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印記鄉鎮篇」樂安鎮:百姓享安居 產業有規劃(下集)

產業的科學謀劃和群眾的積極發展不僅直接關係增收程度,更是關係到老百姓幸福指數的高低。如今,樂安鎮在現有產業的基礎上,繼續發力,規劃集群產業,不僅帶動群眾增收,也讓易地搬遷群眾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扶貧印記鄉鎮篇」樂安鎮:百姓享安居 產業有規劃(下集)

記者: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樂安鎮的老百姓物質條件不斷改善,他們的群眾文化生活也在大幅度提升,現在是下午6點,正是大夥吃完飯休閒娛樂的時間,那麼我所在的這個位置呢就是康壩村的一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在這裡可以看到我身後來自該鎮的部分群眾齊聚在這裡歡快地跳著廣場舞,在這裡也預祝他們以後的生活越來越好。

據樂安鎮相關負責人介紹,易地扶貧搬遷康壩集中安置點於2016年建設完成併入住,當地21戶58人的住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在這裡大家唱著歌,跳著舞,也正是大家過上好日子的體現。

樂安鎮康壩村村民 杜大元:以前的生活條件各個方面都沒有現在好,以前交通不便,六幾年修的房子也壞了。

杜大元是曾經的貧困戶,在政府和幫扶責任人的幫扶下,居住條件差和看病難等問題都一一得到了解決。

樂安鎮康壩村村民 杜大元:現在房子也給我們修好了,搭車方便,走路也方便,各個方面都好過了,不是這樣的好政策我們哪裡有這樣的好日子。

在該鎮,此安置點也只解決了部分困難群眾的居住問題,為落實貧困戶全部達到“一超兩不愁三保障”中的“有安全住房”,樂安鎮通過反覆篩選、逐一甄別的方式,精準確定改建對象,貧困群眾住上了安全、美觀、經濟舒適的好房子。

「扶貧印記鄉鎮篇」樂安鎮:百姓享安居 產業有規劃(下集)

樂安鎮康壩村村民 張國英:現在政策好哦,享國家的福啊,我們母女倆都有低保,我還有養老金,生活過的得不錯,吃的穿的都不缺。

如今,樂安鎮的老百姓們增收有渠道,住房有保障,但該鎮沒有止於此,而是多渠道、多維度去拓寬產業路徑。該鎮擴建的40畝蔬菜大棚園區是通壩村的集體經濟項目,眼下,該項目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當中。

樂安鎮副鎮長 劉青龍:我們這個建設初衷主要是想把我們這個大棚建成一個農旅融合觀光旅遊的一個綜合體,圍繞我們吃住游來打造一站式服務。

該園區項目建成後,不僅能供貨於周邊學校、醫院、餐館滿足內需,還可為村內富裕勞動力提供臨時務工崗位40餘人,長期務工10人,帶動群眾收入增長。

樂安鎮康壩村村民 陳天慧:我們在這個大棚裡面務工,離家很近,可以料理家務,並且掙一點點零花錢。

「扶貧印記鄉鎮篇」樂安鎮:百姓享安居 產業有規劃(下集)

近年來,樂安鎮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抓手,堅持大園區帶小庭院,推動產業振興。並全域推進綠化、彩化、美化、香化,保護好綠水青山,堅持“脫貧不脫政策”的理論導向,延續脫貧氛圍,鞏固脫貧成效。

青川縣樂安鎮黨委書記 李波:一是“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新增發展木耳12.5萬棒、天麻1600畝、茶葉新栽植3000畝、竹蓀新發展2000餘畝,帶動全鎮貧人口1000餘人就近就地務工,貧困戶人均收入超5100元,實現了就近就地脫貧;

二是“易地搬遷”方面,我們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21戶361人,通過協調土地(流轉)、發展庭院經濟、介紹務工、介紹貧困戶入園等方式,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三是“生態補償脫貧”,落實生態護林員、河道巡管員,在培訓上崗上,我們採取了多種培訓方式,優先錄用貧困戶家庭中有勞動力的人,實現了就近就地就業;四是“發展教育脫貧”,對貧困家庭的學生實施教育補助,全面落實“雨露計劃”,貧困學生生活補助、助學金及助學貸款;五是實施“社會兜底保障”,對家中無勞動力的困難對象,實施了社會保障兜底全覆蓋,統一納入農村低保兜底,同時對所有貧困戶實施了醫療保險代繳和大病醫療救助政策,減輕貧困戶家庭經濟壓力,實施全民醫保。截至目前,全鎮貧困戶463戶1391人實現脫貧,4個省定貧困村如期摘掉貧困帽子。

在今後,我們將立足於縣“五位一體”發展戰略,在繼續保持各項扶貧政策落實落地的同時,加快實施有機蔬菜大棚建設,加強基層黨組織對村集體經濟的助推引領作用,規劃發展向陽山農旅融合綜合體等大型項目,引進外來投資,帶動本地經濟發展走上快車道,為實現同步小康、助推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