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的復仇:蘇秦的死間之計和齊國的衰敗

幽燕的復仇:蘇秦的死間之計和齊國的衰敗

在戰國中期的齊宣王時代,由於燕國鬧出了唯一的禪讓王位的鬧劇,引發了齊國的武力干涉,幾乎亡國。面對史無前例的恥辱,秦國女婿、年輕的燕昭王試圖一雪前恥,招納人才,以堅決的意志對齊復仇。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燕國君臣上演了一出以弱克強的傳奇劇本。而蘇秦的外交策略,則堪稱當時的合縱經典教材。

作為後發強國,燕國的崛起之路其實也很有借鑑意義。

幽燕的復仇:蘇秦的死間之計和齊國的衰敗

1.第一波外交攻勢:無果而終


面對當時兵強馬壯、氣勢正盛的齊國,復國的燕國整體只能忍氣吞聲。為了扭轉燕國地理位置偏僻、和中原存在巨大信息差的事實,燕昭王通過為賢人建造宮殿的做法,吸引了齊、楚、趙的人才。


在公元前311年燕昭王發佈了求賢的公告之後,第一次求職失敗的蘇秦,用3年修行《太公陰符》和縱橫技術;在觀望之後,蘇秦選擇在前308年入燕。基於蘇氏曾經支持燕國內亂,結合所學,蘇秦的定位是遊走於諸國的外交官,在鄒衍、劇辛等人苦練內力的同時,為燕國崛起掃清外部阻礙。


幽燕的復仇:蘇秦的死間之計和齊國的衰敗

對於燕國而言,直接的軍事威脅來源於齊趙。面對歷經趙武靈王騎射改革的趙國和連年得勝的齊國,除了直接示弱服軟,蘇秦的思路就是引導齊趙與其他諸侯發生巨大沖突,衝突越大,燕國越有突破封鎖的南下可能。本著這一核心思路,蘇秦和燕昭王制定的策略,是讓齊國在西邊和宋國起衝突,讓在南方與楚國爭鋒。


幽燕的復仇:蘇秦的死間之計和齊國的衰敗


但這一計劃執行的並不順利。在到達齊國後,蘇秦以燕王是秦國女婿的身份暗示齊國不要欺人太甚,而且匡章伐燕之功過於明顯,在民間聲望極高,不利於齊王的統治。於是讓齊國退還了攻克的燕國十城,作為對燕國君主的回報。


不過齊國正處在齊宣王和孟嘗君的合力統治下,上下和睦,蘇秦無機可乘。但到了公元前301年,齊湣王即位,面對孟嘗君有食客三千、封地六萬戶的顯赫地位,新君主以讓孟嘗君護送人質去秦國的契機趁機流放了孟嘗君,雖然蘇秦曾經極力勸阻孟嘗君不要去,但是天不遂人願,蘇秦讓孟嘗君和新君起矛盾的計劃落空。


而蘇秦讓齊楚起矛盾的計劃也泡湯了。孟嘗君在走之前,楚國也出現了懷王困於異鄉、國內處於空窗期的階段,而楚國太子熊橫正在齊國。此前,孟嘗君多次領兵伐楚,楚國也曾經出兵包圍過孟嘗君的封地薛地。但是出於減少齊國南線壓力、集中精力應對秦燕等國外交攻勢的考慮,為了避免秦國進一步蠶食楚國,孟嘗君讓楚國太子回國即位。齊楚的關係也暫時得以緩和。


幽燕的復仇:蘇秦的死間之計和齊國的衰敗

但事情依然有著意想不到的轉機:在孟嘗君去了秦國一年後,秦人認為孟嘗君雖然賢能,但他是齊國王族,肯定是優先顧念齊國再考慮秦國,所以孟嘗君遭到了秦王的囚禁和監視。結果在孟嘗君一群門客的幫助下才勉強脫身,回國之後重新擔任齊相。蘇秦讓齊與楚的矛盾,意外變成了與秦的矛盾。孟嘗君在前298年組織三韓魏齊聯軍伐秦,在三年苦戰之後,聯軍取得了大勝,迫使秦國將武遂和封陵退還給韓魏。隨後,齊國又參與了和燕趙一起滅亡中山的戰鬥。其中燕國得以免於風暴。


