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在《三國演義》裡都有什麼經典故事?

桑尼孫


趙雲是劉備的五虎大將之一。劉備一身是膽,智勇雙全。在《三國演義))中,趙雲給後人留下了許多經典的故事,其中最經典的故事是大戰長板坡。

公元208年,劉備兵敗逃往江陵,曹操派輕騎追趕,在長板坡追上劉備,情急之下,劉備丟下妻兒,僅帶張飛、諸葛亮等數十人向南逃跑,趙雲卻隻身一人反向向北殺人曹軍之中,趙雲懷抱幼子劉禪,保護甘夫人,七進七出,在曹軍中往來撕殺,如入無人之境,共斬曹軍名將五十餘人,殺得敵人聞風喪膽,並讓幼子和甘夫人安全脫臉。趙雲的這個經典故事十分精彩,讓讀者拍案叫絕。

劉備一直把趙雲當作自己的貼身心腹,每次外出,都趙雲跟隨,更把家庭成員的安危交在趙雲手上。除關羽張飛外,趙雲是劉備最信任的人。

劉備入川后,趙雲和張飛與諸葛亮一起,為平定益州立下了汗馬功勞。劉備死後,趙雲跟隨諸葛亮,單騎退追兵,立下赫赫戰功。為三國鼎立鞠躬盡瘁,死而後矣。


陽吉雄


趙雲在三國裡最經典的就是長坂坡,也就是在曹操手下留情的基礎上七進七出救出了阿斗,其他戰績也不是很多了


生活在每分每秒


趙雲在《三國演義》裡都有什麼經典故事?

趙雲生平介紹

趙雲曾於佔據幽州的軍閥公孫瓚手下辦事。公孫瓚被袁紹攻滅後,趙雲並沒有投靠袁紹。 趙雲後來追隨劉備,在其麾下歷任牙門將軍、偏將軍、翊軍將軍、輔佐劉備建立蜀漢,成就一代霸業。蜀後主劉禪繼位後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 又拜鎮東將軍。 227年,趙雲隨蜀漢丞相諸葛亮入漢中,次年出征曹魏,曾於箕谷設置疑兵,避免部隊被魏軍狙擊。北伐失利後,貶為鎮軍將軍,不久去世。 261年後主追諡趙雲為順平侯。趙雲有兩個兒子,長子趙統承繼爵位、次子趙廣。兩人都在沓中追隨姜維時戰死。

趙雲人物介紹

趙雲是蜀漢軍事集團中少有的“智勇兼備”的將領之一,曾經多次為主帥的錯誤決定做出指正。 據《三國志》記載,有關趙雲的著名事蹟有“長坂亂軍之中救後主劉禪”,《雲別傳》中記載有“截江奪阿斗”、“漢水空營退曹軍”等。 羅貫中所著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劉備自立漢中王后,趙雲位列“五虎上將”之一。小說中的趙雲武藝超群、膽大心細,而且德行高尚。 據《雲別傳》記載:“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劉備也稱譽他“一身是膽”。三國時陳壽,楊戲稱其“強摯壯猛”,“猛將之烈”,“以忠勇稱”。

趙雲經典故事

大戰長坂坡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劉備兵敗,向南逃往江陵,曹操派麾下精騎快馬追趕,終於在當陽長阪附近追上了劉備。此時情勢危急,劉備便丟下妻兒,僅帶著張飛、諸葛亮、趙雲等數十騎向南逃逸,而趙雲卻反而向北進入曹軍勢力之中。當有人看到趙雲向北而去便稟報劉備說“趙雲必定是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劉備聞言,用手戟擲那告狀的人說:“子龍是不會棄我而去的。”果然,趙雲懷抱劉備的幼子劉禪,保護著劉備的妻子甘夫人,平安地回到劉備身邊。 此戰之後,劉備便任命趙雲為牙門將軍。

截江阿斗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在平定荊南四郡,又得到原屬劉表的部曲萬人之後,劉備成為荊州牧,聲勢漸大,孫權建議雙方結親,劉備便娶了其妹孫夫人。兩年之後益州牧劉璋為防備曹操勢力而向劉備求援,劉備便領兵三萬入益州,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人留守荊州, 並任命趙雲為留營司馬,管理軍事事務。此時孫夫人放縱驕橫,放任她從東吳帶來的侍衛和官吏,多有不法的行為。劉備知曉後特命趙雲掌管內事。孫權獲知劉備西征益州之後,便派了大批舟船欲接孫夫人回去,並叫她帶劉禪一起歸吳。幸得趙雲與張飛一起帶兵在長江截住東吳船隊,併成功奪回劉禪。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劉備與劉璋決裂,從葭萌進攻劉璋,並召諸葛亮等人入蜀支援。諸葛亮與趙雲、張飛等率軍溯江西上,一路平定郡縣。在攻克江州後,兵分兩路,趙雲率軍由外水深入,攻取江陽、犍為等郡。次年與劉備、諸葛亮於成都會合。劉備攻下成都之後,任命趙雲為翊軍將軍。

