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借錢消費到債臺高築,市場經濟的路究竟怎麼走?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市場經濟(18)

過去,我們講“百姓無錢消費"怎麼辦?其實辦法還是有的,借錢消費!借錢消費能不還賬嗎?不能!結果借錢消費變成了債務危機。有些人變成了“老賴”。可見,“百姓無錢消費"這一關還是繞不過去。

一、從“百姓無錢消費”到“債臺高築”

前不久,與朋友們談起了螞蟻金融。有人反對說,螞蟻金融不好,誘導人犯錯誤。怎麼犯錯了?朋友說,螞蟻用“花唄",“借唄"借錢給年輕人花,特別是借給未成年的學生花,繞過家長的監管,欠下賬讓家長還,養成了年輕人好逸惡勞借錢消費的惡習。

人們早就注意到“信用貸款"這個金融工具。你不是沒錢消費嗎?我就運用信用工具給你借錢消費,這樣一來,就解決了“百姓無錢消費"的“沒錢"問題,而且還拉動了市場經濟,使經濟繼續保持增長。

借錢消費最典型的例子是房貸。有些人沒有那麼多現金買不起房子,房地產公司就聯合銀行向消費者提供購房貸款,結果消費者用首付掏空了六個錢包,餘款借錢購房,背上了沉重的房貸負擔。相應地,房地產也藉助信貸槓桿瘋狂發展起來。

有人說,有人借錢給你花這不是好事嗎?當然是好事,有人巴不得有人借錢讓他花。問題是借錢不能不還。最後,有些借錢消費者變成了“老賴",即“失信人

”,他們上了金融機構的黑名單,被電話催款,被上門討債,被法院執行,被限制行動,讓老賴家屬不勝其煩。

結果“百姓無錢消費”變成了“債臺高築"。

中國民間有句古話,叫“救急不救窮”。所謂“信用貸款"也是幫助借錢人週轉一時,以濟其一時不便,而不能解決其根本上的“窮"問題。“百姓無錢消費"也是指百姓收入低,工作不穩定,並且時時有失業危險,應正確面對如何救窮脫貧,而不是用“信用貸款"來搪塞一時。

象現在,如花唄,借唄,“碼上貸”“鮮花貸",名目繁多,金融機構還“多措並舉創新金融產品",生怕年輕人借錢不容易,手機一點就能輕鬆貸款,他們能不消費嗎?

只是他們忘記了,或者說乾脆想不到金融信貸還有“救急不救窮"的道理,把借錢當作收入的來源,不但養成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而且不再勞動掙錢,坐吃山空,債臺高築,從靈魂上腐敗了自己,這下悲劇了。

現在的問題是能停下“借錢消費"嗎?不能!因為一停下就無法拉動實體經濟,整個經濟都有問題了。

二、從“刺激經濟"到“債務危機"

2007年一2008年爆發於美國的次貸危機實質上就是債務危機引起的。

從世界範圍講,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世界進入信用貨幣時代。沒有了剛性約束,央行可自由地支配利率。換言之,信用貨幣時代,央行主導了利率水平,導致了價格扭曲。這就是最近40年金融危機演變為債務危機的關鍵。

而央行主導利率水平的主要原因還在於配合政府“刺激經濟"。自人類進入市場經濟之後,市場上商品供大於求是常態,不但導致企業之間競爭激烈,而且經濟市場一直疲軟。為了剌激經濟,不但在消費環節發放消費貸款,而且在生產經營環節,各國政府相繼選擇操縱利率,準備金率來增加對市場的貨幣投放量,人為增加市場需求,刺激經濟。

美國次貸危機就是美國操縱利率槓桿介入房地產市場造成的債務危機。

一般情況下,利率下降會刺激企業家借貸擴張生產。生產擴張引發原材料價格上漲,供應商企業誤以為市場需求增加進而擴大生產。生產擴張引發就業率增加,勞動力價格上漲,收入增加、利率下降刺激信貸和房貸擴張,房價和物價上漲,家庭部門的槓桿率提升。表面上看企業、家庭的收入都在增加,但資產價格和消費物價也這時在上漲,同時整個經濟的槓桿率攀升。這時市場已經出現了集體性誤判。弗裡德曼將這一現象解釋為貨幣長期中性。

銀行長期壓低利率,催生一批劣質的信貸、劣質的需求、劣質的企業、劣質的市場,加劇了市場的脆弱性。

什麼是“劣質”?比如一家企業亟需貸款,但按正常利率它是還不起利息的,這種貸款需求屬於無效需求。如今利率被人為壓到接近於零,它有能力償還微乎其微的利息,銀行給這家企業批了一筆信貸。這筆貸款是人為創造出來的,其實是劣質的信貸、劣質的需求和劣質的市場。這類企業屬於劣質的企業。智本社網友將其稱之為“巨嬰經濟"。