2.苦練內功:燕國的強國變革和策略調整


幽燕的復仇:蘇秦的死間之計和齊國的衰敗

在此期間,燕國趁著列國混戰的局面超然世外,完成了擊退東胡,向遼東擴張千裡的開邊戰爭,獲得了塞外的馬群和善戰的遊牧部落人口;最後,在燕國南疆,在子之之亂後,為了防範齊趙的新一輪入侵,燕國修建了南疆長城,來抵禦齊國的潛在北伐。


但趁著孟嘗君打得十分順手的時候,燕國參與齊趙攻中山的戰鬥,還是讓齊國對於燕昭王的動作有了底氣。齊國還是藉助戰勝列國之餘威。在野戰中擊敗了善於防禦但野戰不足的燕國三軍,並迫使燕王讓襄安君入齊當人質。


這一輪入侵,幾乎中斷了燕國正在進行的崛起計劃。不過在這一次劫難之後,燕國迎來了日後真正讓他們崛起的功臣----從趙國來的名將樂毅。燕國在第一波變革的基礎上進行了第二輪發展,包括增殖人口,對內模仿中原列國進行郡縣化改制,國君擁有任免各級郡縣長官的大權;同時,為了彌補燕國緯度較高、產糧量相對低的問題,除了引進鄒衍的稻穀品種,燕國的官方作坊開始製作鐵農具,供皇家的直屬田地使用,增加官方的糧食儲備。

幽燕的復仇:蘇秦的死間之計和齊國的衰敗

由於燕國地近東胡,氣候寒冷,而且相對畜牧業比較發達,所以容易獲得制甲皮革;在當時燕國幾乎普遍都能製作皮甲,燕昭王甚至親自制作皮甲片、讓夫人嬴姬編織甲片,來表達復仇的志向,而燕國為數不多的中央禁軍則開始用鐵胄與鐵劍武裝。


最後,由於未來齊燕戰爭中,齊燕北境幾乎沒有天險,燕國要做好和對手大規模野戰的準備。而跨國遠征、機動奔襲正是齊國軍隊的歷史傳統。所以可能在趙奢、劇辛等人的協助下,燕國從新徵服的遼東地區,按照趙國的經驗,組建了胡夏混合的車騎部隊,進行了低級版本的胡服騎射,應對未來的戰鬥。也是和齊國的衝突,讓燕國君臣意識到,要對付齊國,暫時不能燕國一家上,最好能和列國一起行動。


此時中原的局勢又發生了變化......


3.宋國:整垮齊國的關鍵棋子

幽燕的復仇:蘇秦的死間之計和齊國的衰敗

公元前289年,三強齊趙秦中,秦國的攻擊方向在韓魏楚間切換,所以對燕國和齊國政策比較和睦;隨著齊王主政時間日久,和孟嘗君的矛盾日益明顯,最後導致孟嘗君出奔魏國,並奉行反齊策略。趙國在三晉中儼然成為主心骨,但是在沙丘之變後,主張聯齊抗秦的李兌主政,但是卻和朝中的反齊派有明顯矛盾。

幽燕的復仇:蘇秦的死間之計和齊國的衰敗

此外,諸夏地圖上還有一些中小諸侯國,但具有實際影響力的只有殷商後裔----宋國。這裡是當時東方几個大國家的最後保留地。作為前朝後裔,雖然宋國的多次擴張都受到了分封格局的制約,但是好戰嗜血的本性也讓宋人不至於亡國。到了戰國中期宋王偃的時期,宋國對南擊敗楚國,對東一度擊敗齊國,對西擊敗魏軍,一時被人們稱為勁宋。而且宋國位於天下之中,列國都不敢率先吞併,這裡的水路交通北達三晉,西到秦地,加上國內發達的內河運輸水系、繁榮的工商業城鎮,讓宋地成了亂世小強加存錢罐。


