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遠山的呼喚》看懂天才型導演山田洋次創作背後的哲思與情感

日本導演山田洋次因拍攝了多部口碑及票房極佳的理想主義電影而被人們所熟知,他的電影裡把普通人的悲歡離合淋漓盡致表現出來。

山田洋次不僅細心刻畫了人物的真實情感,又把濃濃的藝術感融入電影之中,通過普通人的真實生活來反映社會問題,是日本理想主義電影的新銳力量。

作為天才型導演,1931 年出生的山田洋次,在 1961 年就開始了他的電影創作之路。在他的絕大多數電影中,精心設計的劇情,看似隨意的笑點以及出乎意料之中的結局,都直擊了人性的美好。因此,有「喜劇山田」、「庶民劇大導」之稱,更在國內被封為「日本人心靈的代言人」,他擅長喜劇和反映普通平民生活的影片的創作。

《遠山的呼喚》由山田洋次自導,單純地從電影內容入手,無法將這部電影的魅力解讀出來。所以,我今天會結合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並結合山田洋次對女性人物性格的塑造,進一步來解讀他在電影創作背後的哲思與情感表達。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自身的觀影方式,分享三個電影中常用表達情感的方法。

從《遠山的呼喚》看懂天才型導演山田洋次創作背後的哲思與情感

遠山的呼喚

01、從女主人公人物性格的塑造,讀懂“山田洋次”式人物哲思,樂觀的人性是對現實生活的抗爭

《遠山的呼喚》是一部典型的日式輕喜劇。倍賞千惠子飾演的民子是一個失去丈夫獨立經營農場的女人,她淳樸善良,努力而堅強。她對感情充滿嚮往。山田洋次用民子,來體現“山田洋次”式人物哲思。將自己對愛情和人性的理解,毫無保留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那麼電影中是如何體現“山田洋次”式人物哲思?我將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①民子愛情經歷對她人物性格的影響

山田洋次對民子的人物性格設定具有一定的樂觀主義色彩,通過對民子愛情經歷的描述,讓觀影者進一步瞭解民子對周圍事物抱有樂觀態度的原因。

在《遠山的呼喚》的開頭,山田洋次沒有直接進入正題,講述耕作和民子的愛情故事,而是把鏡頭轉向了民子的親情。

山田洋次用民子與表弟的談話,展現民子對愛情、生活的看法。在這裡山田洋次就已經奠定了電影的主氛圍,主人公對世界和人生充滿樂觀的態度,並在之後的情節發展中,逐步加強對此人物性格塑造的刻畫。

民子的表弟新婚旅行來看民子,嘻嘻哈哈,說說笑笑的表弟臨走的時候說:表姐,希望你能幸福。然後駕車離去,表弟的妻子熱情的衝著車窗外揮手道別,轉過頭來發現表弟一臉淚水,問他怎麼了。

表弟擦了擦眼淚說:表姐命太苦了。民子和丈夫離開東京前往北海道的時候全家人都沒有來送她,只有表弟來送行,私奔結婚,丈夫早逝,留下民子一個弱女子帶著兒子在異鄉,還要打理牛場所有的髒活累活。

曾經的表姐是學校的校花,現在的表姐眼角都是皺紋。隨著電影畫外音的響起,畫面轉換到了民子辛勤勞動,在這樣環境下的民子是多麼辛苦和堅強。也讓我們認識民子對愛情是有美好的期待。

山田洋次通過表弟這一段的講述,將一個具體的民子展現在觀影者面前,民子是一個善良、堅強、嚮往愛情的人。而這些人物性格,會在後面的故事情節中不斷被加強,成為她與耕作擁有愛情的催化劑。

在我看來,山田洋次從女性人物性格入手,運用顯微鏡似的電影筆觸刻畫了民子的人物形象,使他在人物哲思上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山田洋次在電影的中篇添加民子的婚姻經歷,是為了說明前一段民子的婚姻對民子產生的深遠影響。由於民子在前段婚姻時期的樂觀態度,才導致對耕作的感情的勇敢面對,使得她的愛情註定以圓滿收尾。

