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被朱棣滅十族,873人的性命,這樣的忠誠可取嗎?

剛剛看了《大明風華》,朱棣攻下南京後,讓方孝孺寫登基的詔書,方孝孺誓死不從。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一根筋了,假如歷史上要評選最不會變通的人,方孝孺肯定榜上有名。

《大明風華》:被朱棣滅十族,873人的性命,這樣的忠誠可取嗎?

那麼方孝孺這個人什麼來頭呢?

方孝孺,1357年生於浙江寧海,明朝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他小時候非常聰明,每天讀書都要超過一寸厚,鄰居們都稱呼他為“小韓愈”。

長大後,方孝孺因為非常有才華,被同輩人推薦做官。後來成為了大明王朝第二任皇帝朱允炆的重臣,他忠心耿耿,皇帝的文書以及詔書都是他寫的。

朱允炆剛登基,就不自量力的進行削藩,四叔燕王朱棣知道自己遲早被削,就決定先下手為強,於是他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發動了靖難之變。

朱棣這個人不僅有才華,年輕的時候就跟著明朝大將南征北戰,十分擅長打仗,最後打進了南京城,要知道這個時期,明朝的首都還在南京。建文四年,戰亂中的建文帝失蹤了,有人說在宮中自焚,有人說削髮為僧,這是一個謎,當然這也不是本文的重點。這一年,朱棣登基稱明成祖。

《大明風華》:被朱棣滅十族,873人的性命,這樣的忠誠可取嗎?

當初和尚謀士的姚廣孝對朱棣說過:“攻下南京城後,方孝孺肯定不會投降,希望您不要殺他,如果您殺了他,天下讀書人的種子就滅絕了。”朱棣當時也答應了。

可後來朱棣並不是那樣做的。朱棣打下天下後,想用方孝孺的名氣籠絡讀書人,讓他起草詔書。沒想到,方孝孺並不配合。

當他被請到朝廷後,就在大殿上哀嚎。朱棣看他這樣,為了籠絡人心,就走到方孝孺身邊說:“先生不要這樣,我只想效仿周公輔佐成王。”

方孝孺一聽就非常生氣的說:“成王在哪裡?”這意思就是問建文帝人呢。

朱棣回答說:“他自焚了。”

方孝孺說:“那怎麼不立成王的兒子?”意思就是為什麼不立建文帝的兒子。

朱棣說:“國家要有成年的君主。”這意思就是建文帝的兒子還小。

方孝孺並沒有放棄,說:“那為什麼不立成王的弟弟?”

朱棣回答說:“這是我們老朱家的私事,你就別管了。”

之後,朱棣讓人拿來紙筆,說:“詔書一定由您來寫。”

於是方孝孺拿起筆寫了“燕賊篡位”四個字,然後扔了筆罵道:“大不了一死,詔書我是絕不會寫的。”

朱棣氣得臉色鐵青,說:“方先生您不怕被滅九族嗎?”

方孝孺回:“滅我十族又如何?”

朱棣說:“好,老子成全你。”

《大明風華》:被朱棣滅十族,873人的性命,這樣的忠誠可取嗎?

然後,朱棣把方孝孺關了起來,並把他的親戚、朋友以及同學,共873人,全部押解到了南京。之後在南京聚寶門,當著方孝孺的面,一個一個誅殺了。每殺一個人,朱棣就問他一句“後悔嗎?現在還來得及。”方孝孺理都沒理他。873個人都殺完之後,方孝孺仍然對朱棣謾罵不止。朱棣是個狠人,不讓他死的痛快,而是命人一刀一刀將他割死。

據說,方孝孺被凌遲處死後,朱棣覺得不解恨,就讓人把他的肉吃了,還命人吃一塊肉賞一兩銀子。有一僕人因為吃了很多肉,得到了很多賞賜,回家後就向主人炫耀,結果主人得知後,就打破了僕人的腦袋。

《大明風華》:被朱棣滅十族,873人的性命,這樣的忠誠可取嗎?

滅十族,這在歷史上很少見。從方孝孺的表現來看,我們能稱他為“硬氣”,但也可以說他迂腐。雖然後人都覺得他是忠臣,但仔細一想,其他873人的性命呢?難道這些人就該為他而死嗎?為了自己的名節犧牲這麼多人值得嗎?這難道不是沽名釣譽嗎?

而朱允炆和朱棣比起來,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朱棣登上皇位後,編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改革吏治,哪一件事不比朱允炆差?其實方孝孺可以好好輔佐朱棣,開創盛世。如果軟弱的朱允炆一直在位,估計比不上朱棣的雄才偉略。

因此,“一根筋”的方孝孺很值得我們思考。作為一個大臣,首先要想到的是,造福百姓,忠心並不應該放在最前面,關鍵是朱棣登基後,天下仍然是老朱家的,並沒有改朝換代,這樣的忠於一個能力低下的人真的可取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