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0後爸媽們,讓你孩子進入更豐富的世界,獲得巨大的未來

90、00後爸媽們,讓你孩子進入更豐富的世界,獲得巨大的未來

日裔諾獎得主中村修二,他曾在記者會上批判日本及整個東亞的教育體制,直擊教育的弊端。

90、00後爸媽們,讓你孩子進入更豐富的世界,獲得巨大的未來

他正是這種教育體制的受害者。

南方週末的一篇報道《無人相信的發明》,介紹了他從一個藍領技術員,到問鼎諾獎的曲折經歷。

印象中,能得諾獎,尤其是物理學的諾獎,得聰慧過人,是某方面的天才,又或者是科班出身的學霸,且有名師名校加持吧?

90、00後爸媽們,讓你孩子進入更豐富的世界,獲得巨大的未來

中村修二卻

一樣都不佔

他出身普通漁民家庭,資質平平,考試能力也一般,只考上了日本三流的大學——德島大學。

悲催的是,德島大學連個物理系都沒有!也就是說,中村都沒有接受系統的物理學學習。

那他是怎麼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呢?

現實的轉機出現在 1988 年,那一年,中村有機會去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進修。

時間只有一年。

作為一個「門外漢」,那一年的前 10 個月,他都在幫老師組裝儀器。只在最後兩個月,做了 10 次實驗,就匆匆回國了。

回到日本之後,他所在的公司也購買了一套同類設備。通常情況下,公司裡的技術人員是不敢隨意改裝那種複雜、龐大的儀器的。但讓廠家改裝,週期太長,中村就自己動手。沒有設備,自己造,設備壞了自己焊、自己修。

為了將學到的知識,放到實踐中去檢驗。中村通常上午改儀器,下午做實驗。

下班後,他也是一頭鑽進自家的地下室做實驗,經常通宵達旦。

找不到方向的時候,他便到圖書館查文獻,不斷藉助最新的文獻開闊視野。

經過不計其數的實驗,中村修二終於研發出了世界上第一束人造藍光。而此前,世界上只有紅色和綠色 LED,中村修二讓彩色 LED 照亮了世界。

90、00後爸媽們,讓你孩子進入更豐富的世界,獲得巨大的未來


中村修二也因此被稱為「藍光之父」,並於 2014 年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瑞典皇家學院稱他為「21 世紀的愛迪生」。

中村修二的諾貝爾獎是在實踐中做出來的。強大的動手能力,讓學業、天資並不出眾的他,最終登上了科學之巔。

我們能在他的經歷中借鑑什麼呢?

動手能力!

注意:在學習類型中,有視覺型、聽覺型、還有動覺型!

動覺型的孩子非常聰明,他們更喜歡動手動腦總結學習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手指活動,是大腦的體操」。對於很多幼齡甚至更大的孩子來說,動手就是動腦

從腦科學的角度,動手能力可以促進大腦運動中樞的發展。由於手、腦關係密切,有人甚至稱手為第二大腦

有研究發現,手在大腦皮層上所佔的區域是最大的,幾乎能達到 1/4~1/3

各種手部運動,在大腦皮層的相關區域都有自己的「駐腦點」。孩子的手在活動,「駐腦點」也在接受相應的刺激。

有瑞典專家發現,相比不動手,做簡單的手部動作,腦部的血流量約增加 10%;做複雜、精巧的動作,腦部的血流量則會增加 35% 以上。

血流量增加了,大腦的思維就更敏捷了。

人們常說的心靈手巧,意思是頭腦聰明才能手巧,其實應該倒過來說——手巧心靈。經常讓孩子動手,才能培養出聰明的孩子。

此外,動手還可以促進記憶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抽象思維,是以形象思維和動作思維為依託的。動動手,孩子把抽象思維具體化,遠比死記硬背效率高,效果好。所以,民間有「眼看 10 遍,不如手過一遍」的說法。

總的來說,孩子的手部動作是在大腦支配下進行的;同時,手部動作又會給大腦發育提供良性的刺激。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手使腦更聰明,腦使手變成創造聰明的工具,變成思維的工具和鏡子」。

手腦協調,兩者互相促進。只有堅持手腦並用,孩子才能更好地做事,更好地成長。

90、00後爸媽們,讓你孩子進入更豐富的世界,獲得巨大的未來


如何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呢?

幾個方面:

1、動手類的玩具比如說樂高

玩具會做的越多,孩子能做的就越少。那些玩具成了主角,孩子只能在一邊當看客,少了「參與感」,對孩子智力發展所起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皮亞傑的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告訴我們,孩子是積極的知識構建者,而非被動的接受者。孩子的想法並不是外來的,而是他們自己創造的。

樂高教育全球董事米切爾•雷斯尼克認為,在選玩具方面:不要問一個玩具能給孩子帶來什麼,而要看你的孩子能拿這個玩具做些什麼

與能夠思考的玩具(比如自己會唱會跳的聲光電玩具)相比,能引人思考的玩具(玩積木思考怎麼搭建;玩球思考怎麼拋接)才對孩子更有益。

2、趣味手工、繪畫、手指操等

有媽媽說自己孩子不愛做手工,一個有效的辦法是先讓孩子看到成品

看到成品,然後誘導他:這個東西居然是小朋友自己做出來的,看上去好有意思啊,你要不要做一個呀?

孩子有了做的動機,就會去嘗試。

還有家長說:我家孩子沒有動手能力,只有破壞能力。給他畫畫、做手工,他一上手就把紙撕碎。

其實,我們不妨換個角度,破壞能力何嘗不是一種動手能力,不是創造力呢?

比如撕紙,你可以先在紙上畫出一條一條的形狀(現在有好多免費打印手工材料的網站,可以幫你完成這一步),告訴孩子:

獅子王的鬃毛粘在一起了,你能不能幫他分開呢?

幫助別人,給孩子成就感,小孩子都很樂意。這樣,既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還培養了愛心和想象力。

不僅如此,配合拼貼、繪畫等,撕紙還有更開放的玩法,有人還玩出了藝術作品呢!

90、00後爸媽們,讓你孩子進入更豐富的世界,獲得巨大的未來

手功拼貼


90、00後爸媽們,讓你孩子進入更豐富的世界,獲得巨大的未來

趣味手繪


90、00後爸媽們,讓你孩子進入更豐富的世界,獲得巨大的未來

撕紙

突然想起了《雙手和大腦》的兒歌:

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

雙手會做工,大腦會思考。

用手不用腦,事情做不好。

用腦不用手,啥也辦不到。

用手又用腦,才能有創造。

把這些樸素的道理,一起教給孩子,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成長吧。

是啊!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身不由己。但至少,把動手實踐的意識傳遞給我們的孩子,讓他們多多發現生活的美的同時,鍛鍊了自己的智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