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大美麗江風勁潮湧

5月31日起,雲南日報推出“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接續奮鬥譜寫好中國夢的雲南篇章”系列報道,聚焦全省各州(市)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的深刻體會和生動實踐。今天,請看來自麗江的報道——

麗江:大美麗江風勁潮湧

玉龍雪山


用新思想磅礴偉力引領高質量發展

麗江市委書記 崔茂虎

麗江市委副書記、市長 鄭藝


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時隔5年再次考察雲南,充分體現了對雲南各族人民的深情牽掛和對雲南發展的高度重視。總書記兩次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一脈相承、相互貫通,是新時代我們推動發展的行動綱領和根本遵循。


近年來,麗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矢志不渝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緊扣“一個跨越、三個定位、五個著力”和“四個特點”等重要指示和科學判斷,凝心聚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進位升級,各項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我們體會到,凡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學習貫徹得好的時候,麗江的工作就有引領、有方向、有成效,必須堅持用新思想引領和推動麗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要堅定不移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用高質量發展開創新局面。近年來,麗江大力弘揚“跨越發展、爭創一流;比學趕超、奮勇爭先”精神,2019年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其他多數指標增速進入全省第二方陣,催生了千億元旅遊產業,數字經濟迅速發展,新型工業增速創6年新高。要認真落實“新時代抓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省發展戰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做大做強文化旅遊、清潔載能和大數據、高質量綠色農業、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等產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建設麗川經濟走廊、空中經濟走廊和大香格里拉旅遊經濟圈,建設世界一流旅遊目的地。


要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各族群眾一個不少進入全面小康、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近年來,麗江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玉龍縣和永勝縣退出貧困縣、寧蒗縣基本達到脫貧標準,貧困發生率由19.16%下降到1.01%。實施推進了教育、衛生等一批補短板項目。要集中力量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加大民生社會事業補短板力度,確保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全國健康城市,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要守護好藍天白雲、綠水青山和良田沃土,努力打造綠色發展示範區。近年來,麗江認真踐行“兩山理論”,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圍繞創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加強環境保護治理,探索建設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正在形成以“六個一百”和國家林業生態扶貧PPP項目為重點的綠色一產、以清潔載能和水電硅材一體化為重點的綠色二產,以健康生活目的地為重點的綠色三產。要扛起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的政治責任,探索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路子,把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打造成為綠色發展示範區。


要著力增強邊疆民族地區治理能力,強化各族幹部群眾永遠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的自覺行動。近年來,我們把民族工作融入全市發展大局,著力強化“五個認同”,“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整族脫貧,傳承保護民族文化,保持了民族團結、宗教和順、平安和諧的良好局面。


要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激發奮進新時代的力量。近年來,我們堅持以良好的政治生態引領文化生態、社會生態、經濟生態、自然生態和輿論生態,廣大黨員幹部砥礪奮進、幹事創業的氛圍日益濃厚。要鞏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錘鍊忠誠乾淨擔當的政治品格,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幹事創業的良好環境。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麗江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迅速反應、及早部署,統籌推進、有力應對,安全有序有力推進復工復產復市和恢復旅遊。我們要堅定信心、抓住機遇、化危為機,堅決奪取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


麗江:大美麗江風勁潮湧


麗江:大美麗江風勁潮湧

麗江古城 朱遠靈 攝


◆大美麗江風勁潮湧◆

披荊斬棘、砥礪前行、高歌猛進、華麗轉身……這些詞語用來形容麗江5年來走過的轉型之路再恰當不過。


5年來,麗江129萬各族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對照“一個跨越”“三個定位”“五個著力”的目標要求,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重要戰略部署,在“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征途中快馬加鞭、高歌猛進,活力四射的大美麗江正華麗蛻變。


爭當綠色“探路者” 闖出跨越發展新路子

每天早晨,家住永勝縣片角鎮上六村的村民楊德軍夫婦準時來到金沙江邊的沃柑基地裡打工。


楊德軍告訴記者,早些年,沃柑基地曾是一片荒地,村民們只能靠種植玉米、高粱為生,遇到天干還會出現絕收的情況。自從雲南沃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到村裡流轉土地發展沃柑產業後,地不荒了,大家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


“好生態給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楊德軍自豪地說,在基地打工後,每月有3000元工資,每年還有銷售提成。


良好生態給老百姓帶來實惠的背後,是麗江對“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追尋。


2018年7月,麗江市將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與生態文明爭排頭統籌規劃,全面啟動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建設,將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建設與全市一、二、三產業的發展緊密結合,突出綠色發展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深度融合,推動實施沿金沙江建設100萬畝高產穩產高標準農田、100個光伏提水項目、年產100萬頭生豬的養殖場、連片種植100萬畝特色優質經濟作物、打造100個鄉村振興示範點、創造100億元以上產業的“六個一百”工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綠色崛起的態勢。


