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5萬低收入農戶喜返崗宿遷不讓一個低收入群眾“掉隊”

4月23日早上7點多,今年71歲的宿遷市沭陽縣錢集鎮效佐村的低收入戶孫桂玉帶著36歲的小兒子出門了。他們拿著衛生工具正在村裡進行打掃、消毒,連犄角旮旯都沒漏掉。“感謝黨和政府,讓我這麼一大把年紀還能找到工作賺到錢。別的我不會,但打掃衛生還是能做的。這環境乾淨了,大家住著舒服,對疫情防控也有好處。”

孫桂玉一邊打掃,一邊時不時瞟幾眼在一旁幫忙的小兒子。“我這個兒子一出生就患有癲癇,智力也有問題,嚴重時會發瘋,家裡的錢全花光了也沒能治好病。”她說,過去自己只能在家看著他,防止他傷人傷己,最困難的時候,甚至想過抱著他一死了之。“村裡一直很關心我們,村支書唐海軍也總說,國家不會放棄任何一個低收入戶,還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村裡先是幫我們申請低保,還幫著把土地流轉出去,疫情期間還提供公益崗位,讓我們一家終於擺脫了過去暗無天日的生活,重新看到了希望。”說到這,孫桂玉不禁有些哽咽。

受疫情影響,不少行業被按下“暫停鍵”,也給低收入群眾的穩定增收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我們利用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在疫情期間為低收入農戶購買公益性崗位進行補助,包含保潔環衛、防疫消殺、巡查值守等臨時公益崗位。”宿遷市扶貧辦分管負責人介紹,該項目由鄉鎮統籌安排、設置崗位,實現疫情防控和扶貧增收兩不誤、兩促進,有效解決低收入戶就近就業和特殊環境下的穩定增收問題。目前,當地已為貧困群眾送去幫扶物資1100 萬元,為低收入農戶購買公益性崗位1800多個。

在復工復產方面,宿遷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服務保障,積極破解低收入農戶缺崗、企業缺工難題,想盡辦法打通雙方之間“通道”。

就在孫桂玉忙著保潔的同時,泗陽縣王集鎮徐渡村低收入戶石印、徐小方夫妻倆正在泗陽經濟開發區晨風集團與工友們趕製一批服裝,雖然大家戴著口罩,但依然能看到笑容洋溢在他們臉上。“你不知道,能來這裡工作我們有多開心!這裡離家近,而且收入並不比外地少。”徐小方告訴記者,公公患癌症去世,其間看病家裡欠了不少錢,但孩子還年幼,為了照顧家裡,他們夫妻只能待在家沒有外出打工,直到村黨支部書記劉全軍找上了門,動員他們去當地企業應聘。2月底,在泗陽經濟開發區企業復工復產第一天,劉全軍專門開車將石印、徐小方送到晨風集團,目前兩人已拿到3月份工資8000多元。

徐渡村是“十三五”省定經濟薄弱村,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脫貧攻堅的決心沒有絲毫鬆勁。“對於石印、徐小方這樣的年輕人,我們積極介紹他們去縣、鎮工業園區就業,今年以來,已有30多人找到了稱意的工作。另外,針對建檔立卡農戶多為老年人,我們提供就業崗位鼓勵他們到果蔬園務工,現在扶貧果蔬園每天有80個崗位,最高峰能達到120餘人,工資70元/天,他們的收入不但沒有受疫情影響,反而增加了。”劉全軍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村裡在已建成的扶貧果蔬園基礎上,又繼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267省道沿線流轉了620畝土地栽植梨樹等。“不僅村民的腰包鼓了,咱們徐渡村肯定能摘掉‘窮帽子’嘍!”他充滿了信心。

“我們的扶貧專幹、扶貧專員化身企業與低收入群眾的‘紅娘’,以促進低收入農戶增收為重點,量身定製就業崗位和幫扶措施,加快低收入農戶應聘上崗、返崗就業,力爭不讓一個有就業願望的低收入群眾‘掉隊’。” 宿遷市扶貧辦副主任朱殿華介紹,陸續復工復產以來,當地各級農業農村、人社等職能部門通力合作,一方面對低收入農戶中有勞動能力的人員進行摸底,為他們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指導等服務;另一方面對各企業,特別是重點企業的用工需求進行詳細梳理、形成清單、編製成冊,並通過網絡等渠道向社會廣泛發佈。

記者採訪中還得知,宿遷市在分批次、有組織地引導低收入農戶返崗就業上,除了常態化開展“送崗位、促增收”活動,還按照“點對點”和分批錯峰的要求,以鄉鎮或村居為單元組織勞動力分批赴企業面試應聘,同時組織企業分頭到村居開展上門面試,推動企業招工需求與低收入農戶就業需求高度匹配、精準對接。全市共舉辦“點對點”專場招聘450場,幫助8.7萬名低收入人口對接就業崗位。目前,宿遷市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人口超過春節前,務工總人數達17.65萬。

江蘇經濟報記者

朱夢笛 通訊員 王榮軍 馬 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