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易水河畔上的訣別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劉向 編(兩漢)《荊軻刺秦王》

高中時期學的這篇《荊軻刺秦王》至今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它時常出現在我的腦海裡是因為我敬仰荊軻的大義和無畏,敬仰高漸離心中那份真摯的友情和情義。近來閒來無事又翻起這篇著作,當讀起上面這段時腦海中又不知不覺浮現出了歷史上那段可歌可泣悲壯萬分的場景。

蕭蕭的秋風響起把寒冽的易水河岸吹得很冷,連仰天吐氣都能形成一道白虹。漫天蕭瑟下高漸離慷慨激昂的拂奏著古箏,荊軻唱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連冰冷的易水河都為之動容不在奔騰。所有在場前來踐行的賓客無不掩聲而泣,這時高漸離變了聲調又發出激奮的聲音,荊軻隨著琴聲喝著“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眾位賓客都睜大了眼睛,頭髮不自覺地豎著頂起了帽子。秋風拉扯著荊軻的外衣可是荊軻依然筆直的站在易水河畔,只是他將頭看向了秦始皇的宮殿那身軀如雕像一般巍然不動。灰色的天空中成群結隊的大雁似乎也被這場景感染,它們放慢了揮動著的翅膀也要聽一聽這慷慨激昂的琴聲和荊軻那悲壯的歌聲。遠處幾顆立在寒風中的枯樹也發出了嗚嗚的哭聲,枝幹上稀稀拉拉的樹葉再也無法剋制它們想要翩翩起舞的心,彷彿是在表達它們對荊軻最後的敬仰之情。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易水河畔上的訣別

而此時荊軻嚴峻的臉上劃過幾滴滾燙的淚水,他心裡想必早就知道此去無論成敗與否將再無生還的可能,可是那又能怎麼樣,為了燕國,為了戰死沙場的將士,為了因戰爭而哀鴻遍野的百姓,他想結束這一切,所以他只能義無反顧,捨棄自己只是心中的那份大義。他刺殺秦王的意志早已無比的堅定不管如何也無法動搖他的決心。作為他的好友高漸離已為荊軻彈奏完這最後一曲,不知所言的他只是面色凌重的看著荊軻的背影,不知不覺間視線已模糊成了一片,淚如雨下將他的衣物打溼。這時跟隨荊軻的秦舞陽說道:“時候不早了,義士我們該出發了”。荊軻或許已經從這種哀傷的情景中回過神來只有淡淡的兩個字:“走吧”。荊軻毅然決然的駕著馬車載著帶給秦王的“禮物”向秦國方向飛奔而去,夕陽將荊軻的身影從地平線上拉的很長很長,任由漫天的塵土也無法遮擋住在寒風中那孤獨的背影略顯雄偉。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易水河畔上的訣別

前來踐行的賓客包括太子丹,將脖子越拉越長想要目睹荊軻這最後的身影,期望著這位英雄能夠完成這拯救燕國,拯救天下蒼生的壯舉。隨著荊軻越走越遠直至消失在地平線上,他們才不甘心的回了回頭。慢慢的賓客才逐漸散了開去。

這就是時常在我腦海中浮現的那副畫面,一副值得我們很多人銘記的畫面。大丈夫理應生當如此,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但當歷史的關鍵性時刻選擇了你,為了自己的國家和家人我們能做的只有義無反顧!。

最後附錄上一首描寫荊軻的詩。陶淵明《詠荊軻》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髮指危冠,猛氣充長纓。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 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 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 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