劉備平定益州之後,有人主張將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給諸將。趙雲反駁說:“霍去病曾說過匈奴未滅,無用家為,現在國賊不只像匈奴只有一個,所以還不到可以安定下來的時候,須等到天下平定之後,再使眾人返回家鄉去耕耘田地,這才是最好的決定。益州的百姓,剛剛遭遇戰禍,現在應該將田宅房產歸還給百姓,先讓他們安居樂業,然後可以使他們服兵役、納戶稅,這樣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劉備當即便採納了趙雲的建議。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劉備聽從法正黃權等人的建議進攻漢中,漢中守將夏侯淵被黃忠所斬,三月,曹操親自率領大軍來爭奪漢中,並運送大量的軍糧到北山下,有數千萬袋,黃忠認為可趁機奪取這些軍糧,趙雲於是授予黃忠兵力去取北山。但是黃忠約定的時間之後仍未回來,趙雲便帶著數十騎出了營寨,查看黃忠等人的情況。恰巧遇到曹操派出的大軍,趙雲遭到曹軍先鋒部隊的攻擊,剛與敵人交手,曹操的大軍已來到面前,聲勢逼人。

趙雲便一次又一次地突擊曹軍陣列,且戰且退。曹軍散而複合,趙雲突圍而出並退入漢軍的營寨內,此時部將張著受傷,又被曹軍包圍,趙雲又一次馳馬突擊曹軍,並救出張著,將他帶回營寨內。此時曹軍已追至漢軍的營寨前,沔陽長張翼正在防守營寨,見曹操大軍殺到,便要閉門拒守。趙雲進入大營之後,卻下令大開營門,然後令漢軍偃旗息鼓。

曹軍見此情況,懷疑趙雲設有伏兵,便向後退去。此時趙雲下令鳴擊戰鼓,鼓聲震天,又令軍士以弩箭射曹軍,曹軍驚駭,自相蹂踐,墜入漢水中淹死者甚多。次日劉備親自來到趙雲兵營察看讚歎說:“子龍一身是膽也!”於是設宴歡慶直到黃昏,軍中稱呼趙雲為“虎威將軍”。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稱帝,欲進攻東吳,以報孫權伐取荊州、殺害關羽之仇,趙雲上諫說:“國賊是曹操,並不是孫權,滅了曹魏之後,東吳孫權自然會臣服。雖然曹操已經去世,但其子曹丕篡盜皇位,引起公憤,應該利用此民憤,先攻佔關中,佔據黃河、渭水上游以討伐逆賊,那麼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該放置曹魏,反而先打東吳。而且與東吳的戰爭一旦開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吳並非上策。”但憤怒的劉備不聽諫言,執意東征,留趙雲都督江州。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東征大軍敗於夷陵,劉備由秭歸逃回永安趙雲進軍至永安,而吳軍已退。

建興元年(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永安宮。後主劉禪繼位,趙雲由中護軍、徵南將軍,遷為鎮東將軍,並封為永昌亭侯。

建興五年(公元227年),在平定南中並和東吳結盟之後,諸葛亮率領諸將進駐漢中準備北伐,趙雲隨諸葛亮轉駐漢中。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出兵北伐,宣稱將由斜谷道出兵,並令趙雲、鄧芝為疑軍,佔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率領大軍阻擋,諸葛亮令趙雲、鄧芝在斜谷道阻擋曹軍而自己率領蜀軍主力進攻祁山,趙雲、鄧芝由於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而趙雲隨即聚攏部隊,固守箕谷,沒有造成大損。部隊撤退時,趙雲親自斷後,阻止曹軍追擊,因此軍資和人員的損失都不大。

而在祁山戰場,蜀軍主力因其督軍馬謖違背諸葛亮的指示,舉動失宜,被魏將張郃大敗於街亭,諸葛亮只好退兵,此次北伐以失敗告終,諸葛亮引疚上表自貶三級,趙雲也被貶為鎮軍將軍(一說是減少俸祿)。

蜀軍退兵時,諸葛亮曾問:“街亭退兵時,我軍編制皆混亂成一團,箕谷退兵,編制整齊一如出軍之時,這是何故?”鄧芝回答說:“趙將軍親自斷後,因此軍資沒有遺失,人員編制整齊。”當時趙雲軍中尚有多餘的絹布,諸葛亮下令分給趙雲部隊將士。趙雲說:“我軍軍事失利,怎麼還能要賞賜呢?請將這些物資全部納入赤岸府庫,在十月寒冬的時候再賞賜給將士們使用。”諸葛亮對趙雲品行大為稱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