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等著我》:保潔大媽離家30年,熱心小夥幫她和家人團聚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孔軒 記者 孫旭暉)張雷傑是宿遷中石油崑崙燃氣有限公司維搶修中心的普通員工。不久前,在公司做保潔的譚阿姨找到他,央求他幫忙寫一封信給自己的哥哥。“現在這個社會,親人之間幹嘛不打電話?還要寫信?”因為這個疑惑,張雷傑瞭解到譚阿姨與親人失散30年的苦衷,之後更是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幫譚阿姨找回了闊別多年的親人。

一次求助,開啟千里尋親路

譚阿姨是宿遷市一名環衛工人,工作之餘,會到宿遷中石油崑崙燃氣有限公司打掃衛生貼補家用。由於家庭經濟條件十分困難,這裡的熱心腸小夥張雷傑會時不時地給她一些接濟,一來二去,兩人熟絡起來。

11月17日,譚阿姨有些忐忑地找到張雷傑,請他幫忙寫一封信。“寫信?打電話不成嗎?”張雷傑心裡頭納悶這年頭誰還會寫信呢。看著似乎有難處的譚阿姨,他把對方讓到了屋裡,拿出兩張紙,決定先幫她這個忙。

而在寫信的過程中,譚阿姨斷斷續續地說出來藏在她心裡30年的秘密:今年快50的譚阿姨老家是貴州一個叫“馬場”的地方,具體哪個縣市,她已經不記得了。18歲的時候,沒讀過一天書的她被人販子拐來賣到宿遷。只記得她的父母小時候就去世了,只有一個叫“連福”的哥哥。這些年裡,譚阿姨結了婚,還有一個孩子,但生活過的非常拮据。

“因為是被拐來的,雖然想找人幫忙,但還是沒有勇氣。”譚阿姨說,前幾年,她丈夫去世,兒子也成家了,心裡想要尋找家鄉親人的念頭便愈發強烈,想了很多天,終於下定決心要尋根。

為了幫她圓上尋親夢,熱心小夥輾轉奔波

瞭解到了譚阿姨的遭遇後,張雷傑決定要幫她尋找家人。“我先是在網上幫她發佈了一個尋親信息,但沒什麼效果,尤其考慮到她的隱私,所以我主要通過在網上搜索貴州晴隆、盤州、普安的所有叫‘馬場’的縣公安局,希望能獲得當地警方的幫助。”張雷傑說,但是因為譚阿姨無法提供親人的準確信息,當時並沒有太明顯的效果。

一條路沒通,張雷傑又輾轉找到了當地的民政局。查詢到黔西南州也有個叫作“馬場”的地方,張雷傑找到了黔西南州民政局社管(社工)科科長餘國保,請求幫忙尋找。

收到求助的餘科長第一時間聯繫到冷禪夜報,與張雷傑一起把譚阿姨的尋親信息傳給了對方。而後冷禪夜報連夜撰文《她是貴州馬場的,被拐30年實在想回家》進行發佈,在貴州省內外引起很多網友關注,日瀏覽量達到1.8萬餘次,博主冷禪夜報又通過個人微信連推幾十次。

考慮到要保護譚阿姨的信息,張雷傑要求在報道中僅留下自己的聯繫方式,作為聯絡人幫助尋找線索。因此一經報道,張雷傑便收到了很多貴州籍朋友的來電,電話中這些熱心人提供了很多好的建議和線索,於是張雷傑專門建了一個40餘人的“譚冬梅尋親團隊”微信群,其中一位普安籍網友在宿遷市耿車鎮工作,為找到譚阿姨家鄉提供了更確切的線索。

視頻連線,闊別30年的親人終於團聚了

11月20日,通過普安的網友與譚阿姨交談,終於確定了譚阿姨的老家是貴州省六盤水竹海鎮。根據這一重要信息,再加上譚阿姨提供的哥哥姓名,張雷傑通過當地的民政部門聯繫到當地村委會主任,詳細講述了譚阿姨尋親的相關情況。幸運的是,正趕上全國進行人口普查。 一切都朝著讓人驚喜的方向發展,譚阿姨的臉上也有了期待的喜悅。

經過一番對比核實,當地的確有個叫“馬場”的地方,而在30年前,這裡的確有個年齡相仿的談姓女孩被人拐走,但是由於信息閉塞交通不便,至今音信杳無。

雖然姓“談”而不是“譚”,但是這一消息還是讓張雷傑感到十分的振奮,希望就在眼前,於是趕緊要到這家人的聯繫方式,當晚便聯繫到對方,一番交談後,張雷傑決定在11月21日上午,讓譚阿姨和盤州的談家人視頻通話,最終確認了譚阿姨就是他失散了30年的妹妹。

張雷傑說,經過這次的千里尋親,最終看著“談阿姨”一家相認,讓他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心裡十分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