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迪車業遭做空:賣老頭樂割美國“韭菜”,一臺車被指騙補5萬元

文|蔣澆

編輯|董雨晴


又一中概股在美遭遇“獵殺”。


11月30日,新能源車企康迪車業(NASDAQ:KNDI)遭沽空機構Hindenburg Research沽空。後者稱,康迪車業利用向未披露的附屬公司進行虛假銷售的方式來偽造營收。


受此影響,康迪車業股價大跌,截至當日收盤,跌幅為28.34%,報收於9.76美元/股。


與蔚來、理想、小鵬這些“當紅炸子雞”不同,康迪車業本不知名,但它極具傳奇色彩,主推俗稱老頭樂的老年代步車產品,只不過目標市場是在美國。


同樣是數據造假的戲碼,康迪車業會不會遭遇和瑞幸同樣的處境?作為一家中國企業,康迪車業背後到底有何故事?又緣何被做空?


康迪車業遭做空:賣老頭樂割美國“韭菜”,一臺車被指騙補5萬元


新能源汽車一哥出征美國?


在新能源車型盛行的最初幾年間,國內新能源汽車曾頻頻被曝出“騙保”事件,而康迪車業正是最早嚐鮮新能源的車企。這家前身為永康微型轎車的企業成立於2002年,總部位於浙江金華。2007年,康迪即成功登陸納斯達克。


2013年,康迪的電動車業務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當年,吉利汽車旗下的上海華普國潤汽車有限公司和康迪車業各自佔比50%股份,共同投資組建了康迪電動汽車集團。此後,吉利電動車業務也歸屬在了康迪名下。


獲得合法身份後的康迪電動,迅速推出了SMA7000BEV和SMA7001BEV車型,這兩款車在當時被納入了工信部第52批節能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應用工程推薦的車型,由於續航里程超過了150公里,在當時可享受5萬元補貼。


在政策利好的風向下,康迪電動的產銷率一路上漲。2015年,康迪電動以2.8萬的銷量領跑國內市場,並斬獲全球電動企業銷量榜第7,同年11月更是一舉躍升至全球電動車企銷量榜第二。


但好景不長,2016年,工信部、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調查新能源騙補情況,而康迪電動就被查出有騙補行為。 很快,吉利汽車便發表聲明,將康迪電動正式剝離出去,以7.25億元人民幣轉讓給了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團。


離開了吉利汽車,品牌形象受損的康迪電動陷入困境,銷量一蹶不振。2018年康迪電動車銷量僅為6964輛;2019年更是慘淡,銷量為0。或許是出於打造全新新能源產品系統的原因,2019年,吉利科技集團收購了康迪車業持有的康迪電動28%股份。


國內市場受挫,康迪車業也嘗試著開拓美國市場。早在2009年初,康迪就在美國推出了第一輛微型電動車Coco,但後續卻以失敗告終。今年8月3日,康迪在美國推出了兩款被稱為“老頭樂”的新能源汽車---k23和k27,分別售價為22499美元(人民幣約為15.69元)和12999美元(人民幣約為9萬元),並於第四季度正式開始交付。


北美開售新車的消息傳出後,康迪股價大幅上漲,宣佈發售新車當日,該股上漲了140%。


除推出新車外,康迪的“美國夢”版圖還包括建立一家電動和越野製造廠。據悉,公司正在與包括美國和墨西哥邊境的地方政府機構在內的多個合作伙伴進行初步談判。看起來,國內失意的新能源汽車老大哥,要在他鄉東山再起了?


被做空竟因割美國“韭菜”?


除了推出新車外,被做空之前,康迪還放出了幾大消息:一是向外宣稱,旗下小型電動汽車K27已獲得美國加州的上路許可,享受政策補貼後,K27加州售價僅為7999美元;二是在11月2日宣佈旗下子公司浙江康迪智能換電科技有限公司擬於科創板上市;宣佈從美國籌集了1.6億美元。


正是因為以上行為,引起了做空機構的注意。Hindenberg Research稱,康迪策劃了一個虛假的收入計劃,向美國投資者誇大其詞,以利用監管空白,肆無忌憚地從美國資本市場抽取現金。


康迪車業遭做空:賣老頭樂割美國“韭菜”,一臺車被指騙補5萬元


在做空報告的採訪內容中,康迪前員工稱康迪在美的努力是“煙霧彈”,目的是為了抬高股價。該報告還指出,康迪最近的宣傳重點是旗下電車將在美國上市。但康迪已在美國嘗試賣車12年了,第一輛美國車就是非法進口的,被海關查獲。一位前經銷夥伴表示,最終康迪引進美國國內的每一輛車都壞了。


此外,該份做空報告指出,康迪在過去12個月的銷售額中,有近64%是給未披露的關聯方的。康迪最大客戶約佔其過去12個月銷售額的55%,而該客戶與康迪車業的一家子公司共用一個電話號碼,並共用同一名高管,其總部就在康迪工廠旁邊的一棟小樓裡。而康迪的第二大客戶,佔過去12個月銷售額的9%左右,曾經也是該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Hindenberg Research稱,康迪的財務數據證實了這個擔憂。該公司一直無法將收取的收入入賬,這是虛假收入的典型標誌。銷售未完成天數(DSO)是衡量收入收取情況的常用指標,該公司上一季度為278天,比最接近的汽車同行差5.6倍左右。


康迪車業財報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公司淨營收1871.7萬美元,同比下降40.9%。淨虧損145.8萬美元,去年同期淨利潤1208.9萬美元。攤薄每股虧損0.03美元。


被做空之前,康迪車業股價近幾個季度一路上揚,至今已上漲近兩倍。


“老人樂”背後:似曾相識的圈錢手法


做空報道尚未知是否屬實。在某車友論壇留言里正流行著一句話“美國韭菜就是綠韭菜,低配置的老人樂K23換個炫酷外殼就能割。”


據悉,車型K23滿電續航290公里,最高速度為112km/h,電機最大功率21千瓦,內部配備一塊10英寸的觸摸屏,動力系統方面則配備41.4 kWh三元鋰電池。


康迪車業遭做空:賣老頭樂割美國“韭菜”,一臺車被指騙補5萬元


“這樣的低配置,換個殼到美國居然價格翻倍了。”汽車達人BusinessCars指出,除了外殼,K23的配置與2018年康迪推出的全球鷹EX3並無區別,電池、電機都一樣。


實際上,這樣的手法在早年騙補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十分常見。一臺配置低、做工差的車型,搭配上一套純電力系統,掛出高價即可騙取補貼。


據美國目前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累計銷量未超過20萬臺的情況下,滿足電池容量的相關技術標準,單車最高可獲得稅收減免達7500美元(約合5.2萬元人民幣)。對於車企來說,這一稅收抵免決定了利潤率的高低。特斯拉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中,其美國稅收減免佔毛利比重達16.27%。


高達5萬的稅收減免,對於成本並不高的電動車企業而言實屬豐厚。巨大的利潤空間面前,這也難怪“老人樂”賣到了兩萬多美元。就在12月1日晚間,針對Hindenburg Research發佈的負面報告,康迪車業終於出面正式回應,其表示該報告存在眾多錯誤,包括對歷史事實的錯誤陳述、不準確的結論以及超乎尋常的觀點。目前,康迪車業正計劃深入研究該報告,找出關鍵的不準確之處,並準備在不久的將來給出詳細解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