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途汽車:被自己原本看不上的“鯰魚論”給真相了

新造車勢力作為整體,這兩年的困難都挺大。

政策層面對新能源補貼的收緊、資本市場上的寒冬、市場表現的低迷、國際巨頭的碾壓再加上當前疫情的影響,短時間內,在外部不利因素的輪番打擊下,不少新造車企業都陷入了經營上的麻煩。

近期頻繁出現的新造車企業高管離職潮就是一個明顯的信號,而不斷有新造車企業或新造車企業高管被列入被執行人則是另外一個現實困境的縮影,簡單梳理下,近幾個月就有銀隆汽車、理想汽車、長江汽車等新造車企業曾進入過被執行人名單。另外還有一家是前途汽車,據瞭解,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人民法院日前先後兩次發佈了針對前途汽車的限制消費令,也就是說,包括董事長陸群在內,這家公司的主要負責人都將成為限制高消費的被執行人。

什麼是限制高消費,簡單點說就是對拒不執行法院生效法律文書的人實行限制消費的舉措。

對新造車企業而言,現階段贏得信任是至關重要的,無論是終端市場對企業和產品的信任還是資本市場對企業未來前景的信心,兩方面缺少一個,這家新造車企業都很難繼續健康的走下去。前途汽車董事長陸群寧願被列為限制高消費的“老賴”,讓企業深陷信任危機也拒不執行相關債務,很顯然這家企業的資金鍊出問題了。

前途曾經很光明

前途汽車可以算作是陸群的二次創業。

陸群是清華的高材生,199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汽車工程專業,畢業後就進入了中國汽車行業的第一家合資公司——北京吉普,此後13年時間,陸群在北京吉普從工程師做到了產品工程部經理。

積累了不錯的經驗和人脈之後,在2003年,陸群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創業,與人合夥成立了長城華冠,主業是汽車整車設計開發和服務,而長城華冠內部在2010年成立的電動車事業部,可看做是陸群之後二次創業成立前途汽車的前身。

2015年,國內新造車運動進入蓬勃發展的時期,李想的車和家、沈暉的威馬、張海亮的電咖等都是這一年成立的,而藉著這股行業大勢,陸群也在2015年正式成立了自己的整車製造公司——前途汽車。

前途汽車:被自己原本看不上的“鯰魚論”給真相了

圖片來源:前途汽車官網

前途汽車剛成立的前幾年,前景看起來相當不錯。

首先,自身有一定的技術積累,較之不少跨界造車的新造車企業,前途汽車相當於是在幹老本行,董事長陸群是汽車工程方面的專家,母公司長城華冠在國內汽車設計領域口碑和地位都相當不俗,在技術研發和產業鏈佈局方面也有一定的優勢,而前途汽車的正式成立,也算是把長城華冠長久以來的造車夢給圓了。

其次,母公司長城華冠在前途汽車成立後不久,也傳出了好消息,正式登陸新三板,前後五次共計募集資金21.2億,雖然在整車製造業中這點兒錢不算什麼,但最起碼,前途汽車並不用為發展初期的資金儲備擔憂了。

再者,和大多數新造車企業都是“雜牌軍”的身份不同,前途汽車可謂是根正苗紅,很早就拿到了製造新能源車的官方身份。2016年,前途汽車就率先獲得了發改委批准的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2018年,前途汽車進入工信部發布的新增車輛生產企業名單,正式成為國內第六家獲得新建純電動乘用車“雙資質”的企業。也就是說,既不用找人代工、也不用通過收購其他企業的“不良資產”間接換取“準生證”,前途汽車屬於新造車企業中有資格自己建廠直接造車的少數代表企業。

也正是得益於自己在技術、設計、前期資金儲備以及生產資質方面的優勢,前途汽車制定的未來大計相當宏偉,直接對標的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龍頭企業——特斯拉,首款車型沒有以新造車企業普遍會選擇的SUV車型作為切入口,而是帶來了一款電動跑車——前途K50,將特斯拉Model S作為市場假想敵。

前途汽車:被自己原本看不上的“鯰魚論”給真相了

圖片來源:前途汽車官網

2018年8月,前途K50正式上市,售價超過75萬元(補貼後68.68萬元),底氣和自信都可謂是爆棚,只不過,很快前途汽車就發現了夢想和現實的差距。

困難不是暫時的

看似“前途遠大”的前途汽車成立之後就一直處於虧損狀態,而且虧損額度呈現逐年翻番兒的態勢,相關數據顯示,受前途汽車業務拖累,2015年-2018年,母公司長城華冠的虧損分別為2175萬元、9844萬元、2.16億元和6.1億元。

