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不為已富,而一生成功

稻盛和夫:不為已富,而一生成功


我之所以要把企業搞得越來越出色,目的就是讓在京瓷的員工能夠安心地工作,度過一個幸福的人生。京瓷的成功,也是這種經營思想帶來的。


堅守“幼稚”而本原的標準

對稻盛和夫的採訪,是在北京成府路上的文津國際酒店裡進行的。


在這家酒店一層有間獨特的中式“書吧”,環境優雅恬淡,服務輕盈細膩。當日本著名企業京瓷公司的創始人稻盛和夫先生邁著禪定的步伐走進來時,也沒有驚動正在靜靜等候的人們。待抬頭,他已然坐在了對面。


面對這位篤信佛教的日本商界“經營之聖”,我們希望能在非常有限的時間裡窺得先生的人生智慧,便選擇了一種與常人交流的方式,想盡量散開空氣中略微的嚴肅與緊張。


“稻盛先生,您這一生所取得的成功,在您看來,根本得益於什麼呢?”


稻盛先生微微低頭,語調平和,話不驚人:“如果要用一句話回答,就是作為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心中所描繪的夢想,必須用人生正確的思維方式去實現。這是我一生成功最根本的原因。”


“這種正確的思維方式,是您的信仰?”


“如果說是信仰,可能就會帶有一些宗教色彩。與其用‘信仰’來表示,我覺得可以用‘信念’更好一點。不過‘信念’這個詞聽起來還是有些僵硬,所以我用‘思維方式’來表示。


“我認為,人們的思維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判斷標準。一個是按照‘得’、‘失’來進行判斷,另一個是按照‘善’、‘惡’來進行判斷。我的判斷標準,不是按照得失,而是按照善惡。我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判斷標準,我是基於這個標準來開展我的工作的。”——“善惡”,這是多麼“小兒科”以致於會引很多人發笑的標準啊!但是,我們確實又在自以為深刻與成熟的“得失”靠量中迷失、焦慮,甚至沉淪。這時候,“大道至簡”,顯得格外擲地有聲。


“這樣一個正確的思維,您是怎麼建立起來的呢?在複雜的當今社會里,用‘善惡’來判斷是否還可行呢?”


“如果要追根溯源,我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思考:我應該按照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方式來度過我的人生。孩提時代,我父母、祖父母的教育非常質樸,就是‘善惡’一個標準。這可以說幼稚,但是我覺得這在人生中非常重要,我就是按照這樣一個淳樸的判斷標準來度過我一生的。隨著我的歲數增長,我也從中國古典文化、佛教的智慧中吸取營養,人類先祖很多的賢人、聖人,他們所說的一些真理在現代也是非常適用的。”


一生的活動都尋求這“一個標準”來判斷和處理事務。儘管在稻盛先生的大量著作中都貫穿著這樣的思想,可是面對面聆聽他舉重若輕地談“正確思維”,仍然讓人震撼。


不為已富,而一生成功

“您這一生中有沒有犯過錯誤呢?如果有,您是怎麼反省自己,從錯誤中走出來的?”


我後來才體會到,這是在向一個怎樣的人提一個怎樣的問題啊!好長一段時間,稻盛先生一直沉默不語。他不高興了嗎?他在思考什麼呢?


他終於開口了:“在我的公司經營中,可以說沒有犯過非常大的失誤,涉及公司生存的大失誤,沒有。”看得出來,他很慎重地給出了這個結論。“不過,”他接著說,“小失誤是有的。”


他指的是幾十年前公司生產人工膝關節的事情。


京瓷下屬的生物陶瓷產品中,當時政府批准了陶瓷人工髖關節的開發生產,並經過臨床試用,非常成功。於是企業又在很多外科醫生的建議下進行了人工膝關節的產品開發。可這一次還未得到政府的正式批覆。結果,公司受到外界的強烈批評,包括日本的媒體、政治家們,紛紛指責企業沒有得到批准就進行生產,以此來獲得利潤。這件事後來雖然得到了解決,直到今天企業也還在生產,並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但在稻盛的記憶裡,這算得上“對京瓷是一次危機、災難”。


說到反省,稻盛和夫一生中倒有過一次價值觀的重大改正。


那是在他初創企業不久,幾個年輕人對待遇不滿而要求定期漲工資和保證獎金髮放。他當時雖然用幾天幾夜的通宵談判,做通了他們的工作,但是這件事情也深深觸動了他。由此他把企業的經營理念做了重大調整,從“希望用自己的技術生產的產品遍及世界”轉變為“公司永遠是保障員工生活的地方”。


