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打臉呀,歐陽娜娜唱《驚雷》13小時點贊量486萬瀏覽量4048萬!

近期人們還在激烈地討論《驚雷》算不算音樂,《驚雷》的旋律和編曲確實十分簡單,歌詞也沒有太大的意義,而且涉嫌抄襲。這讓《驚雷》的作者MC六道“賠了夫人又折兵”,而楊坤老師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吃到了甜頭又說劉德華不是歌手,似乎楊坤變成劉信達。而全網都在黑的《驚雷》歐陽娜娜唱了之後13小時點贊量高達486萬……這讓我們見識到了歌手同行之間的相互拉踩貶低,也看到了粉絲們的盲目從眾。


別打臉呀,歐陽娜娜唱《驚雷》13小時點贊量486萬瀏覽量4048萬!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歌手們都覺得自己是藝術家,那英非得說刀郎土,丁太升也非得說王晰是土味喊麥,楊坤非得說劉德華不是歌手……不知是誰帶了頭,喊麥也不成了音樂。其實這都不是藝術,藝術是不拿來賣的,拿來賣它就變成了商品,同理,他們是商人不是藝術家,這句話不過是他們爭風吃醋、相互“踐踏”與傾軋的託詞罷了。


別打臉呀,歐陽娜娜唱《驚雷》13小時點贊量486萬瀏覽量4048萬!


在2012年的時候,《南方都市報》創造性地提出了“鄙視鏈”這個詞,音樂也有鄙視鏈。音樂鄙視鏈認為:古典音樂>歐美爵士樂>歐美搖滾音樂>內地搖滾音樂>內地網絡流行歌曲>說唱>喊麥。值得注意的是,喊麥它是音樂,只不過是低質的音樂,就像一些亂七八糟的網絡小說一樣,屬於低俗文化。

而在楊坤diss《驚雷》之後,《驚雷》和MC六道都幾乎變成了過街的老鼠,幾乎是壓倒性的批判,罵得不夠狠的網友甚至也要被批判。而今我們回看,這件事只不過是楊坤變成劉信達,變成丁太升的一個跳板。先批《驚雷》,再誇《少年》,再說劉德華不是歌手,連搶三次熱搜,相信很快就會有下一個。


別打臉呀,歐陽娜娜唱《驚雷》13小時點贊量486萬瀏覽量4048萬!


確實在某種程度上講,“驚雷”二字有了類似“二貨”的意思。然而,中國臺灣藝人歐陽娜娜唱了網友們所謂的不是音樂的《驚雷》在短短的十三個小時裡點贊量486.1萬,評論20.9萬轉發3.2萬,觀看4048萬人次。評論區還有人@楊坤,彷彿這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一樣,變成了大型真香現場,真的是打臉、諷刺……


別打臉呀,歐陽娜娜唱《驚雷》13小時點贊量486萬瀏覽量4048萬!


都口口聲聲說《驚雷》不是音樂,要歌沒歌,要旋律沒旋律,要節奏沒節奏、要律動沒律動、難聽、俗氣,你只配聽《驚雷》,別人的審美怎麼了?為什麼換了個人就雙標了?

你想什麼你就是什麼,你是你思考的結果。你存在於你思考最多的地方,你不存在於你很少思考的地方。


別打臉呀,歐陽娜娜唱《驚雷》13小時點贊量486萬瀏覽量4048萬!


每個人都有獨立思考的權利,不要把思考的權利拱手讓人。伯特蘭·羅素曾說:“許多人寧願死,也不願思考,事實上他們也確實至死都沒有思考。”有些人從來不思考,他們都把思考的權利讓給了別人,別人唱《驚雷》他也唱,別人罵《驚雷》他也罵……一個過度依賴別人的人,永遠都不會是一個完整的個體,每個人都應該建立起屬於自己的認知體系,否則就會淹沒在如今信息的洪流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