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世界不再發展類似明斯克航母那樣單艦戰鬥力強大的航母呢?

起個用戶名真的好難啊


這其實就是兩種海軍建設思想的碰撞。

明斯克不是航母,按照蘇聯軍方命名是重型載機巡洋艦。

烈士暮年的公園:

曾經也是叱吒風雲:

再簡單說,蘇聯栽機巡洋艦的設計作戰思想就是爆發大規模戰爭前,掩護本方核潛艇突破美軍攔截進入大洋。

所以明斯克航母追求的是單艦做戰力,畢竟自己都要承擔掩護任務,總不能再要求配備更多輔助艦艇。因此,明斯克號裝備大量的反艦、航空、反潛導彈,甚至還有艦炮與魚雷,能遂行獨立作戰任務,這是蘇聯大陸軍體制下的特殊產物。只要蘇聯常規航母編隊還不能對抗美國,這樣類型的重型載機巡洋艦就必不可少。

同樣,哪怕蘇聯臨近解體搞出來,裝備蘇33戰鬥機,真正算得是航空母艦的庫茲涅佐夫號,依舊還是裝備了大量反艦導彈,垂髮單元,甚至彈炮合一系統與深水炸彈。

蘇聯解體,這個世界已經沒有任何國家還有大陸軍體制,俄羅斯也玩不起,所以明斯克級四艘姊妹艦紛紛退役。以後,估計也不會再出現如此變態的載機巡洋艦了。


四川達州人


說明克斯之前咱們先說莫斯科級,看了這級船之後,你就能瞭解為啥蘇聯航母是邪教了。

蘇聯人一貫的簡單粗暴設計(不是貶義詞)在這個船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就是將一艘大型的反潛巡洋艦的後部建築物全都拆除改成了直升機的飛行甲板。這艘船也就是明克斯的基輔級航母的前型了。


在1967年莫斯科級下水以後蘇聯海軍一看——這貨牛啊!一下子就將反潛巡洋艦的偵測範圍擴大了幾百海里。於是,蘇式航母的形制就在蘇聯海軍那邊根深蒂固了。一方面有飛機,一方面還有強大的火力。

後來莫斯科級除役後,基輔級就上線了。

這還是載機巡洋艦,由於不能將船繼續做的過長,就將飛行甲板挪到船的左側了。就這麼簡單的一件事。

但是這是不是航母呢?還真不是!

關鍵問題就在雅克-38上面了,基輔級並沒有可以彈射起飛或者滑躍起飛的起飛甲板段,所有的艦載機起飛都靠著大力出奇跡的方式直接靠發動機吹上天。

於是雅克38就配備了三個發動機,一個有兩個可偏轉噴口的主發動機,和兩個在駕駛艙後面的升力發動機。

這樣飛機在起飛的時候可以靠四個噴口將飛機舉托起來。


想象很美好,現實很骨感。蘇聯人就掉到了一個死循環裡面去了,要飛機能垂直一飛沖天就的有兩個條件:第一機身足夠輕、第二發動機推力足夠大;要想飛機發動機推力大,那麼耗油量就得提高,要想增加燃油機身就不能太輕,機身不太輕、發動機推力就得更大,也就更耗油……就這樣循環下去了。


於是本來水平起飛的雅克38可以飛700海里,但是垂直起飛的雅克38飛行的距離只有180多海里。這就是要飛行員起飛後就得琢磨著回去降落的感覺了。


所以在現在看來基輔級“航空母艦”,其實還是一艘直升機母艦,只不過搭載了一點實驗用的垂直起降戰鬥機而已。

這就導致了基輔級完全不能發揮固翼戰鬥機的性能。


於是就又有了庫茲涅佐夫級航母。

這傢伙厲害啊!固定翼飛機可以在航母上直接滑躍起飛,航程大大增加。並且還有12具P700重型反艦導彈的垂直髮射裝置可以直接和對方巡洋艦硬剛。



但是後來想想吧,P700的直接無引導射程只有200公里,而有引導的射程得用飛機中繼制導,才可以達到600公里。

但Su-33戰鬥機

每架可以攜帶兩枚P270導彈啊

這個組合可以輕鬆的幹翻1500公里以外的所有海上目標。還好P700導彈幹嘛呢?


於是俄羅斯看著我們的遼寧號沒裝P700導彈也用著溜溜的,默默的計劃要將P700導彈發射器拆掉了。畢竟少了一大套作戰系統,艦上的人員可以少幾百人啊!


所以說單艦戰鬥力超強是一個偽命題,有沒有P700導彈庫茲涅佐夫航母的戰鬥力都是一樣的。P700這種東西是航母上的短板而已。


軍武數據庫


別鬧,明斯克根本不是航母,它是載機巡洋艦,真正的戰力是其中的導彈,而非上面那屈指可數的低性能戰機。

然而現代海軍早已發生了新的變革,人們更青睞多功能的驅逐艦平臺,大型巡洋艦早已沒了市場,更沒有人再去開發“載機巡洋艦”這樣不倫不類的怪胎,而是採取“航母+驅逐艦隊”的更合理配置。

蘇聯當年之所以開發載機巡洋艦,絕不是單純的對航母定義有偏差,而是他們希望擁有一種能進行航空支援和導彈對抗能力的大型戰艦,這種戰艦的任務是——掩護彈道導彈核潛艇深入大洋。

說白了,“載機巡洋艦”其實是冷戰催生出的怪胎,是為了應對雙方不間斷的核潛艇威懾戰術而量身定做的裝備,它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北約艦船、反潛機對蘇聯核潛艇的窺視和跟蹤,本身也是絕強的導彈攻擊平臺,是武裝到牙齒的核潛艇保衛者。

今天的世界早已沒了蘇聯的蹤跡,也沒有了冷戰時的高強度海上對抗,這讓大型巡洋艦失去了市場,一般的國家也沒法制造出載機巡洋艦,更沒地方去搞那些雅克-36М垂短戰機,他們即便擁有了“明斯克”這樣的軍艦,也只能將之當成直升機航母使用,完全是白瞎了它的導彈打擊能力和載機能力。

美國這樣的國家從來都是正兒八經的航母支持者,他們喜歡堆滿高端戰機,又能多通道彈射放飛的超級航空母艦,是徹底的“航空派”,從來都不鳥蘇聯那種半拉子航母的設計,導彈防空和反艦打擊上又有大量先進軍艦和“宙斯盾”系統搭配,他們根本沒必要造載機巡洋艦。

中國這樣的國家也不需要載機巡洋艦,我們的航母之路才剛剛展開,可以預見發展方向與美國是一致的,我們也不會窮兵黷武的陪美國搞冷戰,核威懾方面彈道導彈潛艇也只是一種補充,短垂艦載機也是個大難題,如此何必花航母的心思,非要玩半拉子巡洋艦呢?

至於歐洲國家,咳,我不是乳誰,許多國家造的所謂“航母”還不如“明斯克”呢,也就靠“鷂式”和F35撐場子。

其實對蘇聯而言,“基輔級”也不過是一場試水工程而已,是他們邁向航母的一個階梯,沒有明斯克這些“載機巡洋艦”,也就沒有後來的“庫茲涅佐夫”,沒有“瓦良格”,更不會有“烏里揚諾夫斯克”的設計,某種意義上,“基輔級”已經開花結果了,它完成了自己的存在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