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摧毀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有多簡單?這些話句句扎心

今年的寒假格外漫長,在這個特殊時期,父母和孩子難得整日相伴。

可相處的時間越長,我們對孩子的容忍和接納度也越低。原本尚能忍受的小錯,如今卻容易讓我們氣急敗壞。

當孩子不如己願時,一些口不擇言的話,就這樣脫口而出。

“要不是為了你,我和你爸早就離婚了”“不準哭,再哭就不要你了”“我這都是為你好,不知好歹”……

這些父母隨口而出語言,像根尖刺深深扎進孩子的心底,痛苦慢慢在孩子的內心生根,發芽,擴散,留下終身無法痊癒的傷疤。

下面是最傷孩子的4句話,提醒父母們一定要嘴下留情,不要再去傷害孩子了。

01

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所有威脅孩子的語言中,這句話無疑是殺傷力最大的。

因為它摧毀的是孩子對父母全心的依戀和信任。

知乎上,一位網友曾講述自己的故事。

他三四歲時總生病,隔三岔五就要去醫院。年紀小,不免心裡牴觸,也總不願配合醫生。

媽媽看著躺在病床上的他,又氣又急地吼道:再不聽話,我就把你扔在這!

語言摧毀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有多簡單?這些話句句扎心

媽媽自然沒有扔他。如今的他,身體健康,心理正常。

可他卻常常陷入一個夢中,夢裡爸爸媽媽坐著大巴車離開,把他扔在了馬路邊。

他清晰地記得,媽媽仍然穿著那天說話時的衣服。他哭著喊著,試圖追上去,可大巴還是開走了...

“不許哭,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父母永遠都無法明白,一句恐嚇的“不要你”會讓孩子墜入怎樣的深淵。

他們也不知道這些最“管用”的話,總是傷孩子最深。

原來,父母的愛不是永久的,它還附上了許多的條件。

原來,自己如果不夠聽話,是隨時可以被拋棄的。

孩子在被拋棄的恐懼中學會了順從,懂得了觀察父母的情緒,他們小心翼翼地用討好來換取想要的愛。

聽話的孩子最讓人心疼,因為他們被迫藏起了本該天真肆意的靈魂。

02

我這都是為你好啊

大年初一,徐崢的新電影《囧媽》在平臺上播放。

電影延續了一貫的波折和笑點,可看到後半段,才發覺囧媽演的是你我的故事。

徐崢飾演的男主徐伊萬,陰差陽錯下和媽媽坐上了開往莫斯科的國際列車。

六天六夜的旅程裡,中年的徐伊萬受著媽媽全方位的“照顧”。

總擔心他沒有吃飽,找準一切機會往他嘴裡塞食物。

不管他渴不渴,紅豆水、綠豆水、果汁,都必須按照時辰來招呼。

心滿意足地看兒子吃了整盒紅燒肉,卻保留最後一塊,因為要控制脂肪。

語言摧毀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有多簡單?這些話句句扎心

無孔不入的控制也蔓延到了婚姻上,媽媽追問他何時要孩子,干涉他與妻子的相處...

當徐伊萬再也無法忍受,在過度干預中失控暴走時,媽媽痛苦又不解,她說出了那句許多父母掛在嘴邊的話:

我是你媽,我是為你好啊。

語言摧毀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有多簡單?這些話句句扎心

因為愛的深沉,所以就可以肆意地入侵孩子的世界,無視孩子的意願,試圖掌控孩子的人生。

這樣的“好”未免太過沉重,孩子的自我被忽視了,又如何談得上“為了你”呢?

瑪利亞·蒙臺梭利曾說:

兒童並不是一個等待被填充的瓶子,他們不是每時每刻 都等待著我們的幫助。

愛得太滿,是種災難。

真正的愛,是一場對生命的成全。所有的孩子,最終都只想成為他自己。

別用愛的名義,剝奪了孩子做自己的權利。

語言摧毀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有多簡單?這些話句句扎心

03

我那麼辛苦,都是為了你

無論是生活的艱難,還是工作的壓力,哪樣都能讓人疲憊不堪。

此時,孩子的頑皮和不省心,就像壓下的最後一根稻草,瞬間點著那把壓抑許久的怒火:

“我辛辛苦苦都是為了誰?”

