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前,她用盡了最後一口氣對陛下說:臣妾請求陛下莫要厚葬臣妾

臨終前,長孫皇后用盡了最後一口氣,對唐太宗說:“長孫家本來沒有多麼大的功績,臣妾的家族能有如今這樣的聲望,只是因為臣妾是陛下的妻,往後沒有了臣妾,為了保住長孫家的聲望名氣,請求陛下不要讓長孫家的子孫擔任朝廷要職,這是臣妾最後的心願......”

長孫皇后至死還在為了唐太宗著想,同時也為了長孫家往後的千秋萬代著想,稱她為大唐最為賢惠的皇后,實至名歸,她擔得起這個名號。

臨終前,她用盡了最後一口氣對陛下說:臣妾請求陛下莫要厚葬臣妾

世人都知道唐太宗開創了大唐盛世,但是大唐盛世的背後卻少不了長孫皇后的身影。長孫皇后的家族是北魏宗室之長,屬於河南洛陽人,可見長孫皇后的出身是非常高貴的。長孫氏後來下嫁於唐國公之子李世民,從此就開啟了她的賢惠之路,對於李世民的幫助可是相當大的。不管是在《新唐書》還是在《資治通鑑》當中,對於長孫皇后的賢惠,史官都留下了濃重的一筆。“長孫皇后性仁孝儉素,好讀書,常與上從容商略古事,因而獻替,裨益弘多。”

臨終前,她用盡了最後一口氣對陛下說:臣妾請求陛下莫要厚葬臣妾

自古外戚專權危害於朝廷的事就有不少,因此,長孫皇后在臨終前才苦苦哀求自己的兄長長孫無忌讓出朝廷要職,只留居於閒職。長孫皇后對其兄長哀求說:“兄長,我們長孫家能有如今的地位實屬來之不易,雖然兄長並無專權的慾望,但是身在朝堂,身不由己,為防萬一,請兄長屈居閒職,就算是為了長孫家的子子孫孫,也算是小妹的一番心願吧”。長孫皇后即使是時日不多了,但仍然操勞於長孫家和皇家之事,為保親人平安和朝廷穩定操碎了心。

據說長孫皇后在世時,唐太宗就常常和她商討朝廷大事,不是說後宮不得干預朝政嗎?不是說女子無德便是才嗎?這些在長孫皇后這裡都做不得數。雖然後宮不得干預朝政,但長孫皇后也未曾逾越了本分,她只是給唐太宗李世民一些意見,而且大多意見都能讓唐太宗受益匪淺,也正是因為有長孫皇后這樣的賢內助,唐太宗才能一直保持著虛心納諫的好習慣,使大唐走向強大。

臨終前,她用盡了最後一口氣對陛下說:臣妾請求陛下莫要厚葬臣妾

有一次,宮裡的馬奴把馬養死了,而這匹馬正好是唐太宗所喜愛的,唐太宗因此大怒,想殺了這位馬奴來洩氣。但是長孫皇后卻對唐太宗說起了故事:

以前的齊景公也遇到了和陛下同樣的事情,但是在齊景公要殺了馬奴之時,晏子就列舉了馬奴的三個過錯。其一是馬奴把陛下的馬養死了,有罪;其二是陛下因為馬之死而殺了馬奴,會讓陛下落下暴君的罪名;其三是如果讓其他諸侯國知道了此事,定會輕視了陛下和我泱泱大國。

唐太宗聽完了此故事之後,不僅放了馬奴,而且深深歎服於長孫皇后的才智過人,僅僅一個故事就把事情的利弊分析的如此透徹。

臨終前,她用盡了最後一口氣對陛下說:臣妾請求陛下莫要厚葬臣妾

有一次,唐太宗剛剛下朝回後宮,就震怒道:“我遲早要殺了這個老東西!”聽到這話之後,長孫皇后關心太宗,就問了起來,沒曾想唐太宗惡狠狠地說道:“朕要殺了魏徵這個老東西,每次都當著大臣的面忤逆朕,一點也不給朕留面子”。聽了唐太宗這話之後,長孫皇后並沒有接著唐太宗的話來安撫於他,而是轉身回內室換了一身朝服,出來就向唐太宗道喜:“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臨終前,她用盡了最後一口氣對陛下說:臣妾請求陛下莫要厚葬臣妾

此時唐太宗很是疑惑,問道:“朕喜從何來?”長孫皇后接著說:“自古就有聖人說,仁聖的君主,朝堂之上才會有敢於直言進諫的臣子,如今魏徵敢於直言,不是因為陛下仁聖嗎?”聽到此處,唐太宗方才恍然大悟,由怒轉為喜,不僅厚賞了魏徵而且對於長孫皇后更是刮目相看。

有了長孫皇后,唐太宗是如虎添翼,魏徵的直言也多了一份保障。所以說,大唐有這樣貞觀之治的盛世景象並不是沒有先兆的,皇帝臣子這麼給力,皇后又如此賢惠,大唐方有這番氣勢磅礴之象。

臨終前,她用盡了最後一口氣對陛下說:臣妾請求陛下莫要厚葬臣妾

貞觀十年六月,長孫皇后彌留之際,請求自家兄長屈居閒職,保住長孫一族,也是為了大唐的持久穩定。長孫皇后拉著唐太宗的手依依不捨地說:“臣妾去後,請陛下莫要厚葬臣妾,所須器物都用木、瓦製作即可,這也是臣妾的期望”。不久,長孫皇后於十一月去世,而後葬於昭陵。但是唐太宗為了紀念長孫皇后,特別為她修了一座樓臺,以此來寄託自己對於長孫皇后的懷念。這樣賢惠的皇后,這樣的才智女子,你喜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