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大火,我們為什麼痛惜?

任何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文物都是文明的縮影,都值得整個文明社會關注、保護。



巴黎聖母院大火,我們為什麼痛惜?




今天,網上被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的消息刷屏。

首先帶大家回顧一下消息內容:

法國當地時間4月15日下午,800年曆史的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

火勢蔓延速度很快,難以控制。在緊張圍觀的人群注視下,巴黎聖母院標誌性的尖頂被燒斷,坍塌倒下。

隨後火勢蔓延至屋頂,木質屋頂坍陷。

巴黎聖母院大火,我們為什麼痛惜?


法國當地時間凌晨四點左右,巴黎消防部門發言人稱“火勢得到控制”,並且已經“部分撲滅”。

據媒體報道,珍貴文物已搶救出來,法國總統馬克龍承諾將重修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大火的消息一經報道和網絡傳播,迅速引起了全球網友的關注。


巴黎聖母院大火,我們為什麼痛惜?



在推特和臉書上,大量的火災圖片和視頻被迅速上傳,尚處於夜間的中國網民,也在微博、微信和豆瓣等社交媒體上轉播發布巴黎聖母院的火災圖片和直播視頻,全世界人民都在為巴黎聖母院的巨大火災而惋惜,為全人類的文明古蹟而痛惜。法國全國教堂都敲響了鐘聲,為巴黎聖母院祈禱。

巴黎聖母院大火,我們為什麼痛惜?


現場一片哭泣和惋惜聲,不少人默默在祈禱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巴黎聖母院被大火吞沒,整個國家都為之震動,我的情感與所有法國民眾的情感交織在一起。看到巴黎聖母院深陷火海,我備感難過。”馬克龍還表示:“這是整個法國、整個法蘭西民族和全體天主教徒的災難。”

巴黎聖母院大火,我們為什麼痛惜?


馬克龍在社交媒體上發文

巴黎聖母院大火為何引起如此高的關注度?這是怎樣的一座建築?

巴黎聖母院大火,我們為什麼痛惜?


巴黎聖母院大火,我們為什麼痛惜?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最悠久和最具象徵意義的歷史遺蹟之一,也是歐洲最著名的大教堂之一。巴黎聖母院約建造於1163年到1250年間,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正面雙塔高約69米,後塔尖約90米,正廳深約125米,可以同時容納9000人。它是歐洲歷史上第一座完全哥特式的教堂,也是巴黎歷史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古蹟。

巴黎聖母院大火,我們為什麼痛惜?


正面雙鐘樓立面


這座建築本身並不僅僅是一個宗教符號,而是集文化、藝術於一身,具有無與倫比的歷史價值,同時它又見證了巴黎幾個世紀的斗轉星移,有24位法國國王在這裡加冕。教廷在此為聖女貞德召開平反訴訟會,拿破崙稱帝的加冕典禮,也是在這裡舉行。法國大革命期間,巴黎聖母院曾遭毀壞,1831年維克多·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出版,使巴黎聖母院這座教堂重回公眾的視線。

巴黎聖母院大火,我們為什麼痛惜?


巴黎聖母院16世紀畫像


巴黎聖母院大火,我們為什麼痛惜?


巴黎聖母院大火,我們為什麼痛惜?


聖母院的法文原名“Notre Dame”,意為“我們的女士”,這位女士指耶穌的母親聖母瑪利亞。大教堂內珍藏了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到世界文化遺產。

巴黎聖母院大火,我們為什麼痛惜?


藏於巴黎聖母院內的耶穌受難荊棘冠(法新社圖)


巴黎聖母院大火,我們為什麼痛惜?


米開朗基羅:《悲切》


巴黎聖母院大火,我們為什麼痛惜?


木刻聖經故事:《天庫》


巴黎聖母院大火,我們為什麼痛惜?


巴黎聖母院著名的玫瑰花窗,在此次大火中遭受損壞。


巴黎聖母院在歐洲建築史上,也是一個劃時代的標誌。

在它之前,教堂建築大多數笨重粗俗,沉重的拱頂、粗矮的柱子、厚實的牆壁、陰暗的空間,使人感到壓抑。

巴黎聖母院衝破了舊的束縛,創造一種全新的輕巧的骨架結構,這種結構使拱頂變輕了,空間升高了,光線充足了。

巴黎聖母院大火,我們為什麼痛惜?


巴黎聖母院大火,我們為什麼痛惜?


這種建築風格既空靈輕巧,又符合變化與統一、比例與尺度、節奏與韻律等建築美法則,具有很強的美感。哥特建築風格很快在歐洲傳播開來。

巴黎聖母院大火,我們為什麼痛惜?


巴黎聖母院大火,我們為什麼痛惜?


巴黎聖母院大火,我們為什麼痛惜?


最後審判大門(圖源:網絡)


在《巴黎聖母院》中,雨果如此寫道:“若干年前,本書作者參觀聖母院——或者不如說,遍索聖母院上下的時候,在兩座鐘樓之一的黑暗角落裡,發現牆上有這樣一個手刻的詞:AN?ΓKH(命運)……這樣,雕鑿在聖母院陰暗鐘樓的神秘字跡,它不勝憂傷加以概括的、尚不為人所知的命運,今日都已蕩然無存,空餘本書作者在此緬懷若絕。在牆上寫這個詞的人,幾百年以前已從塵世消逝。就是那個詞,也已從主教堂牆壁上消逝,甚至這座主教堂本身恐怕不久也將從地面上消逝。這本書正是為了敘說這個詞而寫作的。”

而如今這場大火,似乎讓雨果一語成讖。

巴黎聖母院大火,我們為什麼痛惜?


我們之所以惋惜,是因為這不僅僅是法蘭西民族的災難,更是全人類的損失。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歷史、這些文化、這些藝術,人類才有了文明的記憶。而無論是哪一處的坍塌,都是在告訴我們,曾經的輝煌與衰落,都已化作雲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