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衣哥被踹門風波反響大:遊樂設施已全部拆除,村裡變得冷清,大衣哥該何去何從?

龍哥又見世界


本以為踹門事件的兩位關鍵當事人被抓,大衣哥的事件已經平息,未曾想到大衣哥事件升級,我覺得事情遠遠還沒有到結束的時候。朱樓村被封,大衣哥捐建的遊樂設施被拆除,粉絲被趕,朱樓村裡的一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村裡遊樂設施被拆除

相關部門行動了,開對朱之文所在的朱樓村進行大修。當地政府開始拆除大衣哥捐建的村裡遊樂設施,拆除的物資將重新安排規劃。本來為了發展村莊,朱之文捐贈了許多娛樂設施,並希望發展村莊的經濟,沒想到這些遊樂設施會被拆除。這個說明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對朱之文事件非常重視了,也是一種警示。

對朱樓村人員大整治

開展封村隔離工作,外村村民撤離,粉絲被撤出朱樓村。也就是說那些拿著手機亂跟拍大衣哥的情況會有所改變了,外地人也不能隨意進入本村,很多人再也不能靠大衣哥掙錢,因此失去了發財的機會。

矛盾或許會激化升級

看了網上的信息,說當下很多村民開始對朱之文有非常大的意見了,尤其是遊樂設施被拆除以後,很多村民對大衣哥的態度變得非常冷淡,整個朱樓村好象越來越容不下大衣哥了。其實拆除整治對於以後的朱樓村的人文發展是一件好事,但是對於很多那些靠大衣哥賺錢的人來說就是噩夢了,直接影響他們的生活和靠大衣哥賺錢的計劃。所以說大衣哥與部分村民形成了一道心坎一時半刻很難緩解,相信惡意攻擊會持續。

結語:

對於大衣哥事件,無論是被踹門、被罵挖祖墳還是被搶礦泉水,我覺得都是說明了一個道理,善與惡,是一把雙刃刀。朱之文一直以來十分善待村民,但是沒有底線,對原則性的問題總是拿”鄉里鄉親“來說話,到頭來部分村民把向朱之文沒完沒了的索取變成了理所當然,最後那些人成了惡人,這就是“農夫與蛇”故事朱之文版本。我覺得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朱之文暫時離開朱樓村也許是一個好的結局,等事件徹底平息之後,可以考慮再回去。

酷我壁紙,娛樂有態度,歡迎關注。

酷我壁紙


大衣哥被踹門的風波反響竟是拆除大衣哥所捐獻的遊樂措施?真不可思議。

喝醉酒踹門的人被逮捕,我能理解,遣散那些圍觀大衣哥給大衣哥造成生活困擾的人,我也能理解,譴責那些借大衣哥錢而不還的人,我還能理解,只是拆除大衣哥所捐獻的遊樂設施,我卻理解不能!

遊樂設施何罪,竟被強行拆除?這是村裡想以拒絕大衣哥的捐贈的方式,強行割裂大衣哥與村子的關係嗎?還是想以此迫使大衣哥以後閉上嘴巴,聽任村裡人的予索予求,或者逼迫大衣哥搬離村去,從此與村孑沒有任何關係。這是一種冷暴力,這種做法,其實與要動大衣哥家的祖墳同出一轍。

其實,逮捕踹大衣哥門的人,給周圍的人以警示,讓他們知道做事應該有分寸的道理之後,這個事情已經結束了。至於其他村民依靠著大衣哥的名氣,繼續拍點小視頻什麼的,只要不影響大衣哥的生活作息,應該沒有什麼不好的。畢竟,大衣哥之所以名氣一直高居不下,也與村民們不斷地製造話題有關。兩者也算是形成了奇妙的互惠互利關係吧。

但如此以來,卻使大衣哥的處境頓時尷尬起來,要麼遠離自己熱愛的家鄉,要麼從此任鄉親們欺壓而不能反抗,這兩種選擇恐怕都不是大衣哥所情願的。不過事已至此,我覺得大衣哥還是走吧,世界那麼大,總有立身處。但是如果大衣哥搬走,不管對大衣哥來說還是對村民們來說,都算是一種傷害吧。