從《遠山的呼喚》看懂天才型導演山田洋次創作背後的哲思與情感

哭著離開的表弟

②民子的人物性格對她與耕作後期的愛情的影響

在電影的後半段,民子與耕作的情感漸漸變得深厚,這是因為民子在時間的眷顧下和生活的安詳平靜之下,感到內心越來越踏實,反而因為耕作的影響變得越來越對生活充滿信心。

平凡的人,被生活歷練出堅強的人格,因為彼此的影響而繼續熱愛生活,喚起心底的溫情與愛心。他們的故事不跌宕起伏,只是簡簡單單;他們的愛情不轟轟烈烈,只是溫情款款。

所以即使在耕作因為過失殺人,自首後被判了四年有期徒刑,民子也沒有選擇放棄這段感情。她追隨在火車上表白願意等耕作。

生活讓他們相遇,也是生活將他們拴在了一起。平凡的生活過程中的某一刻起,兩人之間產生了某種聯繫,從此將生命相依偎,再也不會因為任何變故而分離。他們為彼此的生活翻開了新的一頁,從此惺惺相惜,生命相系。

在我看來,山田洋次對人性細緻入微的把握,完全融入到了本片中。人性中的種種美好,在民子身上逐一體現,同時又讓觀眾引起共鳴,反而心疼她的人生經歷和情感挫折。

這正是山田洋次的高明之處,和觀眾討論人性的同時,又把自己的價值觀傳遞給觀眾,拉近了與觀眾的心理距離,給與了觀眾關於人性的一些美好願望。

從《遠山的呼喚》看懂天才型導演山田洋次創作背後的哲思與情感

美麗的民子

02、電影鏡頭沉默式語言的處理:將故事的內容和表達形式完美的結合,讓情感表達更加流暢具體

《遠山的呼喚》這部電影,雖然是以民子的情感經歷為主進行展開,但其實有很多人曾經陪伴著民子一起走過。不管是在同鄉情,友情,還是後面的愛情,導演都採用了精準又富有情感的鏡頭語言,讓這個關於親情、友情、愛情的電影,更為真實的呈現。

民子被當地一霸騷擾,耕作將一霸趕跑後,民子尷尬難堪的用力把木門關上,結果門卻壞了,民子有些氣急敗壞。此處給了耕作一個鏡頭。後續的畫面中,就有了耕作在修門的鏡頭,和民子用力關門順利關上的鏡頭。關於這個木門,一句臺詞也沒有。

這其實就是導演在通過具象的畫面在向觀影者傳達這部電影的感情,而每一個事物都有它所代表的深意。大概是溫暖,安靜,善良,潤物細無聲,美感。

破了的門代表了憤怒的民子,修好的門就代表著耕作的關心和愛,畫面整體的構造是描繪出你在生氣,我負責修好,這就是愛。

在我看來,導演的鏡頭沉默式語言平實而又真誠,讓這部影片的故事情節自然而然的走進了觀影者的內心。在導演的鏡頭下,民子的內心情感被淋漓盡致的體現,而整部電影的氣氛也縈繞著淡淡的快樂,如此寫意的鏡頭運用,讓影片的情感表達更加的豐滿。

從《遠山的呼喚》看懂天才型導演山田洋次創作背後的哲思與情感

準備晚飯的民子

影片中不同段落的回憶,都採用了這樣的鏡頭呈現方式。固定或者平緩的運動鏡頭,使觀眾可以長時間的關注這個故事回憶內容的本身,而不是跳出劇情的思考,這種空間的統一性,也提升了整部電影的視覺美感。

再來說這部《遠山的呼喊》中導演常用的一個很重要的講故事的方法,特別注重情感潛移默化的積累。像他的主角從不會直接對著深愛的對象說出“愛”字,而只會默默地通過行為舉止甚至眼波流轉來表達自己對意中人的關愛,最關鍵的是,對於這種朦朧的情感,山田通常不會很快挑明,而是很有耐心地將之維持至片尾。

觀影過程中想,應該會有民子和高倉健情感爆發,互訴衷腸的親密戲。但是並沒有,這個導演太高級了,他要表現的就是這樣隱忍,付出,簡單的美感。最後一幕,高倉健在被押送的列車上,民子和蒙田的一段對話也是神來之筆,用幽默的方式真情告白,說完這段話三個人都哭了。高倉健整個影片都是堅韌的形象,轉頭望向窗外擦拭淚水。

一點也不煽情,但太打動人心了。男主從頭到尾沒有表露自己的感情。我愛你,不用我說出來,也能讓你知道我愛你。因為我做的每一件事都在表達著我對你的感情。

《遠山的呼喚》中無論是具有寫意的鏡頭沉默式語言,還是鏡頭間採用先抑後揚的呈現方法,無一不為這部電影營造了引人入勝的觀影情境。讓這個電影故事充滿了真實的魅力,劇情的發展更為流暢具體。