在永勝縣程海邊的荒坡地上,村民頂著烈日種植油橄欖、花椒。麗江市林草局PPP項目辦工作人員盧黎鵬介紹,去年麗江爭取了總投資160億元、總面積130萬畝的國家林業生態扶貧貸款項目。眼下,投資40.46億元、面積21萬畝、預計總產值83億元的林業生態扶貧一期PPP項目正在全面落地,今年要完成10.9萬畝的建設任務,大家正乘著有雨水加快經濟林果種植。


曾經“一煤獨大”的華坪縣立足金沙江干熱河谷氣候優勢,從煤炭經濟向綠色經濟轉型,全力發展有機晚熟芒果等高原特色農業;同時,重點佈局發展綠色硅材一體化項目,麗江隆基一期、二期6GW已投產試產,三期項目10GW將於近期簽約落地,闖出了一條“黑”轉“綠”的產業轉型發展新路。


麗江對綠色理念的持續探索讓以旅遊產業為核心的升級之旅全面上路。“十三五”以來,麗江市共投入13.91億元,對瀘沽湖、程海、拉市海進行全面整治。目前,瀘沽湖水質繼續保持Ⅰ類、程海水質保持IV類,良好的生態吸引了遊人紛至沓來,也推動了麗江對旅遊新業態的培育,瀘沽湖摩梭小鎮全速推進、程海康養小鎮加速規劃、拉市海全面探索鄉村旅遊的綠色發展……麗江全域旅遊的內涵正在持續豐富,為旅遊產業的再次騰飛插上了翅膀。


勇擔脫貧攻堅重任 走好持續發展之路

“做夢都沒想到能住上新房子和用上衛生廁所。”寧蒗彝族自治縣大興鎮幹河子社區1組的貧困戶高正華感激地對前來驗收衛生廁所的工作人員說。


高正華家有兩口人,妻子患有殘疾,日子過得苦巴巴的。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在政府和扶貧工作人員的幫扶下,他家不僅修了新房子,還開了一個小賣部。今年3月下旬,在寧蒗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百日攻堅行動中,工作人員還幫高正華家修起了無害化衛生廁所。


百日攻堅行動中,寧蒗縣按照“缺什麼補什麼”原則,實行“一戶一檔、一人一策”,精準幫扶。對排查發現的問題立行立改,目前,對排查出的9413個問題進行了整改。


地處小涼山的寧蒗縣雖然還未全縣脫貧,但當地的群眾幹部正鼓足幹勁,奮發而為,努力攻克脫貧攻堅中的“最後堡壘”。


寧蒗縣各級幹部眾志成城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只是麗江的一個縮影。脫貧攻堅以來,麗江各族幹部群眾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及考察雲南重要指示精神,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制定出臺了脫貧攻堅思路,派出418支駐村工作隊1609名駐村工作隊員,長期駐紮在深度貧困縣的貧困鄉鎮和貧困村助力脫貧攻堅。


5年來,麗江干部群眾盡銳出擊,精準施策,探索出“六查六看”“七步走”工作法開展全員大遍訪,確保扶貧對象精準;按“五上五下”工作法建設脫貧攻堅項目庫,實現幫扶精準;開展“村村合格、戶戶達標”“戶戶合格、人人確保”行動,實現退出精準;按“七個一”工作法推進問題整改,實現問題按時限要求清零;建立“一月一研判”“雙向雙查”工作機制,提高包村幫戶質量。


在麗江,各區縣幹部群眾正努力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掙脫貧困的束縛。寧蒗縣用最好的區位、最好的土地、配置最好的公共資源,打造易地扶貧搬遷示範縣;永勝縣全力推進“兩個捆綁”和農業保險全覆蓋,打造產業扶貧示範縣;玉龍縣出臺“1+7”政策,打造鞏固提升示範縣;華坪縣著力推進芒果“一縣一業”實現產業全覆蓋,打造產業扶貧示範縣;古城區積極推進“鄉村振興”示範點建設,打造城鎮化引領鄉村振興示範區,引領麗江高質量脫貧。


通過5年艱苦奮鬥、攻堅克難,全市實現了4.15萬戶16.93萬貧困人口脫貧,25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玉龍縣、永勝縣脫貧摘帽,寧蒗縣基本達到脫貧摘帽標準,區域性、整體性絕對貧困有效解決。


麗江:大美麗江風勁潮湧

“長江第一灣” 朱遠靈 攝


當好對外“連接員” 內外聯動闖新路

3月18日,中國交建雲南華麗高速公路項目復工首戰告捷,項目控制性工程金安金沙江大橋橋面板全部吊裝完成;5月29日,中鐵隧道局麗香鐵路項目部全體建設者全面投入到“抗疫情、保增長,大幹100天”的勞動競賽中……


這是麗江市為主動融入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加快推進對外通道建設的生動場景。


目前,華麗、麗香、鶴關、永寧4條高速公路加速推進,永賓高速公路預計今年7月前實現全線通車,並規劃了古城至寧蒗的高速公路,全部建成後全市公路里程將達8753公里,“縣縣通高速”的夢想將會實現;大麗鐵路提速改造全面完成,2019年1月5日,麗江迎來動車時代,目前每天有10對動車進出麗江;麗江機場3期改擴建穩步推進。


