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潰是自由的,別被“成年人”標籤綁架

就在上個月某個深夜,我又一次崩潰,導火索就是我的貓病了,她吐了一整天,吐了我一床,一地,看著她耷拉著的腦袋,和滿屋的“慘狀”,我哭了大半夜。最後,在抽噎中換完床單被罩,擦乾淨她,我們倆相依偎著沉沉地睡死過去。

崩潰是自由的,別被“成年人”標籤綁架

第二天早上,我的貓恢復了精神,又開始蹦噠著叫我起床,我則元氣滿滿,如往常一樣奔波於早高峰的人群當中。

我不否認,那一夜的崩潰是真的難過,崩潰於事業的艱辛,情路的坎坷,崩潰於父母已老,子還無力奉養,崩潰於相依為命的小夥伴開始慢慢走向衰老……

但第二天的神清氣爽也是一點都不含糊的,對貓的憐惜、對生活滿滿的委屈、抱怨、慚愧和不甘在那一夜隨著眼淚、怒吼而發洩出去。

崩潰,在某些時候給了我喘氣的機會。

崩潰是自由的,別被“成年人”標籤綁架

我不喜歡“懂事崩”

網絡上有一個很火的新詞:叫做“懂事崩”

所謂“懂事崩”:是指成年人的情緒崩潰無法隨心所欲,不能當眾示弱,不能影響工作和生活。這種崩潰很懂事,也很無奈。

而我非常不喜歡這個詞,不喜歡所謂的“成年人”、“懂事”這些標籤。

崩潰是自由的,別被“成年人”標籤綁架

小學時,最好的朋友突然轉學,她走的前一天,我們在她家樓下相擁著哭得驚天動地;

高中時,高考成績出來,落榜,拿到成績單的那天晚上,我對著窗外的大雨呆坐了一夜;

大學時,自己暗戀的男生跟最好的朋友告白,那一夜,我在床上翻滾著,第一次體會到“心痛得無法呼吸”的感覺;

畢業後,我成為“畢業就失業”大軍中的一員,當我在家待到第6個月的時候,我無意中聽到了父母的聊天,父親的一聲“唉”,真的可以讓大腦在那一刻暫定。

在我看來,所有的難過、痛苦都是一樣的,都是自然的生理反應,是對生活態度,對自己的保護,沒有必要貼上標籤,沒有誰的崩潰比別人更高級,更值得關注。

崩潰是自由的,別被“成年人”標籤綁架

對於剛剛離開家,開始接觸外面世界的小學生來說,朋友是她當下生活中最重要的人,也是世界給她最初的印象。而在她並不多的社會經驗中,分別或許意味著“永不再見”,所以在那一刻,自己好像失去的是全世界。

同樣,對於一直接受這應試教育思想的高三學子,正處於“愛情至上”衝動期的大學生和對於社會抱著無限幻想的新社會人們來說,所遇到的問題也正是當下他們人生階段中最為重要和關注的。

所以每一個人,每一次的情緒崩塌都是真實的,每一次的痛苦都是深刻的。

崩潰是自由的,別被“成年人”標籤綁架

成年人標配綁架了多少人?

為什麼成年人的崩潰就那麼令人動容?

比如說,風雪中,坐在臺階上流著眼淚啃著麵包的男人讓多少人唏噓不已,一句“這是誰的兒子,又是誰的丈夫和父親”,戳中無數人心窩。

那是因為成年人式的“標配”給了我們太多的束縛,物質上、精神上。

崩潰是自由的,別被“成年人”標籤綁架

有人說,中國成年人的生活都是填空題,互相打招呼也都是填空題。

我,今年__歲,一年掙__元,住__平米,有__個孩子。

如果你有一個數字填不出,就會被他人當作“失敗者”。但是即使填完後,你也不一定會開心,因為你還會去比較究竟是你的數據好,還是她的數據好。

這“填空題”式的人生,成為很多成年人內心崩潰的原因:

雖然努力了,但還是填不好這些數字;

雖然填了數字,但不如旁人的好;

而生活還告訴我們,成年人即使崩潰也應該是可控的,靜悄悄地,就像《成年人崩潰守則》裡說的:成年人的崩潰,要像溜溜球一樣收放自如。

崩潰是自由的,別被“成年人”標籤綁架

我們總覺得,長大就意味著我們要成為社會、家庭的中心。不但要扛著生活的重任,還要扛住精神的壓力。我們的情緒會給周邊的人帶來很大的影響,我們一定要學會成年人的技能——隱忍。

我們要在剛剛感到沮喪的那一瞬間,來說服自己:“與其在那種困境中垂頭喪氣,一蹶不振,還不如振作起來去尋找新的可能。抱著積極樂觀的心態,不畏艱難險阻,或許一個轉身,你就撞上機遇了。”

即使到了忍無可忍的時候,我們也要學會在崩潰之前,準確地計算出眼淚流出的時間,並在此之前找好時間、地方,避開人群,揣好紙巾;學會將拳頭塞進嘴裡,堵住自己喉嚨深處的嘶吼;學會在瞬間“變臉”,學會“笑中帶淚”。

崩潰是自由的,別被“成年人”標籤綁架

可是我們都知道,從第一聲啼哭開始,已經註定,情緒這個東西是與生俱來,生命體自帶的屬性,而發洩是本能。街邊痛哭的中年男人做了我們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所以他的眼淚讓我們心疼,而他的行為讓我們羨慕。

而且,我們從來也都不是社會和家庭的中心,只是一個獨立的,有著感情需求的人而已。

崩潰是自由的,別被“成年人”標籤綁架

最後,獻上我相依為命的小夥伴 - 芬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