如果利率上升或回覆到自然利率水平,這類劣質的企業將面臨破產。音樂一停,持續累積的劣質市場崩盤,擊穿金融防火牆,引發債務螺旋。結果引發了波及整個社會的債務危機。

債務危機實際上也是經濟危機的繼續。它是市場供求失衡,經濟危機,加持信貸輸血續命後的必然結果。

最後還是必須回到原位,“百姓無錢消費"這個問題必須重視與解決的問題。

三、從“信用貸款”到“行為約束"

事物是一分為二的,螞蟻金融也不是一無是處。誠如馬雲所說,他解決了從“當鋪思維”到“信用貸款"的信貸難題,打破了銀行對信貸的壟斷,降低了信貸門檻,最啟碼解決了小微企降低業資金急需問題。

建立大眾信用檔案,是螞蟻金融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它通過對大眾使用支付寶進行購物消費的行為進行跟蹤和記錄,形成信用數據,分別為每個人建立信用檔案,自動為每個人可能的信用貸款劃定信用額度,這比採用抵押物貸款,特別是房產作抵押人性化多了。因此方便了大眾貸款。

螞蟻金融的問題出在貸款信用審核上。按“百姓無錢消費”的現狀,社會上80%的人不符合貸款條件,屬於次級貸款,嚴格些說審核不過去。這樣一來,螞蟻金融的貸款還是放不出去。螞蟻金融是個市場化企業,不掙錢靠什麼生存?受資本思維的支配,它放棄了信用貸款的原則,走向了誘導消費者貸款消費,賺取高額利息的道路。

公正些講,當螞蟻金融發展到這個地步,它已經不適合由資本繼續控制,

應該轉入公共服務型機構了。只有這樣才能客觀公正地為大眾服務,嚴把信貸審核關,加強對信貸者的行為約束。

很可惜,現在大部分人的思維還停留在“資本思維"的層面上。大部人還追求效率與掙錢。什麼是掙錢?按等價交換的原理,一部分人掙了另一部分人的錢。既然如此,還有什麼好說的?

不可否認,馬雲是我國電商事業與數字經濟的開創者之一。他的支付寶將電子比特變成了交易貨幣,實現了網絡與實體經濟的結合。筆者最欣賞他的就是消費券的運行設計,從“平臺發出,消費者搶取,商家接收,迴歸平臺",實現了一個完整的閉合。這實質上銓釋了“貨幣是調度,流通,分配物資的工具”而不是“財富代表物"的本質。

通過消費券設計,馬雲成功地實現了“電子貨幣與交易規則”相結合,這為人類進一步通過技術裝備,將管理規則納入經濟行為,約束人們按規活動創造了條件。

“行為約束”

是進一步實現“債務管理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前提條件。

四、用企業銷售收入償還債務貸款

貨幣實際上就是用實體財富來歸還的借條。不是這樣嗎?我們每個人掙錢還不是用來消費購物,滿足我們的生活需要嗎?相應地,用實物銷售(實體財富)歸還貸款(債務借條)更具有可行性。

債務償還=實際收入(包括員工工資+企業營業收入)。

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市場競爭激烈,供大於求的客觀存在,企業產品不容易出售,因此資金沉澱於庫存商品的現象嚴重。這就使得某些企業貸款時,貸出的是現金,而還款時資金變成了庫存商品不易出售,因此歸還現金就比較困難了。

假如說,銀行的貸款管理能與企業的商品交易相結合,通過電商支付平臺將企業還款與銷售收入捆綁起來,那麼企業歸還貸款就現實多了。

【鏈圈經營】是解決企業銷售與債務相結合的可行辦法之一。

“鏈”指的是由銀行負責牽頭組織,由貸款企業與個人組成的債事鏈。“圈”是由電商平臺牽頭,組織債事鏈上的企業與個人進行商品互換貿易的閉合商貿圈。“鏈"與“圈"正是債事與商貿相結合的具體形式。

鏈圈經營的要點是:

1.將銀行變債事管理平臺,與電商平臺相結合,變成支付一商貿合二為一的鏈圈經營管理平臺。

2.平臺依託區塊鏈,發行一種“平臺發出→企業申領→商家接收→平臺收回"閉合循環的數字貨幣,用於鏈圈經營運行。

3.貸款企業向平臺申領數字貨幣,用於支付員工工資,原材料採購等經營支出,同時接收鏈圈內其它企業支付的數字貨幣,售出本企業的商品與服務。

4、鏈圈內企業與個人通過相互採購其他商家產品的形式來實現商品與服務互換,自求平衡。

5、企業將銷售後獲得數字貨幣歸還平臺,完成貸款歸還,一個週期完成。

銀行變平臺,組織鏈圈,發行數字貨幣,進行商品互換是關鍵。

一般來說,如工農中建郵等銀行,都是全國系統的大銀行,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平臺,進行鏈圈經營,給企業提供的選擇是比較大的。完全可以滿足企業經營的需要。

債權互換隻是權宜之計,而收入分配體系改革才是根治借錢消費的根本措施。

參考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