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袁隆平,他才是这个时代应该有的“流量”

2019年9月7日是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著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90岁生日。

“90后”袁隆平,他才是这个时代应该有的“流量”

新闻主播海霞在播报时祝福袁老生日快乐。

祝福袁老可以健康升级00后,跟我们一起见证越来越好的中国。用袁老的话“现在变'90后'了,要健康快乐超百岁”。

“90后”袁隆平,他才是这个时代应该有的“流量”

这个自称“就是个种了一辈子稻的农民”,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超过半个世纪,为解决粮食问题作出卓越贡献。耄耋之年仍扑在田间地头,只为“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据袁隆平院士介绍,今年超级稻百亩片攻关在全国布设了4个点,示范田来势很好,有两个点有望在今年10月就实现亩产1200公斤,向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大庆献礼。

袁隆平,是最应该成为值得铭记和尊重的“流量明星”。就如同星月之于黑暗长夜,照亮人类的历程。

他创造了一粒改变世界的种子

央视采访时,袁老遗憾的说:因为身体原因,再也不能下田了。可他的住宅旁边还有一块试验田,他每天都要去田垄,看看稻子的长势。

已经90岁高龄,各种荣誉加身,他孜孜不倦坚持在一线,我想那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大爱,不愿让每一个人忍受饥饿的紧迫,一种超越荣誉怜爱众生的胸襟,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

“90后”袁隆平,他才是这个时代应该有的“流量”

1994年,美国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曾向中国和世界发问:谁来养活中国?他说中国人养活不了自己,不断增长的人口,有限的土地资源,不仅把中国人喂不饱,并且还会使世界挨饿。

在世界的质疑声中,以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们攻坚克难,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不仅养活了中国13亿人口吃饭的问题,还把杂交水稻已经种到了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并在当地不断创造出高产纪录。

我国杂交水稻才从70年代南优二号亩产500公斤以上,到已于2000年实现中国超级稻百亩示范田亩产700公斤、2004年800公斤、2012年900公斤的三期目标。

2006年,袁隆平提出“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即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力争用三亩地产出现有四亩地的粮食。

2007年率先在湖南20个县启动实施,已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计划在全国推广6000万亩,产出8000万亩的粮食,等于增加了2000万亩粮食耕地,可多养活3000多万人。

到2012年,“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项目已经扩大到在湖南50个县市区实施,面积为882.2万亩,增产稻谷达9.62亿公斤。

到2012年,全国累计示范推广面积2000多万亩,增产20多亿公斤,为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做出了新的贡献。

在2017年10月,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15日在河北省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通过了该省科技厅组织的测产验收。以平均亩1149.02公斤,即每公顷17.2吨。再次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

他创造了一粒种子铿锵有力回应世界的质疑,袁隆平也是我们国家一粒卓越的种子。

梦想不息,奋斗不止

马克斯威尔·马尔兹说:”想象你自己对困难作出的反应,不是逃避或绕开它们,而是面对它们,同它们打交道,以一种进取的和明智的方式同它们奋斗。“

“90后”袁隆平,他才是这个时代应该有的“流量”

袁隆平说:“我的童年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度过的,知道民族的屈辱和苦难。当我能用科学成就在世界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时,首先想到的是,我为中国人争得了荣誉和尊严。”

在奋斗路上不断刷新:

1956年,为了响应国家“科学发展规划”,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

1965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提出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法”,并首次揭示了水稻雄性不育之谜。其后,他成立科研小组,开始了水稻雄性不孕选育计划。

1968年开始,袁隆平不辞辛劳地在湖南、云南、海南、广东等地辗转研究。

1970年,他们发现了水稻天然雄性的不育株,袁隆平将它命名为“野败”。杂交水稻研究从此打开了突破口。

1971年到1972年,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齐聚海南,袁隆平将"野败"分送给大家,形成了一场以“野败”为主要材料培育三系的全国攻关大会战。

1973年,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我国水稻杂交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

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获得成功。

2014年,超级杂交稻成功突破第四期亩产1000公斤大关。

2016年底,袁隆平带领团队着手研究第三代育种方法,努力培育出更高产、优质、抗性更好的杂交水稻。

2017年,袁隆平领衔、已实施10多年的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开始向兼顾绿色优质的目标转变。

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袁隆平始终没有放弃,再多的困难也难不倒他,他没有抱怨,没有消沉。

袁隆平曾说:”我毕生追求的就说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把毕生交给了水稻事业,他用实际行动释义了奋斗的意义,用成果回报了祖国。

他才是中国精神

袁隆平说:人衣着行头不能提高人的身价,人的身价是由人的内质决定的。

贵为院士,但是袁隆平的工作地点主要在实验田,亲自下田去观察,因为他坚信电脑里种不出水稻,他最爱的,永远是田间地头,他说:“如果不在家,就一定在试验田;如果不在试验田,就一定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电影《袁隆平》中有一个片段:

县委书记去找袁隆平,发现大中午骄阳正晒的时候,他还在田里观察植株授粉。

原来,只有在这个时候,水稻才会展现出真实的繁衍行为。袁隆平和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则需要在那段时间,天天顶着烈日猫在地里。

“90后”袁隆平,他才是这个时代应该有的“流量”

他十分朴素、节俭。他穿的最贵的西装,不会超过800元;他买皮鞋不会超过200块钱,他觉得昂贵的“奢侈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

不管外界多纷扰,只静心做一件事情,并做到极致,他造福人类,却对成就轻描淡写,始终保持真实朴素的自我。

袁隆平办公室和家里都挂有同样的一副画,是一首自创的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

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尽头。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这漫长的60多年,荣誉跌至,袁隆平始终谦卑、低调前行,他不断突破自我。他骨子里根本不在乎外在的荣誉,也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眼里只有水稻,60多年一头埋在实验室里,继续研究、继续优化成果。

他是时代真正的明星,低调务实,一步一个脚印,他配得上所有的仰视!

作者简介:小九姑娘,踩着80后的尾巴出生的女子,保持一颗少女心,偶尔晒晒太阳,看看书,我手写我心,用文字温暖自己。

(本文系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图片均源自网络,如侵联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