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佈了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其中撤銷本科專業367個。
2019年各高校撤銷的專業中,服裝與服飾設計、公共事業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市場營銷、經濟統計學等專業排位靠前。而這些被撤銷的專業點,過去某段時間都曾是公眾眼中的熱門專業。
高校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辦學定位,對專業進行動態調整,有增有減本屬正常,但是一些曾經無比熱門的專業慘遭撤銷,讓常規動作背後有了更深的思考空間。
近幾年高校撤銷本科專業點數量明顯增多
2017年度高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顯示,撤銷本科專業241個,涉及135所高校。
2018年度撤銷本科專業點多達416個,據統計,這比2014年足足增加了5.2倍——2014年這個數字還只有67個。
隨著裁撤專業點的增多,很多人擔心“自己學的專業竟然一不小心會被撤銷”?當然,這種擔心是有必要的。
比如,2018年有12所高校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被撤銷,11所高校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被撤銷,2017年撤銷較多的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這些都是火爆多年的“IT行業人才”對口專業,也是考生報考大戶,學校竟也捨得“關門”?
到底是哪些熱門專業被撤銷了?
從近三年被撤銷的本科專業學位授予門類來看,各高校工學、理學被撤銷專業最多,均達到近300個;管理學、藝術學其次,被撤銷的總數分別是161個和149個;醫學和歷史學被撤銷的專業數最少,三年加起來均只有個位數。
近三年被撤銷數量較多的本科專業有服裝與服飾設計、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信息與計算科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公共事業管理、產品設計等,都是公眾眼中比較熱門的專業。
尤其是電子信息類專業,非常受歡迎,但電子信息其實是一個非常“寬泛”的領域,包括了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等等專業,這些專業在名稱上極易被混淆。
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專業的熱門方向變更可能性很大,選擇時要謹慎分辨。
近三年被撤銷的本科專業名稱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高頻關鍵詞是“管理”,高達138次,“設計”和“信息”也比較多,分別出現94次和85次,關鍵詞“經濟”出現28次。
忙著撤銷還不算,新增也要設限。為防止部分專業“過熱”,嚴格控制“過熱”專業,遏制高校外延式擴張衝動,2019年教育部就對於經濟管理類等布點較多的專業,根據各地實際需求及高校辦學條件從嚴控制。
此次有29所高校申請增設相關專業,僅批准增設1個工商管理、3個會計學、4個旅遊管理專業布點,以引導高校(特別是新建本科院校)面向社會需求,凝練辦學優勢和特色,強化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
專業為何被撤銷?原因無非就業與招生
這些專業由熱轉冷,有社會需求變化的影響,但同時也折射出一些高校在專業設置上存在的現實問題。如2014年教育部公佈的就業率較低的15個專業中,英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等都是高校普遍開設的,因為過度擴招導致一定程度上氾濫成災,畢業生規模每年均超10萬,供給過剩。
再加上培養質量也參差不齊,在本來就年年都是“最難就業季”的當下,想找到一份好工作自然難上加難。就業不好,招生也難,形成惡性循環。
據中國教育在線瞭解,教育部組織開展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和調整工作,是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教高〔2012〕9號)來進行的。該文件顯示,高校設置和調整專業,應主動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應知識創新、科技進步以及學科發展需要。
該文件在“專業調整”上規定:被調整的專業按撤銷專業處理;高校現設專業連續五年不招生的,原則上按撤銷專業處理。人都招不來,肯定只有被撤銷。
顯然,在“雙一流”建設的大背景下,特色專業已成為高校發展新的“賽車道”,那些冗餘的“雞肋”自然要及時扔掉。
高校只有堅持需求導向、標準導向、特色導向,把按社會需求辦專業作為專業設置和調整的前提條件,根據社會需求變化情況,動態調整招生規模,持續改進和提升專業內涵,健全質量保障,促進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才能打造出一流專業。
而對於廣大考生和家長來說,在選擇專業時,千萬不要以目前的情況輕率地判斷4-5年之後的就業情況,花無百日紅,每個行業大概10年都有一個起落,有些專業可能幾年後都沒有了。
如果不夠遠視,建議首先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第二,一定要選擇技能型,應用性強的專業,一定程度上保證能就業。
附丨近十年紅牌專業盤點,有專業幾乎年年上“紅榜”!
※紅牌專業指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低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