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拍視頻,畫幅越大視頻的成像質量越高?不一定,還有這些原因

不少人在使用相機拍攝視頻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用什麼相機拍攝視頻好呢?”

相機拍視頻,畫幅越大視頻的成像質量越高?不一定,還有這些原因

對於這樣的問題,除了要看常規的基本的參數以外,有些人還會考慮相機的畫幅,但問題是: “以拍攝視頻為前提,畫幅的尺寸到底是不是越大越好?”

用相機拍攝視頻時代來臨了

記得在2010年左右,佳能5D2單反相機上搭載了全高清拍攝視頻功能,自此開創了用單反相機拍攝視頻的新潮流,在這樣的需求驅使之下,很多低成本視頻拍攝團隊也先後使用佳能5D系列來拍攝視頻,即使現在已經進入4K時代,還是有不少人在使用4K以外的分辨率如1080P、720P拍攝視頻。

相機拍視頻,畫幅越大視頻的成像質量越高?不一定,還有這些原因

▲佳能5D2在當時開創了單反相機拍攝視頻的新局面,截至目前5D系列如5D3、5D4仍深受拍攝視頻團隊的喜愛。

超清設備隨身化

時間推移,松下推出可拍攝超清影像的GH4,索尼也在索尼四代黑卡上增加了超清拍攝視頻功能,截至目前甚至連手機都可以拍攝超清視頻,單純從常規參數來看,似乎都已超出相機的全高清拍攝視頻參數,於是我們想知道的是,該選擇用帶4K功能的數碼相機拍攝視頻?還是該用全1080P單反相機拍攝視頻呢?

相機拍視頻,畫幅越大視頻的成像質量越高?不一定,還有這些原因

▲即使是普通數碼相機也有超清拍攝視頻能力,目前松下以及索尼都有推出可拍攝超清畫質的數碼相機。

畫幅越大,拍攝視頻就越好嗎?

影像品質取決於畫幅,這句話對“拍照”來說或許是正確的(但非絕對),因為大尺寸的cmos理論上可以捕獲更多光線,並且像素密度可以做到更低,使得弱光線下拍攝,高感度噪點更少。

相機拍視頻,畫幅越大視頻的成像質量越高?不一定,還有這些原因

舉個例子來說,全畫幅相機在像素、動態範圍、寬容度、高感表現上通常都會勝於小畫幅的相機,但對拍攝視頻來說,畫幅越大是不是畫質越好呢?

答案是“不一定”

我們在用相機拍照時,使用的是cmos全部的有效像素,但在拍攝視頻時卻並不是專業的。舉個例子來說,一臺2千萬像素、具備1080P拍攝視頻功能的單反相機,它在拍攝視頻並不是全部的像素都在工作。以全高清畫質來說,整個畫面總共也才1920 x 1080=約200萬像素而已,意味著這臺相機雖然有2千萬的有效像素,但在拍攝視頻時僅僅只會輸出約十分之一的像素,而如果是超清畫質的拍攝視頻也僅有3840x2160=約800萬像素,仍佔不到一般數碼相機的一半像素。

相機拍視頻,畫幅越大視頻的成像質量越高?不一定,還有這些原因

取樣方式是重點

相機在處理拍攝視頻時的運算有這幾種

其一是隔行掃描,相隔幾個像素取一個像素作為真實的像素點輸出,這是目前較多數的取樣方式。其二是像素合併相鄰幾個像素合併成一個像素輸出,這2種方式的差距在於cmos對拍攝視頻的取樣多少,前者是僅利用最低限度的的像素去完成拍攝視頻,較多的像素點信息會被犧牲,後者則是使用較多的像素點,所輸出的視頻信息也較齊全。

相機拍視頻,畫幅越大視頻的成像質量越高?不一定,還有這些原因

▲隔行掃描的原理,僅使用cmos中的部分像素讀出


相機拍視頻,畫幅越大視頻的成像質量越高?不一定,還有這些原因

▲像素合併示意,圖中是取9 個像素合併為單個像素,理論上可以輸出更好的畫質

另一種方式是像素裁剪,相機只取畫面較中間的像素做拍攝視頻輸出,拍攝視頻出來的畫面會讓人有種“拉近”的感覺,這是因為拍攝視頻裁剪了作品的中間,所以給人拍攝視頻畫面可以拍很遠的錯覺。很多設備都是這用種原理在拍攝視頻的。

相機拍視頻,畫幅越大視頻的成像質量越高?不一定,還有這些原因

▲不同的裁剪模式會利用到cmos的不同區域

由於相機在拍攝視頻時,cmos並不一定是100% 全部運行的,在拍攝視頻時全畫幅的特性也無法發揮全面。事實上取樣方式很大程度決定了畫質表現,以像素合併來說,有些相機具備“全像素讀取”的參數。

相機拍視頻,畫幅越大視頻的成像質量越高?不一定,還有這些原因

除了我們上述提到的隔行掃描、像素合併、像素裁剪以外,還有超採樣等方式。

動態範圍

另一項不一定取決於畫幅的是動態範圍。

以拍攝照片來說確實是畫幅的尺寸越大,動態範圍表現越好,只有部分相機會因為不同品牌而有小的影響,例如,同樣是全畫幅相機,索尼的動態範圍表現通常比佳能好一點,尼康相機也是有的一拼。