前途汽車:被自己原本看不上的“鯰魚論”給真相了

圖片來源:前途汽車官網

虧損不斷擴大是因為巨大的研發投入和市場收益嚴重脫節,雖然在2018年前途汽車已經投放了旗下第一款量產車型前途K50,但截至目前,一年多時間過去了,這款車的累計銷量還不足200輛。

從前途K50的產品力上看,你不得不承認,長城華冠不愧為國內頂級的汽車設計公司,凌厲的車身線條、大面積的碳纖維材料,讓前途K50擁有了十足的超跑架子,但這款車身上值得稱道的好像也就是外形設計了。“這款跑車的外部造型的確非常亮眼,足夠吸引人,但除此之外這款車上就再沒有可被誇讚的地方了,特別是在考慮了其超過70萬元的售價之後,對這款車的失望之情就會成幾何翻倍。”有朋友曾這樣對蓋世汽車描述體驗過前途K50的感受。

進入車內,大尺寸的中控屏和儀表盤,大量的碳纖維、真皮覆蓋等,高端車上該有的元素在前途K50上確實也都能找得到,但擋把、按鍵等各處細節的粗糙處理,卻讓這些好東西都很難發揮出應有的質感,與其70萬元左右的高售價很難匹配。

而在動力方面,前途K50搭載有前後雙電機和四驅系統,最大功率達320kW,峰值扭矩680N·m,零百加速時間是4.6秒,對一款超跑特別是一款電動超跑而言,這些數值最多也就算是中規中矩。找個參照物吧,榮威旗下有一款電動SUV——MARVEL X,雖然終端銷量也不怎麼理想,但這款SUV車型四驅版本官方的零百加速時間都能達到4.8秒了。顯然,前途K50靠性能是挺難征服那些對超跑抱有幻想的消費群體。

對此,董事長陸群也有著比較清晰的認知,其曾經表過態,K50本身就不是一款用來走量的車型,只是為後續產品打基礎。可問題是,這個基礎目前看起來打得相當不牢靠,而且就算還有克服種種困難繼續投放新產品的機會,想要走量也並不容易。

前途汽車:被自己原本看不上的“鯰魚論”給真相了

圖片來源:前途汽車官網

按照前途汽車此前公佈的後續產品計劃,K20應該是被賦予了在K50之後真正走量的重任,但從該產品的概念車來看,這會是一款雙門兩座的Coupe車型,與目前國內正在興起的迴歸家庭汽車消費趨勢明顯又是背道而馳,這類車型面向的依舊是小眾群體,難擔走量重任。

而在產品佈局之外,前途汽車還面臨著另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我們一開始就提到的資金鍊。現金流是新造車企業的命脈,而從目前的種種跡象看,前途的現金流可能已經斷了。

新造車企業需要不斷引進投資人,靠資本市場的協助來維持自身運營和發展,但從前途汽車的情況看,一直都是母公司長城華冠在為其輸血,前途汽車自己就像一塊兒資本堅冰,一直沒有外部投資人出現。而更壞的消息是,去年2月,長城華冠申請了終止在新三板掛牌,前途汽車的後續發展資金更加沒有著落了。

另外,據前途汽車內部員工介紹,自己已經被拖欠了數月工資,而一些供應商也在向前途汽車追債。更誇張的是,有員工透露,前途汽車要求部分員工用個人信息給公司辦理信用貸款,再靠這些貸款給員工發工資,也算是行業僅見的現象了。

蓋世小結:

在生產資質剛剛到手的時候,前途汽車被比作是能攪動行業局勢的“鯰魚”,但當時前途汽車董事長陸群對這個“鯰魚論”的說法頗不以為然,表示自己不要做鯰魚而要做鯊魚,顯然,前途汽車一開始的目標就不是攪局而是破局,只是現實並沒有朝著前途汽車期望的那個方向走。

目前,受前途造車業務的拖累,母公司長城華冠也陷入了嚴重的經營危機,下一步怎麼走?有業內專家建言長城華冠應該儘快捨棄自主造車業務迴歸本行,靠原來做汽車設計攢出來的“家底”,長城華冠並非沒有翻身的機會。而從長城華冠自身表露出來的態度看,並沒有放棄前途汽車的打算,相關造車項目也還在尋求進一步推進的可能。

但在產品無法實現盈利,資本市場上有很難找到幫手的前提下,留給前途汽車糾錯的空間看起來並不大。(轉自:騰訊,來源:蓋世汽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