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團薦讀 | 科技戰“疫”,智勝一籌!這些高新技術發揮了關鍵作用

軍團薦讀 | 科技戰“疫”,智勝一籌!這些高新技術發揮了關鍵作用
軍團薦讀 | 科技戰“疫”,智勝一籌!這些高新技術發揮了關鍵作用

科技戰“疫”,智勝一籌

■趙 林 王威澄

大國戰“疫”,世界見證中國力量。

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是科學技術。戰“疫”,某種意義上拼的是科技創新能力。生命科學、生物技術、醫藥衛生等相關重點科研領域以及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提供的有力支持,為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階段性勝利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無論是地方還是軍隊,充分發揮各自優長,開展科研攻關,匯聚科技力量,移動生物安全實驗室、多功能防控無人機、負壓監護型救護車等多種高科技醫療裝備紛紛登場,閃耀著奪目的科技之光。

這裡,為您盤點——

軍團薦讀 | 科技戰“疫”,智勝一籌!這些高新技術發揮了關鍵作用

移動生物安全實驗室

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移動生物安全實驗室作用明顯。該實驗室的基本設備包括高壓滅菌器、實驗臺、生物安全櫃、超低溫冰箱、汙水處理罐和發電機組等,並特別裝備了全自動核酸提取儀、實時熒光核酸擴增儀和高速冷凍離心機等病原微生物核酸檢測設備,實驗室的生物安全等級達到三級標準。抵達火神山醫院後,迅速發揮功用,每天處理核酸樣品檢測量達500份,基本滿足了整個火神山醫院的日均檢測需求。

該實驗室具有移動靈活、快速反應、安全可靠等特點。同時可有效保證工作人員不受實驗對象感染,安全密閉地排放所有生物汙染物。

多功能防控無人機

防疫期間,無人機頻頻現身樓宇間、村莊裡、城市街道、高速路口,在無接觸測溫、消殺作業、物流配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遠程測溫,變身醫護小助手。通過在無人機上安裝紅外無線測溫設備,可在3至5米距離內對通過高速路口、高層樓房隔離區等各類人員實施無接觸篩查,準確快速測量體溫並及時記錄。一旦發現高體溫者隨即報警。

噴灑消毒,化身消殺小衛士。無人機能全方位、大面積、長航時進行消殺作業,一架無人機5分鐘便可完成7000平方米的消殺任務。它可按系統生成的航點及路徑,執行釐米級精度飛行,實現精準噴灑,還能實現“一控多機”的編隊噴灑,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

物流配送,秒變快遞小能手。無人機大量運用於樣本運輸、物資配送等,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員流動,避免了人為接觸和二次傳播。特別是通過“無人機+無人站”的方式,搭建起“城市空中運輸通道”,實現了從醫院到疾控中心之間的無接觸醫療物資配送。

智能搬運機器人

智能搬運機器人主要在醫院的半汙染區內“忙碌”,協助醫護人員做配送工作。護士在平板電腦上操作,機器人就能自動把藥品送到指定的病房門口,並通過語音系統呼叫裡面的醫護人員。醫護人員刷卡取完配送物品後,機器人即回到原位等待新的任務,或自動適時進行充電。

智能搬運機器人主要集成了激光雷達、3D視覺傳感器、指紋識別技術、語音識別技術和人臉識別技術等,可實現自主路徑規劃和自主導航。一旦路遇行人或障礙物,會自動避讓。

智能搬運機器人中的醫療廢物搬運機器人,能把病房裡的廢棄物直接送至垃圾處理點,運行全程為信息化管理,可追溯每批次醫療垃圾的源頭。

負壓監護型救護車

被稱作“移動N95口罩”的負壓監護型救護車,在新冠肺炎患者的轉運、監護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車上的負壓發生器可控制車內空氣流動方向,車內氣壓會比車外大氣壓小,確保車外空氣向車內單向流動,同時車內會形成由上往下的定向氣流,保證醫護人員能最先呼吸到新鮮空氣,而病人呼出的氣體會被過濾器吸收,消毒設備可殺滅99.97%以上的病菌。

負壓監護型救護車可發揮三重防護作用:第一重防護來自救護車醫療艙,在保證新鮮空氣輸入的同時,將艙內氣體過濾消毒後排出車外;第二重防護是負壓擔架艙,艙內會形成一個固定的空氣流場,空氣始終由清潔區流向感染源區,再經過無害化處理後排出;第三重防護是隨車配備的醫護人員、駕駛員、擔架員的個人防護裝備。

