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前,那個不顧反對向靖國神社潑紅漆的馮錦華,如今怎麼樣?"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各級人士都飽含愛國之情。古人曾說:“位卑未敢忘憂國。”

身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更是從小便養成了良好的愛國之情,任何有辱國家尊嚴的事情我們都不會去做,我們會盡自己的一切力量維護國家與民族的利益。

在國內,這種民族情義可能沒有機會表現出來。但在國外,很多人都在儘自己的力量去維護國家權益。

當年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中國青年馮景華在金國神社潑紅漆,以示反對。19年過去了,他現狀如何呢?

中國與日本的關係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與日本之間的交往非常緊密。甚至坊間流傳,秦始皇時期為了尋求長生不老的方式,派人給他去練丹藥。

而負責煉丹藥的人帶領幾百童男童女渡海到達了日本定居。當然這只是一種民間流傳,並沒有理論依據。

但在兩千多年前的漢朝,中華民族確實與日本之間交往聯繫緊密。日本曾派出多名使者來中國留學,學習中國先進的文化和各種技藝。

但是,在清朝末期,由於國力衰落,日本曾多次來中國滋事生亂,藉機搜刮中國人民。

後來,中華民族和日本進行了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在這個過程中,日本軍人對中國人民燒殺搶掠,慘無人性,數萬中國人民在這場戰爭中家破人亡。但抗戰勝利之後,我們與日本進行了建交,兩國直接進行了正常的文化交流。

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引發不滿

在抗戰勝利之後,中國和日本以一種友好的關係相處。但無論如何,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是事實。

我們不會仇視現在的日本人,但也絕對不會原諒曾經參加抗日戰爭的日本右翼分子。若想保持與中國友好相處,日本政府必須以

正確的態度來面對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事實。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法西斯國家,希特勒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災難。戰後,德國作為戰敗國付出了其應有的代價。

因為納粹曾經瘋狂屠殺猶太人,所以為了賠罪,德國總理曾在猶太紀念碑面前下跪,這代表了一個民族對自己過錯的醒悟。但日本右翼分子並不這樣,他們甚至美化侵華戰爭。

日本官方甚至修改課本,認為他們的侵華戰爭是為了解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中華民族,絲毫不提南京大屠殺。

更過分的是,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竟然不顧人民的反對,去參拜了靖國神社。這一點令中國和韓國的民眾憤怒不已。

很快便有20名韓國青年在日本駐韓大使館面前示威抗議。同為戰爭中的受害國,韓國也曾深受日本欺壓霸凌。

而一位中國男性,也為此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他便是馮錦華。因為當時身在日本,所以馮錦華的民族責任感格外強烈。

民族責任感強,但方式過激

當得知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之後,在日本工作的馮錦華在下班便去購買了一桶油漆。他要為中國人民發聲,絕對不能容忍這些戰爭中的罪犯被原諒。他去靖國神社上面寫了“該死”二字,字還沒有寫完,便被警察發現了。

後來,馮錦華格外淡定。他知道自己做這件事情是違法的,也知道自己會承擔相應的後果。

但即使如此,他還是要去做。警察局的警察都能理解他的心情,他們說日本民眾也無法左右右翼分子的思想,他們對此也無可奈何。

馮錦華被抓的事情一下子轟動了國內外。各界愛國人士紛紛稱他為英雄,畢竟他確實是做了維護祖國尊嚴的事情。

中國外交部也希望日本政府能夠及時放人,畢竟這件事情的起源是由於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在先,在多方努力下,馮錦華所在的公司給他墊付了三百萬元,成功保釋了馮錦華。

但是,事情遠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加嚴重。日本靖國神社那邊非要起訴馮錦華,說他破壞神社文物。最後,馮錦華被判有期徒刑十個月。

很多人問他是否後悔當初的行為,但是馮景華每次都堅定地說他自己絕不後悔。雖然沒有想到會被判刑,但他從來不後悔自己當初的行為。

後來,馮錦華回國了。但他的事業卻遠不如當初,目前仍然沒有穩定的工作。但若他當時沒有做這件事情,繼續留在日本工作。

那麼他現在的生活必然會衣食無憂。他目前在國內的生活雖然比不上在日本富足,但他卻不願意再回日本。

如今,很多人把馮錦華稱為愛國英雄。大家都十分欽佩他當時的行為,畢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像他那樣義無反顧地去維護民族尊嚴。

當然,也有一些理智的人認為雖然他的初衷是好的,但他的行為卻是十分不正確的。當時正值中日關係緊張之際,他的這種衝動行為給我國外交部帶來了困擾。

雖然滿懷愛國之情,但若他當時能冷靜下來,尋找合適的方法去表達自己的不滿,也許結果會更加圓滿。

我們經常會面臨各種關於國家尊嚴的問題,但在表達我們的愛國之情的時候,也要採用合理的方式,這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雷鋒曾說:“我們是國家的主人,應該處處為國家著想。”

身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去維護國家的尊嚴,人民的利益。但在面對矛盾和衝突時,我們首先應冷靜下來,找出合理的解決方法。

馮錦華當時不顧反對在靖國神社潑紅漆,雖然表達了中國人的愛國之情,但19年過去了,他的生活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作丟了,也沒有了往日的光榮,不僅令人唏噓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