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镜——三亿美元的诱惑

以史为镜——三亿美元的诱惑

以史为镜——三亿美元的诱惑

以史为镜——三亿美元的诱惑

20世纪70年代,苏联政府向美国有关部门提出一个意向,准备出资3亿美元购买美国大型客机的先进技术,如果美国不感兴趣,就另找它国了。

当时美国飞机制造业正处于低谷,苏联这块大蛋糕,引得各大飞机制造商蜂拥而至。同时苏联礼貌地提了个要求,为了比较,鉴别苏方要派员进场参观。

波音公司为此专门召开会议。有人认为苏联是假借参观之名,混进公司保密部门剽窃高端技术。另一部分人却认为,苏联要引进技术,当然需要参观考察,这个条件无可厚非。经过反复讨论,除机身加宽的特殊材料外,其它技术可适当开放供苏联参观。

苏方代表团应约来到波音参观,一个个温文尔雅,举止得当。当涉及到特殊材料时,波音陪同人员就缄口不言,顾左右而言他了。苏联人也很知趣,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休。只是拼拼夸赞波音的技术,称就是他们想要的,合作定会成功。

参观圆满结束,送走甚是满意的苏联人,波音公司认为3亿美元的巨额生意已是囊肿之物了。谁知道苏联代表团这只“黄鹤”,一去不复还,使得波音公司望远欲穿。

波音没有等来3亿美元的合同书,却等来了一则:苏联人将自己制造大型客机的消失。

波音公司在震惊之余,也在差异——宽体材料技术怎么丢的呢?

仔细回顾哪次苏方参观的全过程,终于察觉到代表团穿的鞋子有些异样,难道问题处在鞋子上?

是的,问题就在鞋上。苏联人对鞋底进行了改装,借参观的机会带走了特殊材料的粉末,成功造出大型客机。

以史为镜——三亿美元的诱惑

以史为镜——三亿美元的诱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