幽燕的復仇:蘇秦的死間之計和齊國的衰敗


不過宋人的殷商文化習俗在外人看來依舊政治不正確:動不動屠人祭祀、喝血、射天的活動,讓周邊國家擁有了解放宋國人民、驅逐暴君專政的藉口。


除了繼續修煉內功,燕國開始重新部署新一輪的外交攻勢:在齊秦趙三強並立的背景下,燕國的策略依舊是讓齊國成為眾矢之的:首先先破壞齊秦相對友好的局面,其次離間齊趙關係;然後以利益誘惑齊王,讓齊國主動引爆國際關係中的定時炸彈:宋國。


4.離間秦趙、趁機攻宋:孤立齊國的第二輪嘗試


幽燕的復仇:蘇秦的死間之計和齊國的衰敗


為了孤立齊國,蘇秦開始了一步步的外交大計:

幽燕的復仇:蘇秦的死間之計和齊國的衰敗

首先面對齊秦聯盟、共同稱帝的主張,蘇秦告訴齊王:齊秦共同稱帝的真實目的是伐趙,伐趙的利益是要和秦國瓜分;而且秦國發起的稱帝活動,只會讓本已強大的秦國更加令人恐懼,但會使追隨的齊國遭到列國的排斥。所以反過來,齊國如果不和秦國稱帝,不當出頭鳥,那麼齊國就會贏得天下人的敬重。


然後,蘇秦祭出假借攻秦之名、獨吞宋國的計劃,並被齊王所採納,這就徹底將齊國架在了火堆上烤。一方面,齊國反對和秦國共同稱帝本就掃了秦國的顏面;另一方面,齊國攻下宋,必然會引起趙、魏、楚、秦等鄰國的忌憚和敵視,讓齊國被各國孤立、敵視。齊湣王聽從了蘇秦勸齊國放棄稱帝、轉而攻宋的建議;由於知道一旦攻宋,秦國必然會勃然大怒,所以就決定接受蘇秦的建議,取消帝號,並準備合縱五國攻秦。


幽燕的復仇:蘇秦的死間之計和齊國的衰敗

按照計劃,齊國在謝絕了秦國的稱帝邀請後,驅逐了朝中的親秦派,並開始撮合列國進行伐秦戰爭。這導致齊秦關係出現了直接惡化。


此後,蘇秦繼續前去魏、趙等國進行遊說,他明面上為齊國和趙國組織合縱攻秦,暗地裡聯合魏國的孟嘗君、趙國的韓徐為等反齊勢力。到了公元前287年夏天,合縱攻秦的聯軍在滎陽、成皋之間大致就緒,這就是《史記》裡所謂"蘇秦組織合縱、佩戴六國相印"的歷史原型。


幽燕的復仇:蘇秦的死間之計和齊國的衰敗


和之前之後的多次合縱類似,參與攻秦的各國各懷鬼胎:齊國一不做二不休,希望以聯軍的聲勢嚇住秦國,趁機吃獨食攻宋;

三晉是為收復秦人奪取的失地和宋國土地;

燕國雖然也派兵兩萬加入了合縱攻秦的隊伍,但是其真實目的,是為了在齊國背離盟約攻打宋國的時候,以齊國違約為藉口,和魏國、趙國的反齊勢力打齊國。於是,聯軍在集結後遲遲沒有向秦發難,而齊國的軍隊則是在合縱攻秦之兵開始集結的時候就發動了第二次攻宋之戰。最後,這場五國合縱攻秦之戰在秦國取消帝號、魏趙奪回失地、齊國取得部分宋地後結束。


也由於察覺到反齊勢力的上躥下跳,於是齊王提前結束戰爭,僅僅在聯盟期間殺死了燕昭王派出的援齊將領作為震懾,避免了讓攻秦之戰提前變成伐齊之戰,好在蘇秦作為燕國間諜的身份一直沒有暴露。