相機拍視頻,畫幅越大視頻的成像質量越高?不一定,還有這些原因

而對拍攝視頻來說,動態範圍卻不一定就是全畫幅的一定比C畫幅的好。

以照片的動態範圍來衡量視頻的動態範圍是不一定完全正確,這是由於相機在拍攝視頻與拍照時的原理不同。相信只要是拍攝視頻專業攝影師一定了解過,同一臺相機其拍攝視頻的動態範圍表現和照片照片相比,視頻效果看起來就差,而以前面所提到的採樣方式為例,“隔行掃描”的動態範圍往往也會比“像素合併”差。

各大相機品牌商為了提升拍攝視頻的動態範圍,推出的解決方案是“Log 文件格式”,例如松下 的“V-Log”,索尼 的“S-Log”以及佳能的“C-Log”,為得是讓相機得以記錄更多的動態範圍,並讓攝影師在後期時能有更多的調整空間。

相機拍視頻,畫幅越大視頻的成像質量越高?不一定,還有這些原因

如果攝影師是需要後期調色的視頻製作者,看Log 文件決定動態範圍,會比看畫幅來的正確很多。

格式、壓縮率與流量

視頻的格式也是重點之一,例如AVCHD與XAVCS格式,Motion Jpeg(視頻壓縮格式)、等都是會影響視頻的成像質量與用途。而在前面的“4K的問題中除了視頻分辨率,我們更該關心的是“流量”多少。

相機拍視頻,畫幅越大視頻的成像質量越高?不一定,還有這些原因

文中我們提到了分辨率與流量的觀念,當分辨率提高,流量卻沒有隨之倍增時,高分辨率的視頻表現不一定就好。

另一方面,攝影師也需注意相機的拍攝視頻流量是否會超出硬件的上限,例如佳能目前推出的超清拍攝視頻相機都是遠高於目前超清拍攝視頻的主流流量(100Mbps),流量高達500Mbps,每秒產生約60MB 的文件會對後期、內存卡、硬盤造成相當大的負擔。

相機拍視頻,畫幅越大視頻的成像質量越高?不一定,還有這些原因

如果沒有特別高的需求和商業需求,要謹慎考慮文件大小。在追求高畫質的同時,也要注意流量與像素問題,如果後期不處理高分辨率的視頻,那麼拍攝高品質的視頻也只會給自己帶來無盡的麻煩,特別是電腦的硬件跟不上軟件時。

全畫幅的優勢

用了非常多的文字來強調畫幅並不是一切,實際上的確是這樣的,即使是用在攝影棚內錄製節目,某些廣播、電影類的攝像機,有的也不是中畫幅和全畫幅,甚至有的比手機大一點,這並不比小相機的cmos大上了多少。

如果這樣說,那肯定就要問:全畫幅相機難道就沒有優勢嗎?

凡事無絕對,與小畫幅的機器相比較,全畫幅的景深、立體感、凸顯主體的性能、獨特的色彩、廣大的鏡頭支持性,仍然是無可取代的絕佳優勢,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單反相機開創了拍攝視頻先河,打開了視頻拍攝的市場,並且直到現今仍然有很多玩家使用單反相機拍短片。

相機拍視頻,畫幅越大視頻的成像質量越高?不一定,還有這些原因

▲你知道嗎?即使是這樣的某些小電視臺用的攝像機,其cmos尺寸大小也才2/3" 而已,比現今的1寸cmos的相機還要小。

我個人是這樣認為的

本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因為市場上總有一些攝影師喜歡拿“隔行掃描”、“像素裁剪”且沒有支持Log 的數碼全畫幅單反來指具備“全像素讀取”、具備“Log 文件”、支持“10bit 像素”性能的小畫幅相機拍攝視頻的能力差,抨擊其他設備。

相機拍視頻,畫幅越大視頻的成像質量越高?不一定,還有這些原因


相機拍視頻,畫幅越大視頻的成像質量越高?不一定,還有這些原因

相信看完文章的你都能瞭解,這中說法其實不是絕對的正確,也不是絕對的錯誤,都是要根據具體情況來看的,拍攝視頻功能應以拍攝視頻的角度來分析,而拍照功能應以攝影的角度來分析,雖然都是拍攝,但卻不能混淆,動態和靜態的區別很大。

畫幅是考量拍攝視頻的因素之一,但絕非首要因素,挑選符合自己定位、需求、功能的機型才是最好的。

對於拍攝視頻設備應該怎麼來選擇,這也是要根據攝影師的需求來定。

  • 如果你想主打小成本、小團隊為主,那麼Log 文件可能就會是必要的;
  • 如果非常重視視頻色彩,那麼擁有10bit 像素就會是首選目標之一;
  • 如果只是家庭使用,偶爾拍攝幾個視頻自己看看,那麼可能只會要求顏色好、對焦快這些基本功能。

拍照要考慮畫幅的問題,拍攝視頻就要先拋棄畫幅,綜合考慮,希望你看完本文後,能明白拍視頻的機器應該怎麼買,相信你對各種攝影參數和設備的理解也更上了一層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