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诗人的一首词,让苏轼赞叹不已,恨不得全篇照搬


诗与画本来是两种艺术形式,但艺术自有相通之处,诗歌是文字的图画,图画是形象的诗歌。

若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大家可能很容易想到王维,他的许多诗句美得如画一般, 今天我们不说王维的诗,说一说中唐时期另一位文人的一首小令。


中唐诗人的一首词,让苏轼赞叹不已,恨不得全篇照搬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唐代教坊曲,后来被文人拿来填词,于是渔歌子就变成了一个词牌。

诗人张志和,唐肃宗时代为待诏翰林,后来隐居江湖,常在太湖一带流连,自称"烟波钓徒"。他的这首渔歌子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传唱不绝。


中唐诗人的一首词,让苏轼赞叹不已,恨不得全篇照搬


短短的一首小令,诗情画意尽显其中。

绵绵的西塞山,山色浓淡相间,一只只白鹭在山前飞翔。春汛已来,春江渐满,绿水荡漾,水面上的点点落花随着流水宛转漂浮,远远看去,碧水红桃,如霞似锦,江水中肥壮的鳜鱼,自由来去。


诗人短短几个字,抓住了江南春季典型景物来描写,远山、白鹭、桃花、江水、游鱼……江南春景就这样传神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中唐诗人的一首词,让苏轼赞叹不已,恨不得全篇照搬


词至此,还没有结束,且看那春江之上,一个老渔翁头戴箬竹叶做的斗笠,身披龙须草织的蓑衣,江上垂钓,斜风细雨根本无需顾虑,似乎都已成为他的点缀,老渔翁只管悠然自得,徜徉水上。


一幅春江垂钓图就这样完成了。江上"不须归"的渔翁恰是本诗中的点睛之笔。

诗人不仅描绘了烟雨江南的如画美景,更是借渔父形象向我们传递了其抛却功名,看淡利䘵,归隐江湖的淡泊与超然。其志之高,其质之洁,用一句"斜风细雨不须归"完完全全地表达了出来。


中唐诗人的一首词,让苏轼赞叹不已,恨不得全篇照搬


本首小令语言极为凝练,不假雕琢,看似不经意的词句,却表达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形象生动而内涵又极为深远。诗人融情于景,本诗句句为景而又能令读者体悟到其诗句句是情,这就是本首小令的魅力所在。

苏轼对本首词赞不绝口,评价其为"天工与清新"。只评价还不足以表达他的喜爱,于是将本词又作添补,成了一首《浣溪沙》,足见苏轼对本首《渔歌子》的喜爱。

中唐诗人的一首词,让苏轼赞叹不已,恨不得全篇照搬


浣溪沙

宋 苏轼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