幽燕的復仇:蘇秦的死間之計和齊國的衰敗

漢代使節


此戰之後,齊國和秦國徹底翻臉;齊國作為趙國的同盟和攻秦組織者,齊國卻在攻秦大戰之時出工不出力,出調大量兵力攻宋,引發了趙魏等國的警惕;特別是齊國沒有如約,將宋國富庶的陶地送給趙國權臣趙兌,也沒有如約將許諾的宋地送給孟嘗君,引發了趙魏的不滿;所以蘇秦看到,聯合列國反對齊國的氣候正在醞釀。


由於第二次攻宋同時得罪了秦國和三晉、燕國,所以公元前 287 年末,為了緩和秦齊關係,齊湣王召回了齊國的親秦派入朝,暫時打消秦國的不滿;為了離間齊趙,蘇秦又暗示齊王不要將許諾的封地送給李兌,進一步挑撥齊趙關係,進一步激怒了原本親齊的權臣李兌,讓趙國朝堂上的親齊派地位下跌。

幽燕的復仇:蘇秦的死間之計和齊國的衰敗

面對秦齊關係的回暖,蘇秦認為苗頭不對,他就風風火火,專門到秦國去遊說秦昭襄王,聲稱齊國攻宋會讓楚、魏感到恐慌,他們就會向西方的秦國妥協、求助,而齊國則會處於被孤立的處境。


而秦昭襄王也想趁機出氣:特別是一想起公元前289年向齊國提出共同稱帝,本意是共同攻伐以趙為首的三晉,但是中途卻被齊國反咬一口,還被齊國、趙國組織的聯軍多次暴打,被迫放棄了之前獲得的很多三晉的土地,這實在是難以忍受;秦國的權臣魏冉也希望得到肥沃的陶邑作為個人領地,私心巨大。因此,在蘇秦的干預下,秦國由滅宋阻擋者變成了推動者,解除了對宋國的外交保護。


幽燕的復仇:蘇秦的死間之計和齊國的衰敗


至此,三強中齊秦和齊趙關係都黃了。此外,魏國和衛國、楚國對於齊國的崛起感到驚恐,齊國的孤立局面,已經在齊王的驕橫中達到了頂峰。相應的,燕趙和秦燕在一番攛掇下走到一起,成了潛在聯盟。


5.最後的復仇:齊國的力竭而亡

幽燕的復仇:蘇秦的死間之計和齊國的衰敗

齊國在秦國的默許和諸侯的警惕下,在公元前286年,發動了第三次攻宋之戰。齊湣王第三次攻宋國的時候,殘破的宋國民心離散,宋王對內封閉言路,不讓人以實情相告。宋王偃派臧子向楚國求救,之前被打的山河破碎的楚國假裝統一,但實際上卻是不想因此得罪齊國,甚至希望齊、宋經兩國經此一戰可以兩敗俱傷,然後趁機收回宋齊佔據的淮北地區。所以,宋國在國際孤立下,很快就被齊軍攻破了都城。宋王偃出逃魏國,死在了溫邑。經過連續三次大戰,齊國終於滅掉了宋國,佔據了大部分土地,給了楚魏一點零頭。但齊國希望趁機威脅周王室,威逼天子,讓鄒、魯等等小國稱臣,齊國勢力一時大振,諸侯都十分恐懼。


幽燕的復仇:蘇秦的死間之計和齊國的衰敗


此外,在齊燕決戰前,齊國自身隱患多多:從經濟維度看,齊國多年對南方和西方征伐,造成了其北部對燕趙的邊防空虛,連年窮兵黷武,致使齊國國庫空虛。齊國土地負海多鹹鹵、地少五穀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征伐中得到的宋地和燕地,屬於比較發達的工商業城鎮,但不是穩定而優質的糧食產區,整體來看,齊國缺乏巴蜀和關中這樣的穩定糧倉、兵源地。新佔據宋國土地的風俗和故國認同難以在短時間內磨平,早期的投入成本非常高。


