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平安廣州故事 | 行走在擒“敵”路上14年

我的平安廣州故事 | 行走在擒“敵”路上14年
我的平安廣州故事 | 行走在擒“敵”路上14年

行走在擒“敵”路上14年

天河區公安分局指揮中心二級警長 婁敏

我的平安廣州故事 | 行走在擒“敵”路上14年

2005年,我由一名部隊政治處幹事,轉業成為天河區公安分局的一名巡邏民警。有位朋友問:“為什麼選擇幹這一行?”我說:“脫不下的制服情結吧。”穿了13年的“橄欖綠”,捨不得。換上這身“警察藍”,當好一名“老兵新警”,警服在身,責任在肩。

我的第一個崗位是火車東站崗亭。廣州的夏天很熱,執勤服幹了又溼,總會在背部形成一層薄薄的鹽花。帶隊巡邏的老師傅,會教我一些有用的經驗:怎麼看一個人的步態是否慌亂、神情是否失常,體態是否正常;又如何去識別證件的真假、車牌的真偽,查驗車輛的車架號和發動機號……

第一次參與抓捕,是一個深夜。大概凌晨2時許,我和班長在巡邏車上收到110電臺通傳:某商業街多人酒後鬥毆,有餐廳工作人員受傷,請夜巡警力火速前往處置。我們的巡邏車離事發地最近,一分鐘就趕到了鬥毆現場。班長表明身份大聲喝止,可那幫人已失去了理智。情況緊急下,班長果斷向天鳴響一槍,清脆的槍響劃破了深夜的寧靜。與此同時,幾輛夜巡警車到達現場,從馬路外圍閉合形成包圍圈,年輕的巡警從車上衝出,各種強光手電照射,各種“老實點不要動”的怒喝,嫻熟的擒拿格鬥,迅速將10多名尋釁滋事的人員控制,二現場查獲了多把砍刀、鋼管等械鬥工具。那一刻,我身體的熱血和激情以及警察的威嚴全都展現出來,感覺這個職業太神聖了。

2009年,我調入指揮中心110報警服務檯工作。用部隊的話說,這兒就是第一哨所。我們沒有雙休日、沒有節假日,24小時實行五個班次三運轉。當時,每人“標配”的是2部話機、1臺電腦、1個無線電臺。在110那幾年,接觸過各式各樣的警情,求助救援,入室盜竊,感情瓜葛、聚眾鬧事等等一應俱全,我們必須做到電話鈴響三聲必須接警,一分鐘內向處警單位發出指令。女組長帥氣的樣子仍在記憶中,遇上重大警情,她會毫不猶豫“搶”過電話,詳細詢問嫌疑人或嫌疑車輛特徵,彙報當班值班領導並與特勤大隊指令路面卡口布控等等。不管多夜,她都總是那麼思路清晰、那麼淡定與沉著。

2016年,我告別了一線的勤務,調到宣傳工作崗位,重新拿起心愛的筆,用文字講述戰友們擒“敵”的故事。

乘著“互聯網+”的東風,天河警方全面啟動“改革創新”工作,迅速推出盤查管理平臺,創新“公安網+”巡邏盤查防控工作。2016年11月,首批1000臺移動警務終端配發試點。“您好,我們是石牌派出所巡邏民警,請出示一下您的身份證。”巡邏民警在天河路某電腦城門口巡邏時,發現一名正在路邊兜售手機的男子形跡可疑。民警拿出警務手機打開“天河公安核查通APP”,不到5秒就識別了男子的真實身份。經查,李某(27歲,廣西人)為公安部督辦的某省一起殺人案在逃犯罪嫌疑人,潛逃4年之久,最終天河警方警務手機“嘀”的一聲中落網。

110報警服務檯也不再是“電腦、話機、電臺”三標配,應急指揮調度系統在超大的電子屏幕前呈現出來,且連接著遍佈轄區各個角落的視頻“天網”。2018年6月5日凌晨1時許,林和街一女事主被盜奔馳汽車。7時許,天河警方成立專案組。民警利用“天網”系統對案發現場及周邊道路展開勘查追蹤,獲取到最準確的價值線索。與此同時,各警種“聚指成拳”同步協同作戰,一張依託合成作戰編織出的天羅地網為犯罪嫌疑人悄然佈下。快出擊、快偵查、快圍堵,僅用了38小時,辦案民警在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抓獲犯罪嫌疑人侯某(男,24歲,河南商丘人)。侯某喃喃自語:“你們實在太快了,太快了……”。

除了這,還有咱們的無人機。它可不是什麼“航模大玩具”,這個“小身材大智慧”的警務裝備作用可大著呢。某天深夜,110報警服務檯接群眾舉報在某處山林中有人聚眾賭博。山林面積大,夜間一片漆黑,加之賭場人員警覺性極高,隨意變換場地,對民警來說,抓捕困難重重。這時候,咱警用無人機就大顯身手了。“鎖定區域,起飛!”隨著一聲令下,具備紅外熱感應功能的警用無人機在隊員的操控下立即起飛,飛越水塘、樹叢,在夜間無光源的條件下,無人機在空中懸停、偵查,指揮員根據無人機傳輸的實時圖像,掌握到賭博窩點的精準位置、賭徒數量及人員佈局。黑夜中,抓捕小組兵分兩路,猶如“天降神兵”直搗賭博窩點,將聚眾賭博嫌疑人牢牢控制。

屈指算來,“老兵新警”快14年了,要寫的擒“敵”故事太多太多。如果還有朋友問:“為什麼要選擇幹這一行?”剛轉業時,我說是脫不下的制服情結,可現在我會說,我只是比別人多了一份堅持,我更愛這份榮耀與之帶來的責任。若可向天再借五百年,我也願乘風破浪,用執著與追求書寫警察人生。

來源:廣州政法

我的平安廣州故事 | 行走在擒“敵”路上14年我的平安廣州故事 | 行走在擒“敵”路上14年

覺得好看就點吧!

我的平安廣州故事 | 行走在擒“敵”路上14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