誰能料到此事的餘波竟是這樣。

製造點小話題搞搞自媒體,也養活了不少人,就連朱樓村也成了網紅旅遊地一般;另一方面,大衣哥一直都沒有自己創作過什麼歌曲,來來去去也就那幾首翻唱別人的,隔一些日子沒有什麼流量和影響了,往往就會爆出一些大衣哥和同村不得不說的故事,然後就是一波關注和流量出現,這個不敢說是有人運作,但巧合的也有點意思。

從以前的一些採訪,包括一些節目爆料來看,基本上大衣哥都是值得同情的一方,反觀村民們確實是暴露出很多農村裡的一些落後的世故人情來,而且每一次的曝光,似乎他與村民的矛盾就更深一層,這麼多年來就沒有怎麼和解過。

但是,不管這種種事情,是自然發生的,還是精心運作推波助瀾造成的,未來的走向對大衣哥和村民都沒有什麼好處,而這一切的根本原因,還是在大衣哥這裡,如果他仍然是當初村裡那個沒事亮亮嗓子,和鄉親們差不多收入的朱之文,也就沒有後來這些事。正所謂“解鈴還需繫鈴人”,大衣哥或許離開他們村,大家不用經常見,也就沒有了這檔子事,偶爾逢年過節回去看看,送送禮物分分錢啥的,像東哥那樣,家鄉人說不定開始感激他呢。

只是,以後大衣哥再也不要動不動拿自己的鄉親來說事了,鄉親們慢慢也就沒什麼其它想法了,天天見得容易成仇,偶爾回家客氣的不行,人和人有時候就是這樣子。也許下次再吸引關注和流量的,不妨用“大衣哥回鄉與眾鄉親握手言歡”爆一爆。


萍風竹雨123


你大概是不知道吧,大衣哥朱之文在沒成名之前,是村裡著名的住在泥坯房裡貧困戶,又喜歡唱歌,村裡的人都覺得他沒出息,於是給他起了個外號叫“三大嘴”。再後來,這個諢號變成了“小三”。


朱之文剛成名的時候,有記者去他村裡採訪,甚至有村民表示:

根本不知道他(朱之文)大名叫啥,就知道他叫小三。


在2012年時,朱之文的商演價格已經上漲到了20萬,各種演出也接近百場。


在朱之文大紅大紫的時候,一場危機悄悄地在他的老家村裡蔓延開來。

村民們覺得不可思議,

當初這個破落戶,啥啥都不會,這樣的人都能發大財,簡直太沒天理了!

於是,朱之文和“鄉親們”之間的矛盾重重,甚至上了《焦點訪談》:

  • 村民們故意去找朱之文借錢,並且基本上借錢不還,朱之文前前後後掏出了百萬元之多;

  • 村幹部嫌他不建學校;

  • 給村裡修了條路還被嫌棄修的太少,有村民說都沒修到他家門口

……

這幾年直播行業興起,他村裡的“鄉親們”又開始以直播朱之文的生活為生


朱之文要出去趕集,在他家門口齊刷刷地站著兩排人,如果不知內情乍一看還以為是儀仗隊,細一看都是拿著手機在直播的村民;

據說還能同時從20個機位看到朱之文在捆玉米;

當初第一個開始直播朱之文的鄰居,據說已經收入60萬,還買了輛小汽車。


4月22日,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朱之文再一次表示不會搬到城裡去住:

“故土難離,我50多歲了,我看著我的小院高興,我看著我的村莊高興……“


其實你看,不管朱之文是真的淳樸如斯,還是受過什麼高人指點,最起碼現在在朱之文家裡,每天都在上演”朱之文毫無隱私天天被直播、天天被村民欺負“的戲碼。


至於這次的踹門時間,只是這些戲碼中的一個插曲而已。


插曲過後,一切又恢復平靜。

回答你的問題:

村裡變得冷清?你在開玩笑吧。

朱之文該幹嘛幹嘛。

村民們也該幹嘛幹嘛。

直播他的賬號,一個也沒停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