幽燕的復仇:蘇秦的死間之計和齊國的衰敗


從地緣維度看,齊國滅宋後,威脅天子的意圖暴露的比較明顯,且和魏、楚、趙的戰略緩衝區直接消失。魏國和楚國由於常年被秦國略地,一直希望彌補損失。如果看到秦國都要向齊國發難,那麼他們也希望從齊國身上割肉。因此,秦和魏楚的矛盾,也間接轉移到齊國身上。

最後從國防角度看,一馬平川的宋地幾乎沒有天然屏障,齊人難以防守;喜歡玩飛地策略的秦國,還直接從齊國身上割肉,安置新的戰略飛地。綜合各方條件看,齊國滅宋其實是踩了雷,激化了列國的潛在矛盾。

幽燕的復仇:蘇秦的死間之計和齊國的衰敗

列國局勢到了這一步,燕昭王和蘇秦理想的復仇局面終於實現。燕國進一步利用這千載難逢的良機,加強組織之前合縱攻秦時集結的反齊勢力,積極活動,以求結成反齊聯盟。公元前285年,燕昭王和樂毅,組織趙、楚、魏一起伐齊之事。為了取代被滅掉的宋國,建立新的制衡棋子,秦王派兵遠征,攻佔了齊國9縣,將這裡作為伐齊東進的飛地。一年後,秦王分別和魏、韓在宜陽和新城會盟,燕昭王也到趙國去見趙惠文王。聯合的結果,是燕趙讓樂毅同時擔任相國,並指揮列國聯軍;秦國讓御史在魏國居中協調,防止這一次聯軍無果而終。


幽燕的復仇:蘇秦的死間之計和齊國的衰敗


在燕昭王和樂毅積極準備伐齊之事的時候, 蘇秦以大奸似忠的本事,還是沒有引起齊王的反感,並從臨淄王城向列國的眼線暗樁發送密報,調度所有外交活動。受蘇秦的干擾,齊湣王將兵力集中在應對趙魏的西線,而樂毅率領的聯軍主力從燕國邊境進攻齊國的北境,在蘇秦情報的指點下,燕軍得以避開敵人的防禦重點,在以燕趙風格為主力的戎狄式車騎部隊的推進下,齊國北線迅速潰敗;為了避免事久生變、給後勤製造壓力,樂毅也以騎兵作為迂迴戰術,擊敗在濟西一線的齊軍主力。

幽燕的復仇:蘇秦的死間之計和齊國的衰敗

而蘇秦作為燕國間諜的身份,也在樂毅從燕境攻打齊國的時候暴露了。蘇秦被意識到坑爹的齊湣王車裂於臨淄市上。直到主國完成了主要的復仇使命,蘇秦才最終得以安神瞑目,蘇秦也算是用生命,實踐了作為縱橫戰略家的偉大。由於喪師辱國,齊湣王逃亡到莒和即墨兩城,齊湣王在莒被本來被楚王派來救齊的淖齒所殺,楚國想趁機撈油水,奪取垂涎已久的淮北齊地。

總結

通過這一番操作,雖然燕國本身通過蘇秦的暗箱操作和攻齊復仇崛起,但是由於燕國的傳統政治生態,以及樂毅的無上戰功,讓新燕王對於樂毅的信賴無法持久;而燕國的短暫勃起難以消化齊國的民心和反抗意志。就算沒有即墨和莒的抵抗,燕國可能也會取代齊國,成為新的眾矢之的。最重要的是,燕國的自身資質也難以支撐可持續的高強度戰鬥。所以,靠一時軍事勝利和外交策略帶來的強國地位,終究難以持續。而後代燕王的短視,也讓他們將削弱趙國和齊國作為主要策略,當強秦入侵時,才發現自己的國家已經失去了最後的屏障。

雖然如此,但是蘇秦精準拿捏國際矛盾,以力打力的思路,依舊值得後世的借鑑和效仿,並將在後世的國際關係舞臺上多次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