為春耕備耕配套政策,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同時,強化金融支持,充分利用“財政惠農信貸通”和農業政策性保險等農業政策,對從事糧食生產農業經營主體發放惠農貸款,幫助解決融資困難;積極引導種糧經營主體投保,切實減少種糧風險,確保穩住糧食生產、鞏固吉水糧食主產縣地位。

藏糧於地,向土地追求糧食效益

“年前就儲備了化肥3萬多噸、種子4.5萬多斤,引導村民春耕備耕;年後整治耕地拋荒現象,落實了近6萬畝耕地後,還將1360畝旱地改種水稻,做到不拋荒,應種盡種。”八都鎮常務副鎮長陳水根介紹,全鎮向土地要效益,不誤農時抓好農業生產。

打好早稻生產仗,不誤田間一季春。吉水縣嚴格落實“藏糧於地”理念,大力整治耕地拋荒現象,要求各鄉鎮積極摸清本區域內的耕地拋荒底數,在排查的基礎上,建立耕地拋荒整治臺賬。鄉村兩級組織發揮耕地流轉的主導作用,採取代耕代種、大田託管、集中流轉等形式開展糧食生產。目前,全縣摸排到拋荒耕地面積5561.3畝,已翻耕拋荒耕地3462.1畝,佔全縣拋荒耕地面積的62.3%;同時,充分利用旱地、高岸田、天水田種植紅薯、玉米、高粱、馬鈴薯等旱糧作物,還規劃複種番薯、油菜、豆類、花生等農作物,確保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30萬畝以上。

與此同時,不斷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農田產能,自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以來,已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11.4萬畝,新增耕地面積2826畝;扶持了盤谷生態、金富漁業等136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了現代農業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

藏糧於技,用科技提升糧食產量

“大棚育苗,智能控溫;鐵牛耕地,省時省力;機械插秧,快速高效。”江西金田集團水稻全程機械化育秧負責人周頭保介紹,集團在醪橋鎮黃泥洞建設的兩個全自動智能工廠化育秧中心,單次供秧能力可達6000畝,年供秧能力可達3萬畝,標誌著吉水已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演變。

在春耕備耕期,拖拉機翻耕田地,智能工廠化育秧,機械插秧……吉水農業生產各環節透著濃濃的“科技範”,今年已為近200臺大中型拖拉機辦理掛牌手續,水稻機防、機烘等農機集成組裝技術得到進一步推廣。目前,全縣農機總動力已達41萬千瓦,農業機械綜合化率達79.2%,位於全市前列。

水稻品種不斷優化,“井岡軟粘”“美香佔”“野香優雜交系列”等良種品種覆蓋率大;強化糧食生產科技支撐,“稻—油”“稻—肥”“稻—漁”“稻—鴨”等生態種養模式得到推廣,進一步提升糧食品質和效益;組建了農業推廣站長群、鄉鎮工作群、種糧大戶群等微信群,通過線上方式,即時溝通、隨時解決問題,為農民提供線上技術推廣和技術諮詢服務,引導農民科學做好農業生產田間管理,確保了春耕生產順利進行。

吉水縣始終堅守“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底線,毫不動搖抓好糧食生產,在加大農業投入、穩定糧食麵積、提高糧食產量上不斷髮力,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努力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穩定作出積極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