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早上7点多,今年71岁的宿迁市沭阳县钱集镇效佐村的低收入户孙桂玉带着36岁的小儿子出门了。他们拿着卫生工具正在村里进行打扫、消毒,连犄角旮旯都没漏掉。“感谢党和政府,让我这么一大把年纪还能找到工作赚到钱。别的我不会,但打扫卫生还是能做的。这环境干净了,大家住着舒服,对疫情防控也有好处。”
孙桂玉一边打扫,一边时不时瞟几眼在一旁帮忙的小儿子。“我这个儿子一出生就患有癫痫,智力也有问题,严重时会发疯,家里的钱全花光了也没能治好病。”她说,过去自己只能在家看着他,防止他伤人伤己,最困难的时候,甚至想过抱着他一死了之。“村里一直很关心我们,村支书唐海军也总说,国家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低收入户,还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村里先是帮我们申请低保,还帮着把土地流转出去,疫情期间还提供公益岗位,让我们一家终于摆脱了过去暗无天日的生活,重新看到了希望。”说到这,孙桂玉不禁有些哽咽。
受疫情影响,不少行业被按下“暂停键”,也给低收入群众的稳定增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我们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疫情期间为低收入农户购买公益性岗位进行补助,包含保洁环卫、防疫消杀、巡查值守等临时公益岗位。”宿迁市扶贫办分管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由乡镇统筹安排、设置岗位,实现疫情防控和扶贫增收两不误、两促进,有效解决低收入户就近就业和特殊环境下的稳定增收问题。目前,当地已为贫困群众送去帮扶物资1100 万元,为低收入农户购买公益性岗位1800多个。
在复工复产方面,宿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服务保障,积极破解低收入农户缺岗、企业缺工难题,想尽办法打通双方之间“通道”。
就在孙桂玉忙着保洁的同时,泗阳县王集镇徐渡村低收入户石印、徐小方夫妻俩正在泗阳经济开发区晨风集团与工友们赶制一批服装,虽然大家戴着口罩,但依然能看到笑容洋溢在他们脸上。“你不知道,能来这里工作我们有多开心!这里离家近,而且收入并不比外地少。”徐小方告诉记者,公公患癌症去世,其间看病家里欠了不少钱,但孩子还年幼,为了照顾家里,他们夫妻只能待在家没有外出打工,直到村党支部书记刘全军找上了门,动员他们去当地企业应聘。2月底,在泗阳经济开发区企业复工复产第一天,刘全军专门开车将石印、徐小方送到晨风集团,目前两人已拿到3月份工资8000多元。
徐渡村是“十三五”省定经济薄弱村,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脱贫攻坚的决心没有丝毫松劲。“对于石印、徐小方这样的年轻人,我们积极介绍他们去县、镇工业园区就业,今年以来,已有30多人找到了称意的工作。另外,针对建档立卡农户多为老年人,我们提供就业岗位鼓励他们到果蔬园务工,现在扶贫果蔬园每天有80个岗位,最高峰能达到120余人,工资70元/天,他们的收入不但没有受疫情影响,反而增加了。”刘全军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村里在已建成的扶贫果蔬园基础上,又继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267省道沿线流转了620亩土地栽植梨树等。“不仅村民的腰包鼓了,咱们徐渡村肯定能摘掉‘穷帽子’喽!”他充满了信心。
“我们的扶贫专干、扶贫专员化身企业与低收入群众的‘红娘’,以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为重点,量身定制就业岗位和帮扶措施,加快低收入农户应聘上岗、返岗就业,力争不让一个有就业愿望的低收入群众‘掉队’。” 宿迁市扶贫办副主任朱殿华介绍,陆续复工复产以来,当地各级农业农村、人社等职能部门通力合作,一方面对低收入农户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进行摸底,为他们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另一方面对各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的用工需求进行详细梳理、形成清单、编制成册,并通过网络等渠道向社会广泛发布。
记者采访中还得知,宿迁市在分批次、有组织地引导低收入农户返岗就业上,除了常态化开展“送岗位、促增收”活动,还按照“点对点”和分批错峰的要求,以乡镇或村居为单元组织劳动力分批赴企业面试应聘,同时组织企业分头到村居开展上门面试,推动企业招工需求与低收入农户就业需求高度匹配、精准对接。全市共举办“点对点”专场招聘450场,帮助8.7万名低收入人口对接就业岗位。目前,宿迁市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超过春节前,务工总人数达17.65万。
江苏经济报记者
朱梦笛 通讯员 王荣军 马 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