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場體驗了小米首款8K電視,82英寸「超大杯」表現如何?

小米電視在今年的動作很多,而最重要的就是推出了高端產品線「大師」系列。

在 6 月份發小米發佈了首款小米電視「大師」65 英寸 OLED,又在 8 月份推出第二款「大師」系列的小米透明電視。這才過一個月,小米電視大師系列又有動作,這次帶來了兩款 82 英寸的液晶電視,其中一臺更是被冠以至尊紀念版的名號,顯然又是一款「超大杯」產品。

一個季度連續發佈三款超高端,而且特色各不相同,這種連番轟炸式的策略就像是一個助跑跳進游泳池,旗艦電視的水池一下子迎來了攪局者。

我在現場體驗了小米首款8K電視,82英寸「超大杯」表現如何?

小米安排的品鑑會現場頗有些「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隱士風格,把品鑑會現場安排在了一個臨近郊區的別墅區。

在這個多達四層,需要乘電梯上下的別墅中,我們見到了小米電視大師系列兩款 82 英寸的小米電視新品。

這是小米電視迄今為止最強的規格

首先要說明的是,無論是屏攝還是現場視頻,永遠是不能真實反映電視畫面表現力的,尤其是在有兩臺電視對比的情況下會更加不準確,所以我不建議所有人只看視頻或者幾張圖片就下結論,無論是好的結論或者負面結論,都極有可能是不準確的。

這次小米電視『大師』82” 共發佈了兩個版本(以下分為標準版和至尊紀念版),其中標準版規格較弱一些,價格也比較便宜,為 9999 元,而至尊紀念版的規格非常強,包括 Mini-LED 等技術都是至尊紀念版獨享,售價自然也水漲船高,達到了 49999 元。

鑑於至尊紀念版的規格非常「頂」,所以我也不想多廢話,直接開始看規格和個人主觀體驗。

我在現場體驗了小米首款8K電視,82英寸「超大杯」表現如何?

這臺小米電視至尊版的面板規格相當強悍,這塊液晶面板來自三星,分辨率高達 7680×4320,是真正的 8K 分辨率,同時支持原生 10bit 色彩,120Hz 刷新率,DCI-P3 色域覆蓋達到了 98%,採用了 Mini-LED 背光技術,小米稱之為「星幕銳影背光系統尊享版」,控光分區達到了 960 個。

關於 Mini-LED 技術是怎麼一回事,又能帶來哪些顯而易見的好處,我們稍後再講。

我在現場體驗了小米首款8K電視,82英寸「超大杯」表現如何?

從畫質呈現的角度來說,個人覺得在家用級別已經沒有什麼好挑剔了,100% 背光時亮度會太高,建議調到 70% 或者更低。但 OLED 電視就需要調到 100% 才能獲得最好的效果。

觀看最近風頭正勁的《沉默的真相》第一集,有一部分場景畫面比較暗,這裡會比較考驗電視算法對分區控光的調校,實際上小米的算法表現的是相當聰明的,沒有出現說一些暗部細節很不清楚的情況,如果覺得畫面整體太暗,再調高背光亮度即可(實際在現場為了拍攝不過曝,背光亮度遠遠沒到 70)。

我在現場體驗了小米首款8K電視,82英寸「超大杯」表現如何?

在圖像設置裡,除了在 OLED 上已經出現過的高級設置和專家模式,還多了一個「精細控光」的選項。這個就是啟動本地調光策略的選項,讓分區控光能夠在小米的算法下發揮作用。

打開選項後可以發現中間的亮度明顯增加,控光策略將畫面中顯示內容和白字部分的亮度提高了,但四周的暗部依然保持了很純粹的暗場表現。

我在現場體驗了小米首款8K電視,82英寸「超大杯」表現如何?

至於顯示較亮的場景表現則更是這臺電視的強項,能夠以非常高亮度呈現清晰銳利且漂亮的畫面,現場附帶了一些 8K 展示片源,視覺上確實非常享受。

不過也有一些小問題,比如由於分辨率已經飈到 8K,但現場的小米電視系統(測試版)界面分辨率還沒有跟上,所以湊近了看會發現系統界面顯示有點糊,不過目前這還不是正式版系統,小米方面表示後續會對相關問題進行優化。

我在現場體驗了小米首款8K電視,82英寸「超大杯」表現如何?

在畫質之外我們說一下這臺電視的設計,整體上依然是小米擅長的全面屏設計,邊框整體相當窄,屏佔比做到了 98% 的極高水平。底座為了整體的穩定性用料很足,而且很有意思做成了可以略微轉動的設計,兩側都能夠轉動 15° 的範圍,一共可以調整 30° 視角。

我在現場體驗了小米首款8K電視,82英寸「超大杯」表現如何?

音響部分則更加具有「高級感」,採用了自動伸縮的設計,小米稱之為「聲動之翼」。有點像把兩個 Soundbar 豎起來掛在電視左右兩側。類似的設計基本上只在旗艦電視上見過。

其中一共內置了 8 個發聲單元,雙功放電子分頻,低音 20Wx2,中高頻 10Wx2,具備 2×2.5L 的大腔體設計。這套音響系統也支持杜比全景聲 2.0,兼容杜比格式 5.1、7.1 片源。

我在現場體驗了小米首款8K電視,82英寸「超大杯」表現如何?

