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症、新冠和120封情書...他救下了武漢,卻救不了自己的家

這年頭,我們還能相信愛情嗎?


最近半年,彩禮、家暴、殺妻這些駭人聽聞的熱搜,踩在我們的神經上反覆橫跳。


恐婚的情緒,就像被點燃的火藥桶,在人們心中爆裂開來。


我也經常問自己:愛情這款奢侈品,我還配擁有嗎?

直到今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了那120封情書。


重燃起我對愛情的憧憬與嚮往。


網友們看完這些情書,表示已經哭得稀里嘩啦。


我也同樣。


絕症、新冠和120封情書...他救下了武漢,卻救不了自己的家


這120封情書的主人,是張定宇。


他是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院長,在年初的那場新冠疫情中,有著卓越的貢獻。


而在張定宇和他的120封情書背後,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絕症、新冠和120封情書...他救下了武漢,卻救不了自己的家


2020年9月8日,張定宇站在人民大會堂臺上,接受了“人民英雄”獎章。


妻子程琳坐在臺下,眼神崇拜地盯著丈夫。


這一眼,彷佛回到1987年。


那是她第一次見到張定宇。


也是在那一瞬間,她就認定了這個濃眉大眼、能力出眾的男子。


“我從18歲到現在,都很崇拜張定宇。下輩子,我還會嫁給他!”


絕症、新冠和120封情書...他救下了武漢,卻救不了自己的家


那時,兩個人同在武漢市第四醫院工作。


程琳是剛從衛校畢業的護士,張定宇則是麻醉科的住院醫師。


程琳的主動示好,讓張定宇注意到這個美麗善良的女生。


一來二去,便確認了戀愛關係。


在那個娛樂方式稀缺的年代,懂浪漫是一件特別珍貴的事。


而張定宇,卻是一個總能為程琳製造驚喜的人。


程琳的生日在七月份,正值武漢最熱的時候。


張定宇為了給程琳買生日禮物,扛著酷暑,跨上腳踏車奔赴十幾公里外的鮮花店。


回到家後,已是汗流浹背。


他這一買,就是一輩子。


絕症、新冠和120封情書...他救下了武漢,卻救不了自己的家


談了五年戀愛,程琳一點兒也不覺得寡淡。


其實他們早可以結婚,可那個時候,國家提倡晚婚晚育。


未滿23歲的程琳,只能等啊等。


張定宇開玩笑說:


我要等到快30歲才能結婚啊!


程琳則調皮回應:


那你就不等唄,你找別人去。


絕症、新冠和120封情書...他救下了武漢,卻救不了自己的家


1992年,在張定宇即將年滿30歲的那一年,他終於把程琳娶回了家。


結婚後,張定宇對程琳百般照顧,生怕妻子受絲毫委屈。


程琳對丈夫的崇拜信任,也從未間斷。


後來,兩個人生了一個女兒,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可五年後的一個意外,卻“拆散”了他們。


1997年,張定宇需要隨湖北醫療隊,遠赴非洲的阿爾及利亞。


此時,他們的女兒剛滿3歲,才到開始認人的年齡。


“你去吧!”


程琳堅定地支持了張定宇。


在那個沒有微信,沒有視頻聊天的年代。


寫信,成了他們倆唯一的聯絡方式。


說是信,不如說是情書。


滿滿一頁紙,句句斟酌,字字推敲,盡是對愛人的思念。


張定宇的信件開頭,經常會用“親愛的愛人”“親愛的程琳”稱呼對方。


絕症、新冠和120封情書...他救下了武漢,卻救不了自己的家


1998年2月14日,他寫道:


程琳,我親愛的人,你好嗎?

昨天晚上睡覺的時候聽法語磁帶,不知怎麼突然出現你和我在漢口火車站分離的情景。

你站在站臺上,孤零零地流眼淚。

我的愛人,我的心都碎了。

我怎麼這麼無能啊,怎麼離開這麼美麗的妻子,來到這遙遠的地方。

我真的有些不適應,太想你了,太想家了。

要是有你在一起,或許會好很多,很多。

我的愛人,我愛你。


1998年3月1日,他寫道:


程琳,這兩天我非常高興。

我已經收到了你去年的全部五封信,有了這些完整的信件。

我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你的感情,感受到你對我的愛。

前段時間沒收到信的那種不快,全部消失了。

你看,家的力量是如此強大。

我非常需要你。


絕症、新冠和120封情書...他救下了武漢,卻救不了自己的家


從前車馬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人。


相隔萬里,每一封書信,都需要跨過大山大河,方能抵達。


今天寄的信,或許數月後才能收到。


他們積攢了幾個月的思念,唯有在收信的那一瞬間,才能得到釋放。


有一回,張定宇還將自己的頭髮,隨信寄回去。


程琳收到後,心領神會。


也剪下自己的一小撮髮絲寄過去。


在張定宇心裡,頭髮上殘留著妻子的氣息,這比文字更滿足他的思念。


遺憾的是,他打開信封時忘記關窗,頭髮被闖進屋內的狂風捲走了。


張定宇當時幾近崩潰。


絕症、新冠和120封情書...他救下了武漢,卻救不了自己的家


為此,程琳特地託人給自己拍了一張照片,將其寄去阿爾及利亞。


張定宇如獲珍寶,小心翼翼地放在辦公桌上。


他只要一抬頭,就能看見妻子的笑靨。


張定宇遠赴阿爾及利亞的兩年多來,他為程琳寫了120多封情書。


程琳一封一封地保存好,標上序號。


絕症、新冠和120封情書...他救下了武漢,卻救不了自己的家


感到孤單時,她就讀他的信,一遍一遍地讀。


這些信件裡,不止是思念,還有信任、希望和力量。


絕症、新冠和120封情書...他救下了武漢,卻救不了自己的家


不知道為什麼,真摯的愛情總是得不到上天的眷顧。


2018年11月,張定宇確診「漸凍症」。


這種罕見病,會導致患者逐漸肌肉萎縮,最終呼吸衰竭而死。


更可怕的是,它無藥可救。


當醫生告訴張定宇,他只有5-10年的生命時。


絕症、新冠和120封情書...他救下了武漢,卻救不了自己的家


張定宇內心被恐懼包圍。


他本就和妻子聚少離多,如今相處的時間更是所剩無幾。


程琳知道消息後,心裡只有一個念頭:


我不能替他去承受,只能多陪陪他,把他照顧好。他回到家裡時,我永遠都在!


絕症、新冠和120封情書...他救下了武漢,卻救不了自己的家


由於張定宇雙腿肌肉萎縮,無法正常抬腿。


於是程琳將家中所有的腳墊,都收了起來,防止他絆腳。


原本兩個人的家務活,程琳也禁止張定宇參與。


張定宇要端菜,她一把搶過。


張定宇要洗碗,她也一把推開。


只是擔心丈夫摔倒。


隨著漸凍症病情加重,張定宇的腳越來越小。


41碼的鞋開始變成40碼、39碼、38碼……


每隔幾個月,程琳就得重新為他換鞋。


張定宇的雙腿,還失去了支撐能力,行動愈發不便。


絕症、新冠和120封情書...他救下了武漢,卻救不了自己的家


就連正常走路,都成大問題。


每一腳踩在地上,都得擔心是否會摔倒。


絕症、新冠和120封情書...他救下了武漢,卻救不了自己的家


在醫院工作時,他在樓梯上摔落的次數越來越多。


每次回到家中,都磕得滿身是傷。


程琳只能心痛地為丈夫包紮一遍又一遍。


絕症、新冠和120封情書...他救下了武漢,卻救不了自己的家


再後來,張定宇連味覺都消失了。


程琳便陪著他,一起喝寡湯淡水。


漸凍症,凍的不止是軀體,還有半條命。


面對僅剩的時間,張定宇面臨兩難抉擇。


是陪伴愛人,還是繼續自己熱愛的工作。


程琳的無條件支持,再次給予了他力量:


他就是那種很努力、很勤奮,意志力很堅定的人。

他的抗壓能力也非常強,一輩子都喜歡做喜歡的事,就讓他做吧。


正是這份大愛,拯救了武漢,拯救了成千上萬的民眾。


絕症、新冠和120封情書...他救下了武漢,卻救不了自己的家


2020年春節前夕,一場事關人類生死存亡的大戰,拉響警報。


只是那個時候,大家還沒有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


疫情之初,張定宇擔任院長的金銀潭醫院,轉入了首批共50多名不明肺炎患者。


這個數量,每時每刻都在激增。


是張定宇,第一個嗅到了疫情的危機。


在大家手忙腳亂的情況下,他第一時間組織全院的人力、物力,開始迎接這場大戰。


多虧了張定宇,金銀潭醫院才避免了交叉感染和更大範圍的傳播。


可以說,他拯救了數萬武漢人民。


但不幸還是發生了。


這一次,倒下的不是別人,而是張定宇的妻子,程琳。


負責在武漢市第四醫院接診的程琳,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


那一瞬間,張定宇的世界轟然崩塌。


內心的恐懼,比當初患上漸凍症還要強烈。


這個在下屬面前冷靜剋制的院長,猛地哭了出來。


我很內疚,我也許是個好醫生,但不是一個好丈夫。

我們結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體扛不過去,怕失去她。


絕症、新冠和120封情書...他救下了武漢,卻救不了自己的家


在自己最需要程琳的時候,她總能站在身後。


可當程琳需要自己的時候,自己卻無能為力。


張定宇無比愧疚。


因為除了妻子,整個武漢也需要他。


張定宇不僅需要扛住崩潰的情緒,還得扛住疫情。


大年三十那天晚上,他本想給躺在病床上的妻子打給視頻電話問候。


結果手機鈴聲先行響起,電話那頭是醫院的緊急通知:


上海醫療隊136名醫護人員,將進駐武漢。


他只得再次拋下兒女情長,回到抗疫第一線。


1月29日,感染新冠肺炎的程琳,終於康復。


但她沒有打擾丈夫,而是儘自己所能,在後方默默支持對方。


作為新冠肺炎痊癒患者,她還跑到金銀潭醫院的血漿捐獻點。


希望借自己寶貴的血漿,拯救更多患者。


絕症、新冠和120封情書...他救下了武漢,卻救不了自己的家


在張定宇倍感壓力時,程琳就給丈夫打電話。


武漢抗疫期間,夫妻倆聚少離多。


但彼此能清晰感受到,對方永遠在自己身邊。


絕症、新冠和120封情書...他救下了武漢,卻救不了自己的家


三個月後,武漢這座城終於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當張定宇久違地推開家門時,聞到的是餐桌上熱騰騰的飯菜,看到的是妻子溫柔的笑容。


在愛人面前,他也終於卸下了盔甲。


成為一個普通的武漢市民,一個普通的丈夫。


絕症、新冠和120封情書...他救下了武漢,卻救不了自己的家


事實上,中國還有無數對張定宇和程琳這樣的夫妻。


他們為了大家,捨棄小家。


那份最真摯的愛情,總是藏在心底。


還記得王磊、葛順虹這對警察夫妻嗎?


他們結婚7年,但依然像蜜月期的戀人般,渴望與對方約會。


普通情侶隨時隨地的逛街聚餐。


對他們而言,卻如同奢望。


因為工作性質,王磊長期在外地執勤,一家人相見甚少。


今年正月初八,是葛順虹生日。


王磊本來提前請好假,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他必須趕赴前線。


期待已久的相見,再次化為泡影。


絕症、新冠和120封情書...他救下了武漢,卻救不了自己的家


以至於女兒抱怨道:


為什麼爸爸答應我們的又沒有做到呀?你們為什麼總是爽約啊?


爽約,已經成為王磊夫妻生活的日常。


平時約個會,一旦有緊急通知。


其中一人,就會立即穿上警裝待命。


他們將自己,毫無保留地奉獻給肩上的責任。


還有中國人民解放軍某海軍少尉。


8年當兵生涯,他和女朋友相隔萬里。


絕症、新冠和120封情書...他救下了武漢,卻救不了自己的家


見過的面,屈指可數。


他無法享受對方的溫柔。


她無法感受對方的呵護。


一個將青春獻給了軍營,一個將青春化作了等待。


他們何嘗不想浪漫一回。


只因為自己不僅是家人的後盾,更是14億中國人的後盾。


比起戀人,匪徒更需要自己抓捕;


比起約會,火災更需要自己撲滅;


比起妻兒,病魔更需要自己戰勝。


他們看似將兒女情長置身事外。


但如果不是愛到極致,誰會忍受歲月的折磨呢?


你保家衛國,我鎮守後方。


這種叫做「奉獻」的愛情。


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為它點贊。


參考資料:

1.央視新聞《面對面專訪張定宇:向極限挑戰》

2.央視綜藝《朗讀者》

3.共產黨員網《鐵人張定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