“如果不是因為你,我們何苦要這麼累!”

這話語背後的意思:我們為你付出了許多,你卻讓人如此失望。

小小的孩子,只會把這理解為:原來父母所有的辛苦和窘迫,都是自己造成的。

看過一則新聞,貴州一名8歲的小女孩作業沒寫完,怕被父親責罵,便離家出走了。

原來,女孩的父母離婚了,父親靠送外賣養家餬口,獨自撫養孩子。

可這父親一句句的訓斥戳痛了很多人的心:

從我和你媽離婚,我對你是怎樣的?

現在公司沒有誰有我苦,凌晨3點還在接單。

我熬夜賺錢都是為了讓你們過好點...

成人生活的艱難不是孩子能夠承受的重量,也不該成為孩子犯錯後,加重孩子負罪感的理由。

孃家小表妹,從小父母離了婚。每一次遇到什麼不順心,表嬸對著小表妹就是一頓罵。

聽多了,才發現大抵都是:

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嫁人過好日子去了。

因為你,我才住著這破房子。

後來高考,表妹填了1000公里外的大學,結婚、買房無一不是離家遠遠的。

家裡長輩都怪表妹,不體諒表嬸,說表嬸一個人拉扯大她不容易,表妹卻不願留在表嬸身邊。

卻沒有人知道,表妹曾因母親刻薄的言語,認為自己是“喪門星”、毀了母親的幸福生活、拖累了母親的後半生……一度壓抑到連夜失眠。

孩子既沒有改變生活的能力,也無法消化莫大的愧疚情緒,只能在自責和不安中逃避自己。

生活實苦,可這不是孩子的錯。

扛住很難,可那是為人父母的責任。

04

早就告訴過你,你非不聽

年前在肯德基取餐時,一對父子吸引了我的注意。

他們剛取完,本來是父親端著托盤,也許是孩子央求,父親遲疑下交給了男孩。

男孩很興奮,端著餐盤腳步歡快,可一不小心被轉角的桌子碰到,連人帶盤摔到了地上。

果汁灑落一地,紅豆派也滾了出去,男孩手足無措地看向父親。

父親顯然很氣惱,他提高音調強調:早就告訴過你了,一定要小心點,現在搞砸了吧!

男孩一直咬著嘴巴,忍住淚水,聽到父親的斥責後,哇一聲哭了出來。

語言摧毀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有多簡單?這些話句句扎心

孩子犯錯時,許多父母對這樣的話都不陌生,本意是深切的關心,出口卻成了指責和抱怨。

這句看似提醒的話,其實是把自己放到了孩子的對立面,忽視了孩子最真實的情緒。

它除了彰顯父母的“高明”外,對解決孩子的問題其實並沒有幫助。

孩子的成長本就是犯錯的過程,與其抱怨孩子的不聽勸,不如引導孩子,如何坦誠對待已經造成的後果。

畢竟,再好的道理,也抵不過孩子自己的親身經歷,只有體驗過,才能入了孩子的心。

孩子不是父母的提線木偶,未來的路,終究要靠孩子親自來走。

05

最後,分享一首英國詩人黛安·侖曼斯的小詩:

如果我能再次養大我的孩子,

我會先蹲下,再溫柔地訴說。

我會多用拇指豎起,少用食指指點。

我會注意少一點責備,而去多一點關心。

我不再追求對權力的愛,我會效法愛的力量。

願每一個孩子,都在愛和自由中長大,在關心和溫柔中走向自己的未來。


我們專注於早期教育十餘年,用專業、熱情、愛心和匠心精神去幫助每一家園所共同成長!

我們有著豐富地教育資源、教學經驗、落地方案、全新科學的親子教育在線平臺,願與同執朝陽事業的你一起分享!

我們竭誠為您提供最佳的項目合作與資訊服務!

免費獲取資源和項目合作方式:

1、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心準備,請評論+轉發,將精彩內容傳遞出去,謝謝!

2、請關注早教圈子,成為我們的朋友!

3、私信我:“早教資源”即可!(勿加引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