在我看來,正是這些鏡頭語言的補充,才將電影中普通人的故事放大,讓觀影者隨之感悟與思考,在民子的人生經歷中,去挖掘更多的生活哲思。在電影裡導演希望向觀眾傳達一些正向的能量,而這些需要觀影者用心發現。

從《遠山的呼喚》看懂天才型導演山田洋次創作背後的哲思與情感

拍戲的山田洋次

03、作為一名電影愛好者,結合我上面分析《遠山的呼喚》的角度,分享三個電影中常用表達情感的方式

一部電影無論導演想要向觀影者傳遞怎樣的內容價值、生活哲思,都需要從視覺和聽覺引發觀影者的思考。能觸動人們的大多非電影的邏輯,而是情感。因此,電影的情感表達方式變得尤為重要。

那麼沒有系統學習過電影處理的我們,應該如何在觀影時發現導演的情感表達方式,從而減少對電影中有價值內容的錯過?

下面將結合我多年的觀影經驗,結合《遠山的呼喚》中的情節,分享三個電影中常用的情感表達方式幫助我們更深入的瞭解電影及導演所要表達的情感意義。

①瞭解導演的人生歷程與事業發展

首先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同樣是講述故事,有的電影口碑平平,有的電影卻收穫很多大獎,引起觀眾共鳴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在於導演是否把個人表達的鮮明特色融入到了電影之中。導演作為整部電影的靈魂人物,所有的場景、所有的鏡頭都是導演個人想法的表達。山田洋次就是將自己的樂觀人物性格,融合到了輕喜劇的元素中,讓他的風格獨樹一幟。

所以,想要看懂一名導演隱藏在電影中的情感,就要先去了解這名導演的人生歷程與事業發展,當我們知道了在他身上曾經歷過的一切,就會更加理解他在電影中個人特色的體現和傳輸的情感。

從《遠山的呼喚》看懂天才型導演山田洋次創作背後的哲思與情感

帥氣的高倉健

②細心留意電影中的沉默式語言表達

觀看電影時,很多人都會因為電影中主人公情緒的碰撞,而沉浸其中。這樣的情緒感染下,我們會降低對導演隱藏在電影中情感的表達。因此,我們需要仔細留意電影中出現的沉默式語言表達,幫助我們理解一些情緒和表達的意義。

電影中的語言相對而言比較容易識別,一般情況下都會有鏡頭的直接表達。而電影的沉默式語言表達,就需要我們從人物性格、事物的前後對比,劇情的承接與轉折處,去用心體會和感悟。

比如說,如果沉浸在《遠山的呼喚》民子和耕作最後的情感表白中,我們就會被導演所營造的悲觀情緒所感染,那麼我們就很難看到民子圓滿愛情。但如果我們能從電影的沉默式表達,通過耕作的流淚和民子贈送耕作黃色手帕,看出導演的用心良苦,就會明白該導演隱藏在電影裡的情緒,是對民子和耕作的美好愛情的期許。

從《遠山的呼喚》看懂天才型導演山田洋次創作背後的哲思與情感

民子和耕作一起喝咖啡

③用故事思維看懂導演想要隱藏的情感表達

試想一下,在生活中,我們如果想要在短時間內講明一個故事,並且讓周圍的人被這個故事所感染,我們會怎麼做?

是不是按照講故事的基本模式,在講述某個人或某些事的經歷與變化時,用一些先抑後揚的情節來觸碰人們心底最柔軟最能調動情緒的方法。比如說,在《遠山的呼喚》中的民子和耕作,很多人都會覺得有民子和耕作情感爆發,互訴衷腸的親密戲,但是沒有。

這樣的劇情安排其實就是運用了故事的思維,用看待故事的角度,沿著導演的感情脈絡,我們就會發現導演隱藏在電影裡情感的蛛絲馬跡。而這些導演隱藏在電影裡的情感,其實就是導演自身隱藏在內心深處情感的呈現,不到最後一刻,你永遠也不知道導演所表達的情感。

從《遠山的呼喚》看懂天才型導演山田洋次創作背後的哲思與情感

美麗的北海道

總結一下:

想要真正看懂《遠山的呼喚》,不能僅僅從電影的故事內容進行分析。如果單從內容分析我們只會看到導演想讓我們看到的畫面,那麼隱藏在電影中真正有價值的哲思與情感表達方法,往往就會被我們所忽略。

因此,今天這篇文章就介紹了一下我對《遠山的呼喚》故事之外的一些思考,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也結合電影,分享了三個看懂導演隱藏在電影中情感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