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吃有關的一切,火鍋中的中國傳統文化

紅日當窗近午時,肚中虛實自家知。

人生一飽原難事,況有茵陳酒滿卮。

說起“吃”來,全世界各地的人民群眾沒有能比得上中國人的,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烹飪歷史悠久,製作工藝精湛,菜系流派紛呈,將無限的想象空間賦予各種食材,演繹出無數新奇的、各具特色的食物。

與吃有關的一切,火鍋中的中國傳統文化

一、博大精深的中華飲食文化是中國人的信仰

中國自古就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教你當家不當家,及至當家亂如麻;早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吃是天大的事。中國文化是飲食文化,西洋文化是男女文化,我們見面打招呼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吃了嗎”,這種方式外國人是永遠不會懂的。在中國人眼裡,東西分三類:可以直接吃的,看著好像可以吃的,得想辦法才能吃的。“山中走獸雲中雁,陸地牛羊海底鮮,猴頭燕窩沙魚翅,熊掌乾貝鹿尾尖“,沒有不能吃的,沒有不敢吃的。

與吃有關的一切,火鍋中的中國傳統文化

謀生叫餬口,工作叫飯碗,受僱叫混飯,靠積蓄過日子叫吃老本,混得好的叫吃得開,多管閒事叫吃飽了撐的······吃本是人類最原始、最迫切的生理需求,但中國人吃出了花樣、吃成了文化,吃已經浸入中國人的血液裡,一切都是與吃有關的 。中國宮廷擺出滿漢全席,有錢人家享用烤乳豬的時候,英國人還用手抓菜吃,後來貴族才開始學會用刀叉吃飯,但一般平民恐怕連蔗糖胡椒為何物都不知。

與吃有關的一切,火鍋中的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飲食文化中有顯著的地域特色,說到一個地名,幾乎首先想到的就是當地的特色美食。北京烤鴨、天津包子、重慶火鍋、蘭州牛肉麵、西安羊肉泡饃、德州扒雞、桂林米粉·····即使同一種美食,也有不同口味。作者作為北方人,以前不知道豆腐腦有甜的、粽子有肉餡的,其實早就有“南米北面”“南甜北鹹東酸西辣”之分,吃的差異,恰好說明了中國的地大物博。

與吃有關的一切,火鍋中的中國傳統文化

所謂味道,味即是道,道必有傳承,但口感往往更加玄妙,不可言傳。吃是最懷古的行為,通過飲食,我們能更好的進入我們的傳統。我們的傳統節日,幾乎就是“吃吃吃”,春節年夜飯,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麵,正月十五煮元宵,五月端午的粽子,八月十五的月餅,我們吃的是食物,品的是歷史。

二、嚐遍天下美食才會懂得,人間至味是家的味道

如果問你哪裡最想吃的味道,我想大部分人的回答肯定都是在自家廚房,家裡的味道。這種執念裡有遊子對家的想念,我們說美食,而不是“食美”,包含了濃濃的親情。每次看到茄個子,我就會想起我的爺爺,每年夏天茄子上季的時候,早晨爺爺總是熬點稀飯,篦子上熥個茄子,茄子熟透了,放在碗裡用筷子搗爛,在砸上幾瓣蒜,滴幾滴香油,放上鹽一拌就是一盤兒菜。時常回憶起那個味道,現在已經好多年沒有吃過了。

與吃有關的一切,火鍋中的中國傳統文化

馬上就快到春節了,團聚時是中國人的信念。外國人可能永遠不會明白中國為什麼會有春運這種東西,為什麼全國各地的人會排除萬難,不辭辛苦的也要趕回家去過年。這就是咱中國人的人情味,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吃的是飯,聚的是情,這也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與吃有關的一切,火鍋中的中國傳統文化

與吃有關的一切,火鍋中的中國傳統文化

說到吃火鍋,是全國各族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飲食,雖然火鍋種類繁多,但每一種都不是簡單的火鍋,而是歷史,是文化,是傳承。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五湖四海的人聚到一起,久別重逢的親人好友,一盆火、一口鍋,蒸騰的熱氣、翻滾的湯底,千言萬語,都在鍋裡。西方人吃飯講究分食,中國民間吃飯卻講究合食,不但一起吃,火鍋是將食物的製作過程也搬上了餐桌,所有人都參與進來,更加富有儀式感。

與吃有關的一切,火鍋中的中國傳統文化

最後附贈一首趙照的歌曲《回家吃飯》

你還記得嗎 年少的時候

媽媽站在家門口的呼喚

這一聲呼喚 媽媽的笑臉

我們就會像小鳥歸巢一般

回家吃飯 回家吃飯

無論碗裡盛的是什麼都無比的香甜

回家吃飯 回家吃飯

那種滋味至今常常在舌間

我們已長大 嚐盡了心酸

回家成為媽媽遙遠的呼喚

這一聲呼喚 媽媽的笑臉

家裡才有最初最真的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