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強化:‘準確’‘及時’的鼓勵,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

文 | 素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自從學習了很多的【正面育兒】知識,育兒媽就把‘正面回應孩子’這條道理運用到了極致:

孩子自己吃飯,她會在旁邊說“你真棒!”

孩子畫了一幅畫,她會誇獎“你太厲害了,簡直就是天才!”

正向強化:‘準確’‘及時’的鼓勵,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

本以為這樣可以讓孩子更加自信,做事更有積極性。沒想到現在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卻因為不能適應集體生活,最近怎麼都不願意去上課了。問其原因,素兒非常委屈地說:“收拾玩具的時候,老師給了別的小朋友小紅花,但我沒有。我覺得老師就是不喜歡我。”

素兒媽想不通,自己一直用非常積極正面的態度去‘鼓勵’孩子,為什麼現在面對一點點小挫折,素兒卻變得那麼退縮呢?

其實,這時素兒媽沒有弄明白,類似“寶貝,你真棒!”這類話並非她想象中對孩子的‘鼓勵’,而僅僅是一種表揚,甚至還是顯得比較空泛的表揚。雖然表揚和鼓勵都是對孩子的正面肯定,但是二者在運用和結果上都有很大的區別

一、 表揚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正向強化:‘準確’‘及時’的鼓勵,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


1、讓孩子覺得我是有價值的

當孩子出現了我們期望的行為,比如好好吃飯的時候,父母‘你真棒’的表揚,會讓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滿足感,從而肯定自我價值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還不能分清自己行為與整個人的關係。8歲之前孩子的心理發展水平常常是“我自己吃飯,我就是好小孩”——實際上孩子只是在自己吃飯的方面是好的,其他方面未必好。如果家長表揚小孩整個人,他會理解為他自己什麼都行。

2、表揚會發展孩子正面的自我評價

父母常常表揚孩子聰明,有力氣、懂得關心人等等,能讓他肯定自己的優秀。兒童時期,孩子還不具備完整的自我認識系統,因此他對自己的評價常常來自身邊的重要特人(父母)。此時,表揚能讓孩子更自信

但是,如果我們以為只要表揚就孩子,他就能自發地、更好地完成某項任務,因此為了表揚而表揚,忽視了客觀性,不僅會使孩子反而感到難受,以為家長和老師缺乏真心實意;還會讓他形成過高的自我評價,為了‘不丟面子’而不敢嘗試自己不擅長的新事物。

正向強化:‘準確’‘及時’的鼓勵,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


由此可見,

表演雖然能夠給孩子帶來深刻的正面影響,但我們不能忽視‘表揚’針對的是孩子本人,而不是孩子的某一項行為或者動作。因此,在採取‘正面育兒’方式的時候,如果父母想要‘驅動’孩子完成某項任務,需要做的不是表揚,而是更有針對性的‘鼓勵’

二、 鼓勵能幫助孩子做到什麼?

1、 鼓勵讓孩子積極向上

生活和學習中,孩子會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常常受挫。此時,來自父母的鼓勵‘你能行’可以使他們恢復平靜,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已經證明,當一個人保持樂觀的時候,無論是感覺、知覺,還是記憶和思維,都會處於活動的最佳狀態,這有助於孩子學習得更快,形成正向的心理能量循環。

正向強化:‘準確’‘及時’的鼓勵,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


2、鼓勵可以增加孩子的信心

信心的生髮並不是一味地成功造就的,而是通過‘遇到挫折,最後成功’的過程中,慢慢積累下來的。當孩子遇到挫折,父母的鼓勵可以讓他體會到他人對自己能力的肯定和信任,這種態度可以激發出孩子戰勝困難的信心。

3鼓勵讓孩子的心理更健康

相比較批評教育而言,生活中來自父母‘對事不對人’的鼓勵,可以很好地避免對孩子的內心傷害,保護了他的自尊心,這樣的方式有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鼓勵’是父母幫助孩子積極、健康成長的重要教育工具。只要正確地使用這種方法,就能鞏固孩子的自信、勇氣和麵對挫折的信心

三、懂得鼓勵的家長,孩子能進步得更快


正向強化:‘準確’‘及時’的鼓勵,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


作為家長,我們一定希望孩子在各方面都可以發展很好。但是,如果我們因此而總是嚴格要求,就會讓孩子感覺被束縛。久而久之,會對來自父母的要求會產生牴觸感,甚至在青春期的時候發展出叛逆的個性。

想要讓孩子主動‘求好’,鼓勵必不可少。通過這種方式讓,可以讓孩子明白,只要努力,就能獲得來父母的肯定。這種心態可以使孩子主動尋求進步和成功。

另外,父母的鼓勵不僅僅是對孩子某項行為的正面評價,更蘊含著我們對他的愛,這種方式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一直站在自己身邊的。而擁有安全感的孩子會更加積極地地面對學習和生活。

長期‘準確’‘及時’的鼓勵,是非常好的正向強化,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可以更靈活地適應外界環境,這樣的特性會讓孩子進步得更快。

因此,學會如何鼓勵孩子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育技能,需要家長注意很多細節。不然就會像濫用‘表揚’一樣,反而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

正向強化:‘準確’‘及時’的鼓勵,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


四、家長做好鼓勵,注意哪些方式?

1、鼓勵不要過分

孩子對於自己的能力雖然還不具備非常系統的評價,但是在他心裡是明白自己某項能力與他人比較而言的‘好與壞’。父母超出孩子目前具備能力的鼓勵,實際上是一種‘催促’,會讓孩子感覺到額外的壓力

2、 行為之後鼓勵孩子

來自父母的鼓勵不是某種事先許諾。而是當孩子踏出第一步後,對他的行為表示肯定,由此增強孩子良好行為發生的自覺性。不滿足於已有的成績,進一步努力。

3、鼓勵要細節、具體

鼓勵針對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

。因此來自父母的越具體,孩子越容易明白他的行為習慣中哪些是好的,因此越容易找準努力的方向。鼓勵就好像是給孩子設定的‘方向標誌’,可以讓他更輕鬆地找到前進的道路。

正向強化:‘準確’‘及時’的鼓勵,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


鼓勵對孩子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只要有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父母就要慷慨地給予鼓勵

,真正地做到準確、及時的鼓勵,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即需要家長不間斷地關注,也需要我們運用正確的方法來應對。時時注意到孩子的進步,通過恰當地鼓勵鞏固孩子的自信,可以讓他的內心充滿勇氣,培育孩子自信樂觀的性格,使他在未來的道路上不懼風險、勇往直前。

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鼓勵孩子的?一起留言分享吧。

我是一名3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如果您對“育兒知識”感興趣,請關注我,@素兒媽媽 我會持續為大家提供這些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