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老子最后去哪里了?

老子最后去哪里了?这个问题其实非常难回答。总体来说有两个说法,

一个是说东归,一个是说西游。因为老子先仕后隐,所以在官方记载会有缺漏。这现象在古代就更为严重。老子这个人想必是真有其人,否则不会有这么多人,在不同时代传诵老子其人。不管老子最后所终何处,留在世间的有德经和道经。一气化三清,道一而二而三乃至万物,那么万物又何尝不是三而二而一而道呢?首先老子确有其人,孔子谓之神龙也,不见其首,如果否认老子其人确实存在过,那么历史上的很多人也就有问题了。不管怎样,老子也如同我们每个人:落叶培根更护花。从泥土中来,再回归泥土中去,你我莫不如是!

历史上的老子最后去哪里了?

在司马迁的《史记》里老子列传里特别书写了老子的后代传人,这距离老子时代相对近,所以这个可信度高,否则有谁会当场编瞎话?尤其是在古代对血缘关系很看重,并且乡土观念很重的时期。所以老子的后人的记载应该真实程度很高。原文: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卬太傅,因家于齐焉。所以老子后人在齐鲁大地的可能性非常大。后世流传不详细,但我想必然对齐鲁大地的文化有重大影响。即是后人不传,但他们的思想和作为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周围。汉初尊崇老子的无为而治,而到了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之一。诸子百家又有几个是详细如孔孟两家呢?

历史上的老子最后去哪里了?

下面我们再来谈谈老子的归处。想来一次想走就走的旅行,不仅仅是现代人才有的冲动。就在古代也是如此。所谓的游学。知识不仅仅来自书本。作为有思想的人更有这种冲动。认识和了解乃至认证天下的冲动。老子在周的图书馆里已经览尽天下之书。老子西入秦地的传说大概就有这方面的考虑。从这个角度来说,老子其人是值得尊重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博学大师。老子的思想得自中华民族更古老的传统文化渊源,譬如《易经》等等学术。自伏羲、黄帝、周王室等等都源自西戎地区。所以从文化寻旅的角度,老子会有去西行的绝对冲动。而我们知道“终南捷径”。对于修道的人来说陕西确实是个好地方。尤其是宝鸡和天水之间,“仙气缭绕”,秦岭是南北气候的分界岭。有得天独厚的魅力。这也就是从古到今,修道人认可和热衷于陕西靠近甘肃一带地区的原因。那里的气候适合“修炼内丹”,阴阳相调。南方过于湿热,北方过于干寒。老子在西游的途中必然会喜欢那里。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大陵山吾老洞以及老子墓的传闻了。

历史上的老子最后去哪里了?

老子西行,已经是离职赋闲,年逾古稀,必然是有备而来,子孙未必全部跟随,但一定有所跟随。西行再返回东方也有可能。但那属于归乡探亲,否则以当时东方的繁华,老子若最后飞升在东方,就一定有记载,不论官方还是民间,在古代一位老者,尤其是有文化有官位的老者,是非常受人尊敬和重视的。所以老子最后的飞升离世之地在西方,就在陕西大陵山附近。老子是有抱负的,即使年逾古稀,也想尽一点微薄之力。进可以无为而治,退可以坐而论道。大贤不名,大隐于市久必显扬。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所以老子在西方居住的时间一定很长久,因此门人弟子人数众多,却不闻达诸侯。类似《白鹿原》里的朱先生吧。再次感谢守关人喜吧,再次感谢老子吧,是他们把玄妙的《德经》和《道经》留给世人。

历史上的老子最后去哪里了?

言犹未尽,却只得把话头收住。一家之言,只做谈资,万望海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