當面交流時,他說:“因為我小時候就受到佛教關懷他人的思想影響,我在創業的時候就沒有過自己將來要成為一個富翁這樣的想法。這幾個年輕人的鬧事只是一個刺激罷了,我認識到了保障員工的未來生活是如何地重要。我之所以要把企業搞得越來越出色,目的就是讓在京瓷的員工能夠安心地工作,度過一個幸福的人生。自從我的經營目的轉變之後,我就可以直截了當地跟員工談我的一些想法了。我夜以繼日地工作,也可以堂堂正正地嚴格要求他們了。如果我為了一己私利的話,我就不可能做到這一點。京瓷的成功,也是這種經營思想的轉變帶來的。”


從不聽“資本家”的論調

稻盛和夫創辦企業至今整整半個世紀,他經歷了二戰後日本社會的多次動盪,像世界石油危機、日元升值的危機和日本經濟的“十年沉寂”期。


但是稻盛堅定而自豪地說:公司歷史上雖然有過銷售的大幅下降,卻從未有過一次虧損。即使這次金融危機,企業在2008年仍然是盈利的。


他的總結是:好年份,企業一定要做到10%以上的利潤,造就有高收益的經營體系;同時,企業又一定要有充足的留餘,才可能在壞時期到來時度過難關。


為此,西方投資界一直對他抱持批評態度,認為他在資本運作和股東回報上太保守,而應該去併購、去投資、賺更多的錢。他從來不聽那些“資本家”的論調。他說:京瓷現在隨時有8000多億日元的儲備,不管遭遇怎樣的蕭條都不會很快動搖企業的根基。


但是他會很負責任地告訴員工:“請大家不要擔心,即使優秀企業不景氣時接連破產,我們京瓷仍然可以生存。哪怕兩年、三年銷售額為零,員工們照樣有飯吃。大家不必驚慌,讓我們沉著應戰,繼續努力工作。”而企業的員工、工會,也曾在最艱難的時候給予了公司支持,主動要求減薪。


稻盛和夫:不為已富,而一生成功


那麼,蕭條時期大家幹什麼呢?


降低成本當然是很重要的機會。但是,企業也要更加註重研發新技術,“反正這時候大家都沒有活幹,不如去做過去想做而沒時間做的事情。”稻盛說。


蕭條期還要做好一件事情,就是全員營銷。他說這種時候,公司就把更多從一線下來的員工派出去拜訪客戶,非常謙虛地找各種客戶進行交流,問“你們有沒有什麼活讓我們幹?”尤其是和客戶一起尋找他們急需解決的問題或者困難。“就是這樣,企業就有生意了,沒有什麼神秘的辦法。”


幹部第一!人格第一!

隨著企業日益壯大,稻盛的思想和作風怎麼能傳導到企業裡去,讓所有的員工認同呢?稻盛說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觀點:“培養更多的幹部”。重要的是“讓更多的幹部跟我一樣有同樣的哲學思想。這是非常重要的。做不到這一點,公司是不可能發展的。”


“培養幹部,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呢?”


稻盛先生終於微微地笑了:“沒有捷徑,我們只是付出腳踏實地的努力。比如說,工作之餘和大家多多溝通,一起喝酒,一起暢談人生、人格,使大家有一個共鳴。


“當然,我們會有系統化的培訓。其他企業可能會非常關注技術、技巧、經營管理方面的教育,但是我們會在哲學方面花掉培訓60%~70%的精力。我們非常關注幹部的修身,公司在全世界各個地區,我們都非常重視對京瓷哲學的研修。”


“這種研修,就是讓更多的幹部學會辨別事物的善與惡,辨別行為的善與惡?”


“是的。”


後來,記者到京瓷北京辦事處專門拜訪了首席代表山田正晴先生,他拿出了一本厚厚的藍色小冊子,說這是京瓷的工作原則。每天早上上班後第一件事,就是組織大家學習一小時,每天請一個人讀其中一段,並談談自己的認識。“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會反反覆覆地學習。”


50年來,稻盛和夫一手締造了兩家全球500強企業。1983年他又創辦“盛和塾”,從此開始向全球年輕的經營者們無償教授人生哲學和經營理念。


稻盛在65歲時因患胃癌退居二線,在家修行,他系統地整理了自己的思想。他提出的正確思維,涵蓋了人生哲學、生活態度、社會倫理觀等人格因素。進而,他給出了自己總結的成功方程式:成功=人格理念×努力×能力。


從“佛道”到“人道”到“商道”,稻盛把一個企業家的人格修煉放到了最高的位置。


這源於他的宇宙觀:宇宙中無論體積多麼小的東西,全是構成宇宙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這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是多餘的。如果有,宇宙的平衡就會遭到破壞。顯然,宇宙間的萬物也是在相互聯繫中建立“存在”的。而人類是“存在”的“萬物之靈”,因此人類可以為世界、為人類本身做出貢獻。既然人類的存在是有價值的,那麼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來修行的。


走近稻盛和夫,我們不是感受到“財富”的魅力,而是感受到“人格”的魅力。什麼是“君子”?獨善其身罷了;什麼是“聖人”?一定是兼濟天下。這是大愛的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