麗江既不靠海,又不沿邊,為主動融入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麗江市以麗江口岸機場為支點規劃建設了空中經濟走廊,組建了麗江航空集團公司,恢復臺灣航線,新開通吉隆坡航線,新增國內航線25條,目前,通航城市達78個,每天有170多架次航班進出麗江。


為全面開展國際和地區合作,構建面向全球的現代化口岸大通關管理機制,麗江海關、麗江出入境邊防檢查站以《麗江口岸工作協作機制》為抓手,構建起既有監督輔助功能又能提供服務的電子口岸信息平臺,提高通關效率,降低進出口貿易通關成本;推動貨物查驗平臺電子建設,逐步完善企業和海關、邊防等口岸部門信息共享,實現貨物單證的處理、報關、審單、核銷等各個環節電子化運作。


此外,麗江市還全面、及時摸排外貿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加大外貿政策宣傳力度,實行“一企一策”精準服務,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商洽會、進出口博覽會等綜合性展會活動。2019年外貿進出口累計完成4918萬元,同比增長18.1%。


麗江:大美麗江風勁潮湧

建設中的麗香鐵路金沙江特大橋


團結花開 一路芬芳


每天晚飯後,麗江市古城區金山街道東元社區德為居民小組的民俗文化廣場上,各族群眾或手挽著手翩翩起舞、或閒話家常、或散步健身,猶如一幅歡樂祥和的畫卷。


“以前吃完晚飯就窩在家裡,現在到這裡來打打跳、玩玩門球,不僅生活過得有滋味了,鄰里的關係也更和睦了。”正在打門球的和大爺說,自從德為村的民俗文化廣場修建完成後,他每天到這裡鍛鍊。


2013年,德為村開始創建民族團結示範村,期間對村裡的民族文化活動廣場、納西特色照壁、氣排球場、活動中心等進行了改建,同時還修建了宣傳欄,繪製了民居的壁畫彩繪。


德為村居住著納西、藏、白、苗等少數民族,自從實施創建工作以來,村子變乾淨了、文娛生活豐富了,很多人家還辦起了農家樂,日子是一天一個樣。


生活變了樣,更要搞好團結。金山街道各社區黨總支將村幹部、老黨員和村民代表組織在一起,制定村規民約,並依託社區黨總支、村支部、調委會、鄉賢理事會等平臺,組織黨員群眾一起說家事、談國事、講黨恩、記黨情,大力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化解矛盾糾紛,凝聚民族團結民心力量。


文化是多民族和諧交融的紐帶,也是各族同胞精神力量的源泉。為此,金山街道深入實施“文化引領+民族團結”鑄魂行動,以舉辦東山廟會等民俗文化活動、“全民閱讀·共沐書香”讀書會、古樂展演,堅持把民族團結融入傳統文化教育、精品文藝示範工程,努力增強各族人民攜手共建美好金山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如今,德為居民小組的村民們在生活中互幫互助互讓,在文化上互學互鑑互賞,在發展中互促並進共融,民族團結之花越開越香。


文旅融合 連片發展


近年來,麗江市以“文旅融合推進高質量旅遊”和“建設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為目標,挖掘特色文化資源,開展精品化、多元化的文化旅遊探索,推動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一體化發展,實現了文化和旅遊的深度融合發展,讓詩和遠方走到了一起,翻開了優質文化旅遊的新篇章。


麗江市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探尋旅遊產業發展新思路,主動融入大滇西旅遊環線建設,大力發展全域旅遊,著力塑造“麗江週末”旅遊品牌,對觀音峽、束河古鎮、瀘沽湖景區進行整改提升,加快“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一體兩翼”“一江一路”的旅遊開發力度,著力構建主體功能定位清晰、旅遊資源高效利用、旅遊經濟優勢互補、綜合管理規範有序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形成了以“兩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風情”為主要代表的旅遊品牌,實現景區(點)成線、連片的發展新格局,紮實走好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麗江市聚焦文化旅遊資源,強化文化與旅遊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大力培育東巴文化、納西古樂、摩梭風情等知名文化品牌,推出了《麗水金沙》《印象麗江》《麗江宋城千古情》《納西古樂》等7場民族文化旅遊演藝精品,受到海內外遊客的歡迎。


同時,以文化為引領,緊盯旅遊發展新業態,推動旅遊產品從以觀光型為主向觀光、休閒、度假、專項旅遊並重的複合型產品轉變,打造多樣化、個性化、品質化旅遊產品,先後推出了麗江山水風光體驗之旅、民族文化尋蹤之旅、休閒度假浪漫之旅、油畫金沙觀景之旅、體育運動時尚之旅、特色鄉村感受之旅、幸福婚典甜蜜之旅等一批休閒度假旅遊產品。


2019年,麗江接待遊客總人次達5042.35萬人次,同比增長16.35%,首次突破5000萬人次大關;旅遊總收入達1708.26億元,比上年增長8%,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遊客滿意度達96.13%,旅遊投訴率同期相比下降。


來源:微信公眾號“雲南發佈”

撰文:和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