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曲劇表演藝術家 王榮光先生

斯人乘鶴歸去 但留餘音繞樑

窗外,繁星閃爍、流瑩點點,弛然陷於藤椅,獨守夜的靜謐。“那文王哭的是伯邑考,那武王哭的是姜飛熊;五湖范蠡哭文仲,伍子胥他哭的是東皋公……。”,這經典的“龍渴想起長江浪,人到難處想親朋……”唱段中(王派曲劇藝術代表劇目《趙匡胤困南唐》),王榮光先生為“趙匡胤”設計的“十七哭”從音箱裡淙淙瀉出。於是,不斷有非汗非露的淚水滑過我的面頰,不為自己,只為乘鶴遠行的斯人。

金嗓鐵喉

河南省著名曲劇演員王榮光先生出生於“戲曲之鄉”——南陽。他自幼從藝,舞臺生涯半個多世紀,始南陽、上渭南、赴澠池、下臨潁、到汝州,他別具一格的唱腔迷醉了城市鄉村的老少曲劇愛好者。素有“書山曲海”美譽的南陽盆地孕育了豐富多彩的戲曲(不僅有土生土長的曲劇、宛梆、越調、漢劇等地方劇種,還有外來的秦腔、豫劇、京劇、川劇、花鼓戲等),勤奮好學的王榮光先生結合自己的嗓音特點,吸納諸劇種的精華,改良、糅合各流派之長,打造錘鍊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唱腔。其唱腔以真嗓為主,真假嗓結合,樸實自然、悠揚纏綿、聲韻清亮、抒情性強、高亢寬厚、清越流暢,似流水潺潺,如百鳥爭鳴,剛中透出婉柔,柔中不乏陽剛,自成一家。省戲劇界名家在報紙上撰文稱其為“金嗓鐵喉”。

那次在省城會演《大鼓春秋》一劇,臺上他自拉自唱,臺下的掌聲雷動。演出結束,專家們挑大拇指稱讚:“你的嗓子共鳴音特別棒,還能自拉自唱,真了不起……”。曲劇墜胡大師劉泓章則歎服說:“我還沒見過四句陽調也能唱得滿場喝彩,王榮光是第一人。”。稍有曲劇常識的人都知道,四句陽調四平八穩,最不易出彩。而由王榮光先生根據河南傳統劇目整理並主演的經典劇目《劉備哭靈》的定調就是“哭陽調”,為了適應哭的要求,需使曲調伸延、速度緩慢,稍帶旋律性並依角色、情感等不同而起變化。王榮光先生依角色和情感的不同而設計出多變的唱腔,雖然“哭罷了二弟再把三弟叫……”,但越聽越想聽,越聽越動情,毫無膩煩之感。

著名曲劇表演藝術家 王榮光先生

上世紀70年代初,他即以《卷席筒》中“曹張蒼”一角唱紅渭水兩岸,秦嶺內外;80年代末期,有關部門在《劉備哭靈》的基礎上,組織優秀作者為王先生量身定做全劇本三國戲《桃園祭》,並由河南電視臺進行錄製;正如一位曲劇研究者所贊,王先生的唱功剛柔並濟,已進人自由王國的境界。王先生的經典劇目之一的袍帶戲《徐九經升官記》中,其中“當官難,難當官”一段,他運用“貫口”,一口氣就是六七十個“官”字;而《三孃教子》在吸收了京劇、豫劇等戲曲劇種的打擊樂的同時,根據演唱的需要豐富了樂隊的管絃樂;被全省各家電臺、電視臺播放並錄成磁帶、光盤出版發行的《宋士傑告狀》、《空城計》、《飛犬奇案》、《小八義》、《二堂舍子》、《萬水千山》等劇目都堪稱曲劇經典!帝王如趙匡胤、劉備,官宦如徐九經、宋士傑,布衣如薛保、劉彥昌……,王榮光先生光彩照人的舞臺扮相、飽滿的韻味、優美的唱腔、新穎的藝術形式都博得了廣大觀眾的認可和歡迎。

著名曲劇表演藝術家 王榮光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