這套音響系統的聲場比較大,比起那種底下的大音腔音響,兩側設計在立體感和環繞感上聽感會更好,但限於自動伸縮的設計體積上不會做得非常誇張。

轉到背後的接口上,小米電視至尊版具備 1 個 HDMI 2.1 接口和 2 個 HDMI 2.0,對於次世代遊戲機比如 PS5 和 Xbox Series X 會有很好的支持,但如果你兩臺都有可能會有點搶。

比較重要的還有兩個 USB 3.0 接口,彌補了 OLED 版本的遺憾。其它像千兆以太網口,AV 接口等也是齊全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接口的排布中有一個很小的接口,準確說這不是一個接口而是一個 SIM 卡槽。沒錯,這臺小米電視至尊版支持 5G 移動網絡,而且是 NSA/SA 雙模網絡。

SIM 卡支持熱插拔,在連接到 Wi-Fi 的時候網絡圖標不會有變化,斷開 Wi-Fi 之後會走移動流量,原先 Wi-Fi 信號的位置也會變成 5G 信號。

我在現場體驗了小米首款8K電視,82英寸「超大杯」表現如何?

從實用性的角度來說,電視作為家電產品來說應該時刻覆蓋在 Wi-Fi 網絡之下,支持移動網絡似乎沒有太大意義,產品經理告訴我 5G 算是這臺電視的一個面向未來的預儲備技術,如果幾年之內 5G 應用在了電視上,這臺電視也能夠跟上潮流。其他方面還包括具備 4GB+256GB 存儲。

如果說至尊版更大的作用是「秀肌肉」,同步發佈的小米大師系列另一臺 82 英寸電視就顯得非常「實用」了,我們暫且稱之為標準版(實際上沒有後綴)。

我在現場體驗了小米首款8K電視,82英寸「超大杯」表現如何?

兩者最大的不同還是在面板上,標準版是一臺 4K 電視,分辨率為 3840×2160,支持 10bit 色深,不過是通過 8 抖 10 實現,同樣也具備 120Hz 刷新率,93% 的 P3 色域,略低至尊紀念版的 98%。

雖然沒有采用 mini-LED 技術,但這臺電視還是具備了 240 個之多的控光分區,每個分區兩顆燈珠,一共 480 顆。雖然在背光控制上做不到至尊版那麼細膩,但也足夠媲美甚至超越大多數旗艦電視產品,對比度也達到了很高的 140000:1。

峰值亮度方面為 1000nits,和大師 OLED 版本接近,所以也支持比如 HDR10+ 和杜比視界等主流的 HDR 格式,所以同樣不用擔心這臺的顯示效果會比其它高端電視有差距。

我在現場體驗了小米首款8K電視,82英寸「超大杯」表現如何?

和至尊紀念版的不同還在於標準版沒有搭載很酷的自動伸縮音響,而是採用了 6 單元,2x15W 的發聲單元組合,2 個低頻單元,4 箇中高頻單元。比起至尊版來說聲場和厚度都要弱一點,但也符合這個價位段的表現。

有意思的是,雖然不支持 5G 網絡,但是接口上這臺標準版卻搭載了 3 個 HDMI 2.1 接口。和至尊紀念版相比,存儲空間由 256GB 縮減到了 64GB。

Mini-LED 為小米電視帶來了什麼

據我所知,小米電視『大師』82” 至尊紀念版可能是市面上第三款採用 Mini-LED 技術量產的電視。

我在現場體驗了小米首款8K電視,82英寸「超大杯」表現如何?

如果你對 Mini-LED 技術還沒有什麼更具象的認知,那我再提一個使用了 Mini-LED 技術的產品 —— 蘋果的 Pro Display XDR 顯示器。

鋪墊了這麼多,Mini-LED 的優勢究竟在哪裡?其實主要可以歸納為兩點:

1. 高數量小體積燈珠帶來的更多分區控光,能夠顯著增強畫面的對比度
2. 由於放入了更多的 LED 光源,畫面的亮度可以做到更高

我在現場體驗了小米首款8K電視,82英寸「超大杯」表現如何?

我們都知道,畫面對比度指的是畫面中最亮的白色部分和最暗的黑色部分之間不同亮度層級的測量。要想提高對比度就需要把暗的部分做到更暗,亮的部分做到更亮,由此畫面能夠呈現更大的動態範圍,提供更加出色的畫面效果。

要想控制畫面的每一處的明暗變化,最理想的情況就是對於每一個像素都能單獨控制,比如 OLED 和未來把背光模組做到像素級大小的 micro-LED。

但 OLED 本身受限於材料壽命、燒屏等問題,目前在峰值亮度上極為有限,顯示 HDR 效果的峰值亮度在 1000nits 左右。而 micro-LED 技術則還在為未來儲備,並沒有實際量產。

Mini-LED 可以說是從普通的 LED 背光模組到 micro-LED 背光中間的技術,它的背光燈珠體積比目前的背光模組更小,所以能夠做到更加精細的控制,也就具備更多的分區控光。

我在現場體驗了小米首款8K電視,82英寸「超大杯」表現如何?