正壓生物防護頭罩

正壓生物防護頭罩是我軍自主研發的防護裝備,為開展氣管插管、氣管切開手術等高危操作的醫護人員提供高等級保護。

它主要由正壓風機、空氣軟管、人體塑料軟頭罩3部分組成。正壓風機內有4個小型高效空氣過濾罐,可在150L/min的風量下實現99.995%的過濾效率。工作時,正壓風機將空氣抽入風機,在過濾裝置內進行過濾,通過空氣軟管將清潔安全的空氣輸送到人體塑料軟頭罩內。頭罩內的氣壓高於頭罩外,因此可保證病毒不會侵入。

該頭罩通過有效降低風機阻力,使裝備的使用時間大幅延長;對風道流體力學的優化設計,使裝備噪聲降至70分貝以下。其廣泛運用於包括火神山醫院在內的眾多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院,視野好、穿戴舒適,成為一線醫生放心使用的防護裝備。

無線電子聽診器

聽診器是進行呼吸系統、心血管等疾病診斷的重要工具之一。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穿上防護服後,現有的機械式聽診器無法使用,給救護工作帶來了極大不便。我軍科研團隊發揮前後方科研聯動優勢,組織應急科研攻關,研發出的無線電子聽診器,成功解決了這一難題。

該聽診器通過藍牙發射技術,能夠穿透隔離衣,清晰聽到患者心音和呼吸音,為一線醫護人員瞭解病情帶來了極大便利,有效避免了醫患間的直接接觸。聽診器探頭採用懸浮膜技術,可在互不干擾的情況下,在同一部位採集兩種不同頻率的生物電信號,使病情分析更為準確。

穿戴式連續體溫監測儀

戰“疫”中,一種可穿戴式連續體溫監測儀成為亮點。這款設備外形如同一片創可貼,是一種可穿戴的無線溫度監控器。專有的薄型柔性電池使佩戴舒適,尤其適合煩躁不安的患者。

該設備不需充電,貼在腋下就可連續96個小時監測患者體溫,測溫誤差在0.1℃上下。如在家中使用,它會將數據通過藍牙技術或4G信號發送到被監測者的智能手機上,人們通過手機就可實時看到體溫數據;如果作為臨床監測系統的一部分,則可將數據傳輸到雲平臺,安全可靠地存儲在被監測者的醫療保健數據庫中。該款體溫監測儀還增加了被監測者的用戶信息,包括所在社區的名稱、樓棟號、聯繫方式等。這樣,不用工作人員上門測體溫,就能對居家隔離觀察的居民進行體溫監測。

醫用防霧護目鏡

在患者救治過程中,一線醫護人員如長時間佩戴護目鏡,常會出現水霧,導致視線模糊不清,影響精準操作。我軍科研團隊研發了醫用防霧護目鏡,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該款護目鏡採用主動防霧和輔助防霧相結合的處理模式,對護目鏡片進行鍍防霧膜處理,防霧直接快速。同時在護目鏡框上下安裝形小質輕的單向呼吸閥體,比KN95口罩防護精度還要高,能夠平衡護目鏡內外環境溫度,有效減少水霧形成。

智能體溫篩查系統

隨著國內疫情的緩解和正常生產生活的逐步恢復,在機場、火車站、地鐵、工廠等人流量大的地方,體溫測量速度成為影響人流通過率的一個重要因素。普通的耳溫槍、額溫槍等測量方法效率較低,且需要檢測者和被檢測者近距離接觸,增大了交叉感染風險。而智能體溫篩查系統使該問題迎刃而解。

該系統採用武器裝備中廣泛應用的紅外熱成像技術進行體溫檢測,只要人在攝像頭可採集的範圍內出現,體溫就能隨之顯示出來,不需再專門測量。系統適用於大範圍人群測溫,具備人臉自動檢測功能,在4至10米範圍內實現全天全自動連續實時測溫和超溫識別預警,同一界面內最多可同時檢測40人,測溫效率每分鐘約500人次。

對體溫超出一定閾值,甚至未正規佩戴口罩的流動人員,該系統還會發出異常報警來提示工作人員,並快速顯示出相關信息,便於及時進行疫情排查和處置。

軍團薦讀 | 科技戰“疫”,智勝一籌!這些高新技術發揮了關鍵作用

本文刊於5月2日《解放軍報》03版

來源 | 解放軍報

監 制:王士彬 張曉輝

編 審:歐 燦 鄒 菲

責 編張春雨 張東盼

軍團薦讀 | 科技戰“疫”,智勝一籌!這些高新技術發揮了關鍵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