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獎章獲得者桑嶺的戰“疫”經歷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姜永斌

1月23日武漢“封城”,他逆行北上;4月8日武漢“解封”,他抗疫歸來。作為廣東首個馳援武漢戰“疫”前線的醫生,他連續76天奮戰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隨援鄂醫療隊回廣州隔離14天后,醫院讓他繼續休息,他卻說“還有病人和科研數據在等我”,選擇直接回院上班。

他就是日前被授予第二十四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的鐘南山院士團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心成員、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桑嶺。

醫者擔當,作為鍾南山院士的學生,桑嶺的骨子裡流淌著救治生命的熱血。鍾南山評價說:“桑嶺是我們重症團隊裡非常優秀的年輕醫生,他支援金銀潭醫院管理的都是最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他的工作非常出色,使得很多病人能夠在極危重的情況下挽救回來。”

提起逆行戰“疫”的經歷,桑嶺感覺就像昨天:“返回廣州隔離休整的時候,每天晚上做夢還在武漢。”

1月23日上午,剛查完房的桑嶺接到緊急電話,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要求他晚上務必趕到武漢,參與首批國家衛健委抗擊新冠肺炎專家支援隊在金銀潭醫院重症監護病房(ICU)的救治工作。

容不得多想,桑嶺當即搶了張火車票,隻身一人出發,成為最早在武漢參與救治的廣東醫生。自2004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奮戰在呼吸內科及重症醫學科臨床一線,年僅39歲的桑嶺已是身經百戰的ICU戰士。甲流、禽流感、中東呼吸綜合徵……這些年來,抗擊重大呼吸系統疾病的戰場上都有他的身影。

桑嶺馳援的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是全市第一批定點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醫院,被視為疫情的“風暴眼”。醫院南樓7層是收治最嚴重病人的病區,這裡的16張病床就是桑嶺的戰場。

1月26日,桑嶺團隊在艱苦的條件下完成了兩件了不起的事:成功為一名病危患者上了人工膜肺(ECMO),患者生命體徵平穩了;為另一名患者完成了拔除氣管插管的操作,這也是金銀潭醫院第一例成功拔管的患者。

搶救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手段很多,但排第一位的是氣管插管。在桑嶺看來,每一次拔管都應該當成是第一次,因為對患者來說永遠都是第一次,不允許失敗。然而,在操作過程中,醫生的頭部離病人距離最近,暴露的風險也最高。而且穿著厚重的隔離服,戴著正壓頭盔,動作不如平時、視野也會模糊,需要克服很多困難。

桑嶺說,世上沒有神藥。“最強大的武器就是病人的免疫力,ICU醫生能做的就是幫助這些危重病人維持生命,恢復他自身的免疫力,並控制繼發感染。”他認為,像平時一樣從容應對才能更好地挽救生命,這是他總結出來的經驗,也成為團隊恪守的原則。

在武漢最艱難的時刻,桑嶺帶領的團隊共診治最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近70例,其中9例患者成功拔管,約30例危重症患者轉出ICU。他本人親自參與轉運最危重的患者3例,更操作了不計其數的氣管插管、俯臥位通氣和氣管鏡診療,被國家衛健委評選為“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

4月22日,包括桑嶺在內,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8位援鄂醫療隊隊員結束14天的集中休整後返院。“我代表全院職工,熱烈歡迎你們的歸來!你們是好樣的,為醫院、為廣州作出巨大貢獻!”鍾南山院士站在雨中動情地說,並在現場擁抱了每一個人。

提起剛剛獲得的“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桑嶺謙虛地說,得到這樣高的榮譽很忐忑,自己只是做了一名普通醫務工作者應該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