這裡再稍微講一下什麼是分區控光,分區控光就是在背光控制上把電視的畫面切分成若干個區域,每個區域的背光強度可以獨立控制,這樣畫面中的高光部分可以提高背光強度顯示更純粹的白色,而暗場部分則降低背光強度,以顯示更純粹的黑色,目的還是為了提高畫面明暗之間的對比。分區控光的數量越多,理論上就能做到越精細的控制。

目前帶有分區控光的電視都是價格比較高的中高端電視,分區數量也從幾十個到上百個不等,典型的比如華為智慧屏 V75 有 32 個控光分區,索尼 65 英寸 X9500G 有 60 個分區控光。TCL 和東芝則喜歡做更多分區,有 120 乃至多達 240 個分區。

我在現場體驗了小米首款8K電視,82英寸「超大杯」表現如何?

還記得使用 Mini-LED 的小米電視至尊版有多少的個分區控光嗎?答案是 960 個。通過 60 個獨立芯片控制,每個芯片控制 16 個分區,每個分區 16 顆燈珠,共 15360 顆,每一個分區都能實現 4096 級亮度變化。

精細的控光能力帶來了對比度的大幅提升,根據官方的數據,小米電視至尊版在對比度上能夠達到 400000:1,肉眼觀察上已經不輸於能夠關閉像素的 OLED 產品。當然這只是理論數字,在實際觀看中尤其是顯示 SDR 內容時自然是不可能做到這麼高。

Mini-LED 帶來的另一項驚人提升的數據是亮度。在我們的認知中,一般能達到 1000nits 的峰值亮度已經是頂級水平,背光強度再提高的話,受限於有限的控光分區數量,很容易讓畫面整體出現泛白的情況,餘暉效應也會非常明顯。

我在現場體驗了小米首款8K電視,82英寸「超大杯」表現如何?

Mini-LED 帶來的超多分區控光和燈珠數量也讓其有能力支撐更高的亮度,在官方提供的數據中,小米電視至尊版峰值亮度可以達到 2000nits 以上(10% 窗口亮度),產品經理告訴我這還是保守數字,實際極限在 2500nits 左右。

這麼高的亮度有用嗎?因為一定會有人說,這樣的亮度平時看的時候根本用不著反而會「亮瞎眼」。

這裡再小小的講一下,雖然目前的參考資料中不能確定人眼對亮度的辨識極限,但烈日下戶外的亮度可以達到 100000nits,所以說即便是 2000nits 的電視,對於真正的戶外光亮,甚至一些室內燈光依然是無法還原的。

既然 Mini-LED 帶來了這麼多項的顯示效果提升,那麼有沒有一些副作用呢?

我在現場體驗了小米首款8K電視,82英寸「超大杯」表現如何?

在和產品經理的溝通中瞭解到,在做這臺小米電視至尊版的時候碰到的一個問題就是散熱。由於背光模組裡有上萬顆燈珠,峰值亮度也做到了 2000nits+,而光和熱是一對分不開的好兄弟,高亮度勢必會帶來更大的發熱量。

所以在電視的背後其實採用了非常巨大的散熱設計,整個背面大部分地方都有散熱風口,而並非像大師 OLED 電視那樣,上面的部分是很薄的面板。

包括蘋果的 Pro Display XDR 顯示器也是一樣,為什麼背面設計那麼多空隙,許多人都說密集恐懼症要犯了,實際上也是在小體積下使用 Mini-LED 技術,發熱情況會更加嚴重。

但比起這點副作用來說,Mini-LED 無疑是在 micro-LED 成熟前屏幕領域最讓人期待的一次變化。

有壓力才有動力,有動力才有進步

大師系列的推出以及短時間內推出不同價位和特點的產品,都說明小米電視的的確確感受到了壓力。

雖然從產品定義和研發的時間來看,不能說這些壓力催生了「大師」這個高端的系列,但這份壓力應該的確加速了小米徹底往高端衝刺的決心,最後也確實為消費者一次次帶來了驚喜,也是對市場上對於小米電視越來越「不思進取」言論的一次有力反擊。

我在現場體驗了小米首款8K電視,82英寸「超大杯」表現如何?

對於大師系列第一臺 65 寸 OLED 電視,我當時心裡的評價是「非常出色」,對於大師系列第二款的透明 OLED 電視,我心裡的評價是「非常驚豔」,那等我看到這臺小米電視至尊版時,內心的評價已經換為了「非常牛 X」。

如果說上個月我對「大師」系列還有些許疑慮,一度擔心已經打下初步口碑的「大師」系列在透明電 OLED 電視出來的之後會逐漸變成秀概念的系列,那現在這臺小米電視至尊版已經打消了我的疑慮,這個高端是真的立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